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生就业中“第一学历歧视”的问题探究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就业人数的增加,我国就业形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研究生就业选择的过程中,出现了“第一学历歧视”的现象,损害了就业者的平等权,导致大量人才流失,因此,研究这一现象的成因及实施路径迫在眉睫。关键字:第一学历 就业 平等权 歧视一、“第一学历歧视”的概念及特征(一)概念界定所谓“第一学历歧视”是指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不仅对研究生阶段的学校进行审查,并且对其本科阶段的学校进行筛选,若本科学历“出身普通”,在同等层次的研究生同学中,用人单位将会择优录取“出身较好”的求职者,研究结果表明,“211”和“985”院校的研究生毕业生相比那些
2、普通院校会有较好的待遇。(二)“第一学历歧视”的特征1.等级差别多样化对待学历等级分为一本大学、二本大学、三本大学、以及专科院校,若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文规定录取一本院校的研究生,那么同为本科的二本三本院校求职者就会被所谓的“硬性指标”限制,失去了报名的资格,甚至部分用人单位在规定本科为一本院校毕业的的研究生工资高,进入单位后升职空间较大,而其余的研究生工资涨幅较小,升职空间也微乎其微。2.类别差距选择性录取 学历类别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即:全日制为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为全天,非全日制是学习的时间并非都在学校里。大部分用人单位尤其是一些相对较好的事业单位或者国企都会在人才录用方面选择全日制的,他们
3、认为学生只有在学校里读书,专业基础知识才会扎实,而那些专升本的同学以及成人自考的同学就似乎没有这么幸运,虽然国家鼓励自考本科,但是在招聘时却会带着“有色眼镜”去选择性录取。3.专业不同不予录用在选择研究生考取专业的时候,一部分同学会选择跨专业,并非认为所读专业困难,而是想多涉猎一门学科,以求得知识的全面性,但是在研究生毕业之时,却发现并不适合那么一回事。用人单位在招录时会选择本科和研究生所读专业一致的或者相近的,如果专业相差过大,那么就不在报名审核的范围之内,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一致,那么研读的层次会更深,理论和实践能力就会更强。二、“第一学历歧视”产生的原因(一)市场供求不
4、平衡在就业市场中,往往会出现供给和需求岗位人数不均衡的情况,即:提供的就业岗位少,而求职者人数却远远超过了岗位所需人数,这时就会造成供给需求的局面,形成所谓的“买方市场”,那么此时用人单位就会占主导作用,提高用人标准,对求职者的简历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审核与筛选,在优秀者之间选出优秀者,加剧求职者之间的竞争。(二)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用人单位甚至广大普通老百姓都会认为,第一学历十分重要,也就是高考的成绩在人们心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认为高考是绝对公平的,它是求职者知识的体现,往往不考虑其潜在能力。但是情况并非如此,在研究生就业中,有部分研究生本科并非名牌高校,而是普通的二本、甚至三本民办院校。但
5、着并不能意味着学习能力差,相反,他们会在学习中更加刻苦、其他条件也十分优秀,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一刀切”,应该全面了解求职者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打破旧式观念,确保毕业研究生有用武之地。(三) 法律法规不健全虽然我国教育部要求要禁止在高校招聘时出现“211”、“985”等字样,但是在每年全国各地的招聘会上都会遇见这样的招聘信息,由此表明,我国在关于反歧视第一学历方面并没有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才会使得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钻了法律的空子,导致人才市场秩序混乱。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完善和规范用人单位的制度,对违法企业进行惩治。(四) 用人单位之间互相攀比在每年的春季和冬季大型招聘会时,用人单
6、位之间都会“争夺人才”,尤其是那些工作体面,又待遇好、福利好的一些企业,他们会提升单位的“准入门槛”,认为第一学历高,企业的效益就会增加,在用人单位之间进行人才的比较与炫耀。他们认为自身的企业在同行中处于佼佼者,那么选拔的人才第一学历也必须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不愿输给其他同行。三、“第一学历歧视”的危害(一)挫伤了求职者的自尊心在研究生求职过程中,因为受到了招聘单位不公平的歧视,心灵会受到创伤,认为自己不够优秀,加强了“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念,因为第一学历的差距,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一等,负能量爆棚,对自己没有信心,即使顺利通过笔试,在面试的过程中也会战战兢兢,不能发挥出自己正常的水平,导致求职失败
