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市城乡居民收入调研报告 近期,市政协组织局部委员,发改、统计等2023个部门组成调研组就增加全市城乡居民收入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城乡居民收入现状分析 “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开展取得瞩目成就,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和绝对水平都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 1、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20222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到达14642元和3976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到达18.0%和17.2%,高出全省4.3和2.3个百分点。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17365元,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502023元,增长26%。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进一步
2、加快。 2、城乡居民收入构成特点。 城乡居民收入中,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呈全面增长态势。构成特点是: 工资性收入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2023年,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增加,国家大型基建工程、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及有方案、有组织的开展劳务输出,为城乡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时机,有力地促进了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的提高。202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收入12670元,较上年增长19.6%,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9.6%,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到达2763元,较上年增长29.7%,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2%,工资性收入占据城镇居民收入的主体地位。 经营性收入呈大幅
3、增长趋势。各级政府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开展,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开展,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化不断开展,特色农业起步良好。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增幅较大。2023年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占5.8%,较上年增长13.6%,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占34.8%,较上年增长23.8%;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奉献率为32.4%,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4个百分点。 转移性收入拉动效应明显。国家大幅度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同步上调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津补贴,实施了城乡养老保险、五保供养、退耕还林、家电下乡补助、四项农业生产补贴等一系列惠民政策,促进了转移性收入的增加。2023
4、年,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占22%,较上年增长20.1%;农村转移性收入占8%,较上年增长11.8%。转移性收入有效拉动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 财产性收入成为增收新渠道。城乡居民积累的财富不断增加,理财手段日益多样化,加之房租上涨,特别是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日趋活泼,土地征占用补偿水平提高,带动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幅提高。2023年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占2.6%,较上年增长11.3%。农民财产性收入占2.0%,较上年增长26.9%。 2023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与全省及局部市对照表 二、存在的问题 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虽大幅提高,但存在总量偏低、城乡以及行业差距持续拉大、收入构成欠合理
5、、增收后劲缺乏等诸多不容无视的问题。首先是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所占的比重逐年降低,直接影响了城乡居民收入总量的提升;其次是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整体水平偏低,在全省十一个市(区)中,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第九,农民人均纯收入排第十,位次明显靠后;三是城镇居民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两项占比超过90%,而这两项收入因素受到国家政策严风格控,内生增长动力严重缺乏;同时,反映出在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占比过低,深刻说明城市经济开展水平很低,城镇居民依赖工资、津贴等政策性收入的现象还相当严重,全民创业、自我开展的意识和气氛还远未形成。农村居民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两项占比到
6、达90%,这两项收入因素受市场影响较大,不定因素难以预料和控制,波动起伏难免;四是城乡和行业收入差距不断加大,202223年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最低的是住宿和餐饮业,相差3.31倍和3.2023倍,且仍呈进一步拉大趋势。城乡收入差距仍然逐年拉大,城乡收入比2023年为3.55,202223年为3.68。 三、影响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 1、自然灾害多发,增收根底不稳固。安康地处秦巴土石山区,平均海拔较高,坡陡沟深,土壤瘠薄,人均耕地只有0.8亩,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加之气候多变,农业根底设施严重滞后,居住在中高山区的居民,经常遭受冰雹
7、、雨雪、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侵扰。据统计,自2022-202223年以来,十年有八年受灾,全市因灾返贫人口总计达40万人,常年返贫率在40%左右。 按照省上新确定的2500元贫困标准,经核实,全市十县(区)全部属于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共计有1269个贫困村、116万贫困人口,分别占行政村和农业人口的51.97%、47.74%,有22.6万户88万人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根底设施落后的中高山区,开展与生态保护矛盾锋利,产业结构调整受生态环境制约极大,成为新阶段扶贫攻坚的“硬骨头。 2、工业实力较弱,增收主力不坚挺。金融、科技、信息、产权等高端市场体系不健全,企业主要集中在对资源依
8、赖性较强的传统产业上,创新能力和动力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馈乏,产业集群尚未形成。2023年统计的29类主要工业产品中,80%都是初级产品,资源利用率很低。202223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0.5: 39.6: 39.9,与全国2023:47:43相比,第一产业比例明显偏高。2023年全市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7.13亿元,仅占全市gdp的31.2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23余个百分点,缺乏大企业、大集团支撑,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中小企业开展缓慢,抗风险能力和自我成长能力较弱。全市千人拥有中小企业约23个,低于全国平均的28个,其中80%以上为平均规模只有2-3人的个体工商户,传统型
