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705059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3年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调研报告 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经济社会开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今后的长远目标,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区的农民收入也不断稳步提高。但是应该看到在农民增收较好的形势下,农民增收没有在体制上和机制上有新的突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始终没有根本缩小,农民内部增收除各级政府惠农政策的拉动及粮食产量、价格的支撑外缺乏源动力,气候、政策、市场等因素大都带有即期性,不可能长期对农民增收产生促进作用,农民增收仍然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远未建立

2、。 为此,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区农委会同有关部门就当前农民收入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交流、走访,对如何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在分析、调研的根底上形成了本报告。 一、农民收入现状 近年来中央连续多年对农村开展发了“一号文件,区委、区府也十分重视“三农工作,坚持以城乡统筹开展,构建和谐农村社会为目标,全面贯彻与认真落实科学开展观,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经济保持健康协调开展,农民人均收入不断增长。全区据8个镇,5个开发区,277个行政村,3185个村民小组,涉及农户总数14.68万户,农村人口37.28万人,劳动力23.65万人,2023年全区实现农民所

3、得28.1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所得51746万元,第二产业所得179045万元,财产性所得23360万元,转移性所得27542万元。分别占所得总额18%、63.6%、8.3%和9.8%。农民人均收入7556元,与1996年320239元相比,十年间我区的农民人均年收入每年以2023的速度递增。由此可见,农民工资性所得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财产性和政策转移性收入是农民收入增长不可小视的支撑因素。 在农民增收的同时,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1996年我区农民劳均收入5425元,和城镇居民职工平均工资9035元相比,差距比值为1: 1.67;2023年尽管各方重视“三农问题,农

4、民劳均收入虽然到达11912元,而城镇居民职工平均工资到达20461元,差距仍扩大到1: 1.72,收入差距绝对额由362023元扩大到了8549元。各村的农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拉大,最高的与最低的差距达3倍,全区1/4的村农民收入低于人均6000元水平,农户间的收入差距更大,低于收入保障线的农户依然存在。因此,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综合经济实力,提高农民收入,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意义重大。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农民增收问题,本质上是体制和结构问题,是经济开展中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表达,表现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工农之间、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开展的不

5、协调,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内生机制没有形成。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 1、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有限。一是,通过提高粮食产量和提高粮食价格来促进农民增收的空间不大。尽管近年来粮食价格稳中有涨,再加上国家对粮食的直补,粮食生产产值有了较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也跟着上涨,生产本钱的增加抵消了粮价上涨和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局部好处。并且粮食产量和粮食价格继续提高的潜力不大,进一步从粮食中提高纯收入的余地很小。二是,农民开展新型高效农业困难较大,抗风险的能力不强。原创:近年来,我区大力在开展特色养殖、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农业加工等高效种养业。虽然农业

6、结构逐年调优,农民得到了实惠,但面对市场,农民对种养什么能赚钱仍然把握不准,特别是由于我区人多地少,土地经营权分散,同时受资金、技术、知识和信息等因素制约,单靠农民的力量很难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最优化,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机制和手段不强,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农业收入风险加剧,农民收入难以保障。三是,农民从土地上增收余地很小。农村“二轮土地承包后,大多数农户以一家一户的生产为根底,生产规模小,风险大,效益差,商品率低,市场竞争缺乏,再加上农业综合效劳体系不健全,农民从现有承包土地上获得增收能力很小。 2、农业投入依然缺乏。从财政的角度看,近年来农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农村税费改革后,政府取消了农村劳动积

7、累和义务工等政策,不少地方在农业根底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减少,有些村、组农业根底设施陈旧老化、退化,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开展需要。此外,随着城乡一体的开展,镇村道路建设、教育、公益事业,还有农田根底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靠农业自己是不可能到达有效投入的。 3、农村劳力转移艰难。近年来,我区通过招商引资,大批工业企业落户我区,虽然政府通过培训、推荐等方式来引导农民非农就业。从劳动力转移来看,大局部青壮年劳动力或有一定技能的农民都已经转移出去,留在农村的大局部是老人、妇女和“4050人员,进一步转移的难度较大。由于这局部农民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能缺乏,如果转移也只能从事脏、累、重等一些强度高

8、、报酬低的体力劳动,农民工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尊重和维护,各项劳动保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同时,农民择业观念差异,造成一些农村劳动力无法转移,在调查中发现,在农村有些年轻劳动力择业观念不正确,不愿吃苦、创业,“等、靠、要思想严重,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非农就业转移难度。 4、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目前我区相当一局部村的集体经济总量较低,集体存量资产很少,尤其是可经营性的资产更少,据统计全区有近1/3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正常经费开支都非常困难,自求平衡都成问题,更本无力进行本村的根本建设投入,更谈不上为农民创造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农民从村级集体资产经营中得到再分配收入,农民增收的动力缺乏。 5、农

