1、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研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为了解决和了解xx农民就业问题与现状,进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广泛的深入调研。按安人社发437号文件要求,我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到基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调查,掌握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和实际情况,通过走访和座谈多种方式,掌握第一手根底材料,现形成如下报告。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概况及劳动力就业现状 (一)农村劳动力的资源情况 全县总人口为59295人,16周岁-60周岁劳动力资源39xx3人,占总人口的77.7。其中男20235人,占51.6;女
2、18898人,占48.4;16-30周岁167xx人,30-45周岁xx995人,45-60周岁9376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411人,高中6019人,大专及以上2653人。农村劳动力常年转移15413人,每年新增成长劳动力202300人以上。数据说明我县充裕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技能单一,整体素质不高是不容无视的事实。近几年,流动人口和农村居民进城有所增加,城市人口逐渐增多,转移就业的人数大幅度上升;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从劳动力的职业构成看,从事农、林、牧、渔第一产业的劳动者比重大幅度下降,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蓬勃开展,因此技能型劳动力逐渐上升。 (二)农村劳
3、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从总体情况来看,农村劳动力已成为农民实现劳务收入的主要渠道。大量的劳动力开始向大城市和小城镇转移,农民刚进城所从事的主要是一些边缘工作,即城镇人不大乐意干的脏、累、苦、险等工作。如建筑、废品回收、环境卫生、饮食效劳、小商小贩等这些城镇人退出或自动放弃的工作岗位。经过近几年的开展,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有所提高,慢慢的从体能型转化为技能型,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培养了一批有知识、有文化、观念新、懂技术、会管理、能带动广阔农民运用技能脱贫致富的务工能人,从而带动其它就业人员从事一些高技能工作,慢慢从高、危、苦的行业脱离出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
4、的条件,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当然,也是促进工业经济、县域经济开展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是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 1.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2022年以前,除了高考、招考等所谓正规转移就业进城的农村劳动者外,大局部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工文化程度是初中或初中以下;21世纪以后,城市对农村劳动力的文化要求有所提高,根本上是高中或中技以上,这促使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 2.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具有明显兼业性。事实证明兼业农户的出现,他们既从事其他产业活动,也不放弃农业生产。即保存了自己土地的收成同时也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丰富了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市场,同时对于缩小城乡差异和农民
5、进城落户奠定了良好根底。 3.从转移的行业看,第三产业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就目前情况看,农村劳动力根本上改变了就业观念,从所谓的“正式固定工、“方案合同工转向就地就近临时工、外出农民工等。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与社会经济开展方向是相符的,应该尽快解除各种观念的束缚和限制条件,敞开城市的大门迎接他们。 4.自202223年我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人数就突破万人,在方式上从曾经盲目性慢慢趋向有组织性,20xx年至20xx年劳务输出趋于稳定上升趋势,常年转移在珠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等地有1.3万人以上,转移时间为1年以上,最短的3-6个月。对于一个只有5万人小县来说劳务输出处于良好状态,因此,为
6、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充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进程,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进城农民就业作为工作重点,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工外出和进城落户,实现农村充裕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客观性、必然性。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及就业趋势分析 1.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城郊农村土地被征用,虽都以现金形式补偿,一局部农村劳动力没有得到有效安置,造成失地又失业的新型充裕劳动力,在经济根本上保持旺盛的活力,第二、三产业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都已得到迅速开展,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投身于产业之中,这局部充裕劳动力根本上无生活忧虑。此类劳动力根本已融入到城市体系,是典型的转业型农民。 2.我县进一步加大农村
7、劳动力转移扶持力度。五年来,县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20xx至20xx五年间,全县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1.3万人,市内转移就业0.8万人,每年新增转移就业202300人左右,劳务收入逐步稳定且有上升趋势,创劳务收入1.3亿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了自由型向组织型、分散型向规模型、体力型向技能型、群众型向特色型、流动型向稳定型转变的良好局面。 3.近年来,通过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加了农村劳动力收入。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劳务收入是我们促进农村劳动力收入增长的主要工作内容。xx以来,全县共开展农村劳动力各类培训38期5987人,其中旅游培训32
8、0,计生子女培训219人,再就业培训1317人;创业培训7期460人,人人技能工程培训5期522人。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并获国家职业资格证书1173人。以此为出发点,我们一是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扶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我县关于鼓励全面创业促就业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从政策、资金、信息、技术、市场、效劳等各个方面,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乡土人才培训、产业带头人创业培训,农村两后生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技能和素质,健全横向、纵向劳务信息网络,加大和经济兴旺地区劳务对接,不断提高农民工转移就业渠道,努力改善农村居民就业创业环境和条件,确保农民工