9、产业多,新兴科技含量产业少;为生活效劳的行业多,为生产效劳的行业少;家庭作坊式经营的多,规模集约化经营的少。一些领域难以进入,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企业负担较重,融资难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本应在居民增收中发挥重大作用的中小企业没有稳健开展。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增收门路不宽广。基层政府技术干部奇缺,不能很好表达“小政府大效劳的功能。村干部中“双带型干部较少,分散经营的农户缺乏有能力有激情的领路人,各类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不健全,农村经营仍处于小而散的落后状态;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滞后,农技人员严重缺乏,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较少,茶叶、食用菌、畜牧等优势工程,难以在产业化上形成大气候。受农资价格涨幅增大
10、等不利因素影响,依靠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实现增收难为久计。加之面临融资难、信息不畅、公共效劳不到位,根底设施欠账多等共性问题,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难以迅速提高特色农产品的批量和质量,难以与市场高效对接,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变化的能力很弱,农村居民增收的门路很狭窄。 4、人力资源素质较低,增收渠道不通畅。就业市场的供需直接影响居民正常增收。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并存,是全市劳动力资源结构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必然反映。当前,劳动力市场正在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技术型转变,全市的劳动力不能很好适应这个转变。一方面,就业难成为影响居民收入增长的大问题,全市每年农村充裕劳动力滚动存量约70万人,2023年度就
11、有6.8万人难以转移就业。“十二五期间全市将引导有条件的35万名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就业压力将更为突出。至2023年底,全市在外地从业人员到达68.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5.9%,从事采掘、建筑、装卸、搬运等低收入劳动行业的约占72%,创办自己的企业和实体、进入各类企业中级以上管理层的人员很少。就业竞争能力差,报酬待遇偏低,影响就业稳定性;另一方面,招工难成为企业开展的新瓶颈。全市制造业所需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以及熟悉营销人才招聘困难,而大量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就业困难群体,受普通体力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冲击,就业压力愈来愈大,人力资本价格下滑,影响职工收入正常增长。 5、政策变化因素多,增
12、收预期不确定。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一个重要因素是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购置良种补贴、家电下乡等政策效应,是增加各类津补贴以及工资福利的政策使然,这些政策虽然可望得到延续,但从国家政策上直接增加收入的空间必定受到限制,期望值不宜过高。 分页阅读第1页: 一、城乡居民收入现状分析第2页: 四、对策建议 四、对策建议 “十二五时期,全市城乡居民收入的目标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将到达29500元和8000元左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开展同步推进,到达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这一宏伟目标,建议做好如下工作。 1、做大做强二三产业,夯实增收根
13、底。支柱性产业对强市富民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积极推进安康火电厂一期、金属镍产业循环工程等重大产业工程建设,依托大企业、大工程、产业园区建设做好配套效劳,带动交通运输、根底设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的关联产业。充分发挥地域特色资源优势,重点开展富硒食品产业集群,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富硒食品加工基地。以延伸丝绸产业链条、提升生物医药制造水平为重点,着力打造安康丝绸和秦巴医药知名品牌。以矿产资源为依托,大力培育一批新型建材、无机化工、金属采选龙头企业;抢抓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开展装备制造业、生物质能源产业以及日化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产业;大力开展物流、餐饮、旅游、商贸等就业容量大的效劳业,着力提升社
14、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更优的就业时机,为提供公共产品和增加社会福利提供充盈的财力支撑,夯实增收的根底。 2、优化全民创业环境,拓宽增收渠道。就业只能维持温饱,创业才能致富。城乡居民创业,既能增加创业者的财产性收入,又能增加就业者的工资性收入。要积极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开展趋势,不断完善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着力构建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机制。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残疾人、返乡农民工、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自主创业。要把在城镇创办民办创业园区作为推动全民创业的抓手,在各县城以及资源、交通等支撑条件较为优越的村镇,
15、集中规划创业园区,鼓励、吸引和支持有条件的居民在园区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和小微企业,促使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创业大军中来,既能增加就业时机,增加经营收入,又能使搬迁居民稳得住、能致富,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 要本着创新和改革精神,全力优化全民创业的管理机制,全力营造全民创业的社会环境、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从事个体经营的,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但凡法律法规未禁止和限制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和支持个体资本、个体经营实体进入。凡申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律不受注册资(本)金限制。允许农民以承包土地或者山林经营权出资办企业,允许普通合伙人以劳务、技能、管理等生产要素出资设立合伙企业,支持投资者以股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财产作价出资设立公司或增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可免于提交房屋权属证明,申请人可持市场开办单位、居委会、村委会、业主委员会出具的同意该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相关证明,办理注册登记。鼓励银行和中小企业开展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和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进行融资,并设立政府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以贴息、补贴、奖励等方式,对创业培训、创业基地、创业工程等给予支持。要鼓励和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加快开展。市、县区都要成立中小企业效劳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信息咨询、技术支持、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管理咨询、法律维权等效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