7、,如此循环,增加心理负担。(二) 高素质人才严重流失长期贯彻“唯第一学历论”会导致人才的流失,高考的成绩固然能代表个人的知识水平,但不是个人发展前途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后期阶段的学习能力以及深造水平,只注重本科学历进行人才的招聘,无疑是加大了人才流失的力度。不能因为高考一时的失利,为研究生求职判了死刑,一辈子都无法弥补当时的失误。而如今,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把人才的培养放在国家战略的制高点上。(三)侵害了公民的平等权平等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尊严以及社会地位的象征,不可因为第一学历的层次不同就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这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也是一种人格的不平等,求职者应该有相同竞争的权利
8、,有报名招聘的资格,不可凭借所谓的“硬性指标”抬高准入门槛,这不仅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也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四、杜绝“第一学历歧视”的路径分析(一)加大国家的重视力度,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在每年的人才市场招聘会和校园招聘会上会出现几百号人竞争一个工作岗位的情况,用人单位抬高了用人门槛,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就业岗位不足,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导致岗位遭到“哄抢”,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处在关键时期,可以以加大培育新动能来增加就业岗位,提升重视力度,减少求职者之间对岗位的竞争,对“出身好”和“出身差”的毕业生一视同仁,不再对研究生的第一学历进行歧视,要广纳贤才,为研究生实现自
9、己的抱负和理想提供一个平台。(二)消除用人单位传统偏见,营造良好就业氛围为彻底消除这种社会风气产生的不良影响,必须从用人单位着手,灌输“高考是公平的,但并非是个人能力的体现”的思想,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政治素养的培训,改变其根深蒂固的人才观念,注重个人能力及修养等方面因素,企业在招聘时,应树立良好的心态,不盲目攀比,保证招聘过程公平公正,求职者应当对其能力的竞争,而非外在的因素,对就业者也应该保持能力与职位应匹配,可以在所在岗位上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同时在用人单位内部制定条规,不得有歧视第一学历的行为,若违反,必将严惩不贷,在社会上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风气,为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三) 国
10、家出台法律法规,保障公民平等就业权平等权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不允许任何机构和个人进行剥夺和破坏,但是截至目前,我国并没有明文规定关于歧视第一学历的法律规章制度,也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和约束,所以才导致这种不良现象频繁发生。为此,应出台相应的反歧视就业法规,禁止用人单位对就业者第一学历的歧视,加大对劳动就业的监督,从根本上杜绝这一情况的发生。(四) 加强求职者努力奋斗的意识,提升自我综合能力求职者应该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观念,怀揣一颗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就业,从自身内部改善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基础素质和能力,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更应该将理论知识有效运用的实践中,不能纸
11、上谈兵,空想主义思想泛滥,多参加课外专业实践,结合所学与实践,培养自己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因为,企业不仅需要理论人才,更多的是需要为企业带来活力与效益的人才,自身本领过硬方为上上之策。(五) 提供就业指导,发挥人才优势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进行不同方式的宣讲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在毕业之际,众多的准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前途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对自己理想的单位给予很大的希望,认为自己是研究生毕业生理应找个工资高的、体面的工作,殊不知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择业往往较为激进和理想化,为此,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学生合理定位自己的目标,实事求是,最终走向自己理想岗位。参考文献:1沈潘艳.第一学历歧视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工作能力污名的视角J.当代青年研究,2016(6).第47-50页.2汪栋,董月娟.博士生就业市场“第一学历歧视”问题研究J.就业与创业,2014(5)第82-85页.3罗超凡.研究生遭受第一学历歧视问题研究J.科技创业,2013(10)第124-126页.4朱琪.论院校背景歧视-以我国髙校教师招聘条件为例D.广西:广西大学,2014(6).5黄诗童.公务员招考中的学历歧视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