9、资性收入不断快速增长。 4.不断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自20xx年以来,随着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等经济迅速扩张XX县区有关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农村充裕劳动力的转移,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民增收及城乡经济的开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鼓励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人社部门从事劳动保障全体工作人员,效劳阵地转移,及时采取“走出去的工作方式,全面细致的掌握各类企业和工程的用工需求状况,做好人力资源供求监测分析和用工调控工作。通过县人力资源市场和乡镇社保平台等发布单位招聘信息、个人求职信息,让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能有更多时机
10、和途径了解就业信息,使返乡的农民工能与用工企业及时对接。以“春风行动为载体,积极开展“送岗位、送技能、送信息、送效劳活动,以“就业送岗位、创业送效劳、求技送培训为目的,广泛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和引导,在县城主要街道横挂标语2023多个,发放“春风卡3000多张,发放农民工维权手册和务工指南4000余份,筛选发布用工信息200余条。活动效果良好。 (二)建立健全了效劳保障制度,切实保护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对组织转移输出把好三关,即用工信息关、送人关和跟踪效劳关。由政府宏观调控,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对外地劳务市场及用工单位的性质、规模、实力,特别是劳资报酬、劳动平安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统一组织,统一输出
11、,到达用人单位后办理好交接手续。然后要对其转移情况进行跟踪询查效劳,尽量到达用工企业、劳动者、家庭三满意。为全面掌握全县劳动力资源源根本情况,农村充裕劳动力的现状和流动情况,了解农村劳务输出动态,进一步针对性地搞好农村劳务输出奠定根底,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律提供了有实依据,开展了劳务经济,拓宽了农民工增收渠道。 (三)强化技能培训,完善中介效劳,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能力。随着珠江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用工需求已从过去的简单劳动力转变为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大中专、技校毕业生供不应求,一到转移地的企业就能很快上岗,而且还能拿到高工资。这对我们的劳动力转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尽快
12、适应这一要求,强化职业培训,切实做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劳,在不断提高我县劳动力人数的同时,大力提高转移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从而形成技能型、高素质劳务输出的品牌。因此素质和技能培训已成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劳动力输出前培训,拓宽多途径的就业局面,提高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文化素质,为农村农业开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后备力量。从而增加农民创收能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对滞后 从总述情况看,影响xx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首要原因是:xx县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经济和农业社会中脱胎换骨出来, 二、三产业
13、和城镇的接纳能力弱小;其二,农村人口增长率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其三,城乡经济结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强烈排挤、限制和制约,就业制度、分配制度和教育制度,阻碍了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入城市的通道,以及僵化的思想意识观念,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开展,也造成大量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和农村经济的落后与贫困;其四,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是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总之xx农村非农产业由于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开展水平不高,对剩余劳动力的容纳能力有限,本县劳动力市场发育滞缓,中介组织发育尚不成熟,政府部门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 (二)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偏低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今后仍将有相当
14、数量的农民必须离开土地,农民转移就业问题将更加突出。随着技术的进步,就业岗位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据调查20230家用人单位所提供的1386个岗位中,对技能有要求的岗位就有900多个,约占65%,而我县农村劳动力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的人员不超过2023%,农村充裕劳动力中具有专业技能的比例低,致使出现技能人才短缺与充裕劳动力并存的现象。 (三)农村劳动力对就业培训认识不够 我县农村劳动力占全县劳动力的90%,在加快全县全面提升技能培训工作中,最主要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没有农村劳动力的开展,就难以实现的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的核心是提高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对整个农
15、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开展起决定性作用。但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传统观念难以改变,培训积极性不高,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通过技能培训到达就业目的的长远打算,导致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组织难、开展难的局面。培训和需求存在差距、培训工程与市场需求、岗位要求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因而市场竞争力不强,培训转移率不高。因此,加强农民工的技术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素质,是我们当前的重点工作。 (四)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虽然近几年国家把保障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放在重要位置,但是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当前农民工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依然严峻,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包括:克扣和拖欠工资,强制加班加点和超时工作,劳动和卫生条件恶劣,不按规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等。一些用人单位虽然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但往往对农民工规定的义务多、权利少,合同上的约定不平等。一些用人单位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平安保护、职业病防护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得力,投入不到位,农民工相关权益保障制度还不完善。 四、下一步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方案 (一)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县将加大组织培训力度,畅通转移渠道,扩大转移规模,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完善政策鼓励措施,依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力争到2023年,每年平均培训2022人,新增转移就业600人,全县累计培训8000人,累计转移就业突破16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