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分析及对策.doc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716487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分析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分析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分析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分析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DP网站 zju.edpmd.org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在厚学网合作的网站 :/ houxue /xuexiao/35852/通过在厚学网报名学费可优惠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微博 :/t.qq /zjuedpmd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分析及对策【】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不仅承受着经济压力,同时也更容易出现“心理贫困的现象。高校不仅要在经济上给予其帮助,更要对他们进行“心理扶贫。本文从共性的角度,对贫困生的心理现象进行剖析,并寻求更好的预防和解决的方法。【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贫困 心理扶贫。一、“心理贫困的定义。1.何为“心理贫困。湖北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谢桂阳给出了以下定义

2、:心理贫困,就是指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从而产生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变化。2.贫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谢桂阳教授曾对湖北大学185名贫困生和271名非贫困生进行过心理测试,结果说明,同年龄的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个性特征和行为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他们更为敏感、拘谨;在心理健康状况上,他们心理健康水平过低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精神病性的得清楚显高于非贫困生。无独有偶,宁夏大学学生工作部和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在校贫困大学生进行的一次心理调查结果也说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堪忧:在217名被调查的贫困大学生中,有73.27%的贫困生对生活状况不满意、64.51%的贫困生体会不

3、到生活的幸福,还有52. 53%的贫困生存在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从以上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相对于其他学生,贫困学生在人格和心理健康上更容易陷入“心理贫困中,更容易罹患各种心理疾病。二、贫困生“心理贫困的表现。1.性格问题。中国青少年开展基金会公布的中国贫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指出,在北京高校中,60%的贫困生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感到“羞愧难当; 22. 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抗拒师生善意的同情。自卑、敏感、脆弱是一局部贫困生最普遍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会出现三种行为表现:一是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来补偿因贫困带来的心理自卑;二是在盲目的攀比中产生无助感,自愧不如别人;三是逃避离群

4、,仇视社会和他人,在心理极端脆弱的状态下容易采取极端方式对待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2.人际交往问题。贫困生因贫困而自卑,但又有极强的自尊心。他们渴望融入集体,被他人接纳和认可,却又不愿接受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多数贫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人际关系上趋于封闭,有的贫困生因经济困难而成心疏远同学;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因贫困受到打击,他们一般很少参加需要花销的集体活动,更有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3.学习问题。家庭贫困的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往往承载着家庭和个人对未来更多和更高的期望,他们中的一些人给自己制定了很高的目标。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一方面因期望值过高而无形中

5、给自己增加了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许多现实问题很难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而得到解决。贫困对学业的影响较大,他们除了与别人一样竞争之外,还必须为生计问题而奔波。这就使他们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的状态,使学习压力更大。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强烈的自卑感、极度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拘谨压抑的性格、为难的人际关系、因期望值过高而产生的学业压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时候,就会引发问题行为。在贫困生的问题行为当中,比拟突出的除了人际交往困难、学习失败以外,还有出走、旷课、偷窃、打架等。据统计,因学业不良而留级、退学、结业的学生中,贫困生的人数明显偏高。三、心理帮扶的渠道。1.完善勤工助学,提高贫困生自助能力

6、。现在许多高等院校对贫困生都采取传统的资助方法,从生活费、学费上资助,减轻经济方面的压力,但上述各种手段容易使许多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产生依赖心理。而勤工助学与其他资助方式最不同的一点就是“参与式,学生不再消极被动的等待捐助,而是靠自己的劳动来自救。勤工助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减轻学习和生活负担,还可以克服大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大学生自主、自强意识。在勤工助学活动中,大学生们不断变换着自己的角色,在与不同的人和事频繁接触的同时,学会了应付多种多样复杂局面,增加了对社会和人的了解。最关键的一点是,通过勤工助学,贫困生从观念上摆脱了等待救助,学会了平等、积极、主动。2.消除学校对

7、贫困生帮扶的误区。1对贫困生资助的宣传要合理。学校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援助时,很容易就把贫困生的资助做成对外宣传的工程,比方邀请受助学生公开谈感受、表决心,公开曝光等,殊不知很容易造成对贫困生自尊心的伤害。这种公开的宣传会使他们的生活状况完全暴露,加重敏感和自卑心理。因此,高校在宣传时应征得受助人同意,尽量保护贫困生的隐私和自尊,以合理的不伤害贫困生心理的方式来表彰献爱心的精神,鼓励受助贫困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2对贫困生心理问题不能“一刀切有些心理问题不光是贫困生特有的,普通大学生群体也会存在类似情况。但有的高校政工干部经常把贫困生置于学校的焦点下,将贫困生与其他学生区别对待,放大贫困生身上出

8、现的问题,殊不知这样对他们是一种很大的心理刺激,非但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反而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3.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1建立一支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创新心理辅导模式。高校应建立一支以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政工干部、辅导员为辅助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分清职责,各司其职。同时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其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在心理教育模式上一方面要秉承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另一方面要探索创新的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模式。2大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多开设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其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改变的心理特点以及引起这些不健康心理

9、的原因,学会如何改变自己的不良情绪,完善应对的方式。3加强贫困生回报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些贫困生在得到学校或社会的帮助后,对赞助人却很冷漠,也没有回报社会的意识。这给学校对贫困生回报社会的思想教育提出了要求。学校应有意识地将支助活动加以深化,变社会的爱心为自己成才的动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丰富回报社会的途径,例如参加志愿活动等,让他们通过公益活动在奉献社会中升华自己。四、结语。总之,对于贫困生而言,助困与育人不能相脱节。如何强化育人环境,形成和谐成长气氛,注重贫困生人格培养,这需要社会和高校不断地努力和完善。参考文献:1宫龙江。贫困大学生双重倾向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A.高教科研2023下册:专题研究C.2023.2尹春苹,胡苹,吴永祥。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J.法制与社会,2023, 3。3徐克选。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