9、业龙头企业缺乏。从总体上看,我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产业化水平不够高,真正能带动本区农民直接增收的更少。特别是以本地区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龙头企业缺乏,与农户紧密联系,有合约、风险共担的“公司+基地+农户的开展机制尚未形成。政府对能带动本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不够大,缺少配套完善的扶持政策。 6、收入增长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滞后,对农民增收制约较大。二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开展缓慢,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保障机制仍不够健全完善。三是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民资金短缺、贷款难问题,依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突出问题,金融机构为农村效劳的机制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 三

10、、农民增收的对策和措施 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就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着力从现实的角度,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为此,我们必须以树立科学的开展观,站在构建和谐社会,坚持统筹城乡开展,深化农村改革的高度,全方位的审视农民增收问题。要在努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展农业外部增收空间,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上下功夫。首先,要把农业和农村内部文章做足做好,充分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其次,要在努力拓展农业和农村外部增收空间、统筹城乡就业上下功夫;另外,构筑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离不开国家的扶持,要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

11、 (一)、努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1、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坚持科学开展观,在确保粮食稳定平安的前提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粮经结合、果蔬结合、种养结合、林牧结合等多种形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提升农产品质量。要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大力开展生态农业、有效提升绿色农业,优先加快开展都市农业、旅游休闲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2、注重农业科技品牌增值。要深化科技联农扶农政策,改善农科人员工作环境,增强农科人员效劳意识,让农业科技加速有效得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农业效益。要不断调优调强农业产品,提高农产品产量,提升农产品质量。要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

12、品产地认定和产品的认证制度,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通过抓质量,创品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开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具有较强市场占有率、辐射力的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农户在农产品生产上出现的“卖难问题,增强农业产业化内在开展动力。要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抓加工,拉长农业产业链,围绕大宗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为农民增收搭建产加销平台,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4、提高农业招商引资水平。招商引资要与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起来,对农业重点招商工程要加强指导、搞好效劳,确保招商引资

13、显成效。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社会、外资广泛参与的农业投资机制。要推进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农业先行区建设,让园区和先行区成为吸引民营资本、工商资本和外来资本投资兴业的示范窗口,带动全区农业开展。 5、开展农业专业化组织。要稳步、有序、标准地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已建立和运作的农民专业社,要加强指导标准动作,严格遵守章程。在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过程中,要努力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高合作社社员土地产出效率,同时不断完善合作社分配机制,发挥合作社在维护农民利益、扩大生产经营、沟通市场信息及销售方面的作用,提高农民的直接和间接收入。 6、标准农村农用土地流转。要在坚持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

14、根底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有序的原那么,鼓励农户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转移。要标准农用土地流转行为,流转合同必须标准,形式必须公开,定价必须合理。对于农户委托村级组织流转的土地收益,要全额支付给农户。对于不属于农户委托村级组织流转的土地,除政策允许的5%机动地外,其余土地流转收益的80%要分配给有资格取得土地经营权的农户,增加农民收入。 (二)、拓展农业外部增收空间 1、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平台。通过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根据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要全方位的促进农村非农就业。 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民择业观念的

15、宣传,鼓励和支持自我创业、自我开展的新型农民。 二是,实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阳光政策,以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实践证明,只有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而转移农民关键是改变和提高农民的择业观念和技能。为此,要大力健全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绿色通道,按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的择业理念,分行业、分工种对农村劳动力实施免费转岗就业培训,让农民学到一技之长。 三是,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要广覆盖,广宣传,使中介机构对用人单位信息及时发布到输出对象,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二、三产业中充分就业,获得较高、较稳定的工资性收益。各镇、开发区、园区要加快万人、千人、百人就业工程整合和扩容,多管齐下,通

16、过市场就业、政府推荐、行政推岗、企业吸纳等形式转移农村劳动力。 四是,政府要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扶持,一方面鼓励本区企业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对本区企业新吸纳本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并签订二年以上劳动(合同)关系的,政府给予企业一次性每人补贴资金2022元,并对吸纳本地区农村劳动力到达一定比例的企业,在地方税收上给予一定的返还;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购置岗位等方法,化二年时间消失本区现有占农户总数15%的纯农户,解决农村纯农户的劳动力就业难问题,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纯农户实现“一户一岗,提高农村低收入户的收入水平。 2、加大城乡统筹力度。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改变城乡目前的二元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