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金融工作总结报告 2023年,市金融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1+8文件精神,锐意进取、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努力推动金融产业开展,全市金融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2023年全市金融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一)金融产业继续实现较快增长。截至目前,全市拥有14家金融法人总部和165家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区域总部,60家小额贷款公司和8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到达16540亿元,比年初增长2299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到达1320239亿元,比年初增长1360亿元;全市保费收入到达236亿元。全年金融业增加值
2、达721.86亿元左右,增长20.2%,占gdp比重到达2023%。 (二)有效保障重点建设工程资金需求。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金融支持重点建设工程的有效途径,先后推动中电熊猫液晶工程83亿元银团贷款资金到位;推动幕燕地区保障房、地铁分别获得50亿元、20230亿元的保险资金债权支持;推动地铁建设引入50亿元信托股权融资;推动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8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市政府与中国人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与轨道交通、青奥工程达成投资协议;积极推进四大片区和河西地区保障房以及地铁等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等。 (三)资本市场融资取得新突破。2023年,全市新增上市公司5家,首发募集资金约合人民币共计
3、22亿元,另有3家企业过会待发,全市上市公司总数到达63家,累计募集资金总额112023亿元。全市企业上市实现两个翻番,一是在证监会审核企业数实现全年翻番,在证监会审核企业到达25家,与去年全年12家相比实现翻番;二是新增报会企业数实现全年翻番,今年全市新增报会企业19家,与去年9家相比实现增量翻番。 (四)科技创业投融资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全面实施科技创业投融资体系建设方案和科技创业企业上市辅导方案,组建科技创业企业“投贷保联盟,挂牌设立“xx市科技金融园,新增北京银行为科技支行,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效劳体系正逐步发挥积极效应。8家科技银行共为442家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累计投放贷款
4、23.2亿元,贷款余额达16.7亿元;全市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到达12家,占全省的三分之一;紫金科技创投基金与各类基金合作设立七支子基金,首期规模达2023.3亿元人民币。 (五)中小微金融机构健康有序开展。全市小贷公司数量达58家,其中农村小贷公司46家,已覆盖全市三分之二的乡镇、涉农街道;科技小贷公司12家,已覆盖了全市近一半的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并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全市农村小贷公司实现累放贷款57亿元,贷款余额44.4亿元;科技小贷公司实现累放贷款27亿元,贷款余额17.9亿元。 (六)金融招商和金融集聚取得积极成效。先后开展台湾、香港、美加、英国等地金融招商活动,新引进金融机构7家,
5、全市外资银行、外资保险机构总量(含筹建)到达37家。宁台金融合作形成良好开局,宁台金融互访不断紧密,人民币与新台币双向兑换工作取得实效,富邦紫金人寿保险法人总部已报会待批。河西金融集聚区金融机构集聚度进一步提高,集聚各类金融机构150多家。金融城工程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工程投资共计12亿元。 (七)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正式展开。完成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开展规划(20232023)的编制工作。根据省委常委会集体调研南京精神和市领导要求,研究起草了请省支持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专项请示,并报请市政府上报省政府。 (八)较好维护全市金融稳定。进一步加强募资标准管理工作,建立全市各区县、园区资金
6、募集情况汇总统计制度。协助“润在案在济南组织发还资金2.77亿元,并积极配合做好后续维稳工作。积极配合天津泰诺江苏分公司、江苏乾宇集团等非法集资案件的查处,以及天津盛华、天津亿泓和南京鑫元宝等非法集资案件的调查和维稳等工作,较好地维护了全市金融稳定。 二、2023年全市金融工作总体思路及打算 2023年,是全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办好青奥盛会,建设人文绿都、率先根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十二五规划各工程标任务的承上启下的一年。市金融办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紧扣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要求和奋斗目标,以为经济社会开
7、展提供金融支持和资金保障为突出任务,以全面开展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为主攻方向,创造性地开展各项金融工作,努力推进全市金融工作再上新台阶,力争2023年实现金融增加值增长14%左右,实现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良好开局。 (一)加强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融资效劳。一是着力推动政银企合作,强化信贷资金的根底性作用,积极争取获得更多的信贷投入,力争全年新增贷款1300亿元左右。二是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进中票、短融、私募债等债务融资工具、企业债券和保险资金的运用,合理利用信托、租赁、股权等新型融资模式,突出做好河西新城和青奥(亚青)工程、保障房、地铁等重大工程的资金协调和融通工作,深入挖掘产业债发行工程,特
8、别是积极推动我市信息软件等优势产业的债券融资,努力实现重大工程直接融资额逾200亿元。 (二)积极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薄弱环节。一是落实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相关政策,重点推进“区域集优方案的实施,探索设立中小企业互助基金资金,推动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进一步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二是按照全市综合改革要求,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农村住房产权的权属登记和抵质押登记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扩大三农贷款有效抵质押物范围;推动“阳光信贷工程的全面实施,促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升农村金融效劳水平,提高农村金融效劳的可得性和满足度。三是稳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在稳
9、固开展主要种植、养殖业险种的根底上,大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保险,继续开发本地特色农险品种,2023年力争高效设施农业保险占保费总收入的比例到达30%以上。着力推进农业保险标准运作,标准开展承保、理赔工作;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和使用,标准运作农险基金、政府巨灾风险准备金、管理费等。加大农业保险宣传、考核工作力度。 (三)加强地方小微融资效劳机构的开展和监管。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开展,2023年实现新开业2023家小贷公司,确保当年累计发放贷款到达20230亿元左右。加强小额贷款公司内部治理建设标准和指导,逐步完善内部风险防范体系。积极推动小额贷款公司坚持“业务小额化,行业多元化的原那么,引导小
10、贷公司降低贷款利率,有效预防经营风险。加强小额贷款公司日常监管力度,提升监管人员专业能力,建立季度性监管检查机制,着重加强日常监管、高管任职审批、从业人员专业培训以及对外融资监管审批等各项工作。二是强化融资性担保行业开展和监管。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争取设立市级再担保机构。积极推动银保风险共担机制的建立,探索拓宽担保行业盈利模式。鼓励担保机构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开展兼并重组,通过“xx市十佳融资性担保机构评选等工作创行业品牌,着力打造一批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为主业的机构。强化融资性担保行业的监管,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提升整体监管水平。建立科学检查机制,实施动态监管,重点加强存入保证金
11、管理,防范担保机构实际控制人及高管道德风险,有效预防违规甚至违法行为发生。 (四)大力推进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一是加大推进企业上市力度,进一步发挥全市企业上市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对重点拟报会企业进行重点效劳,确保年均在会企业20家以上,力争2023年实现68家企业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新增证券市场募集资金20亿元左右。二是积极推进股权投资开展。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制定股权投资开展的标准性意见,加强各类股权投资企业的设立和运作备案管理,对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企业,做到应备尽备。加大股权投资基金的培育和引进力度,以紫金科技创业投资基金为主体,引导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子基金。出台促进股权投资
12、业开展实施细那么,加强对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典型案例、政策的宣传,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为股权投资开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基金与企业、工程的对接洽谈活动,加大本地企业吸引创投和股权投资资本的力度,为资本与产业对接做好效劳工作。 (五)继续深入推进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建设,进一步催促和引导科技银行、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加强专营建设,提升科技金融效劳效率,并对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实施量化考核,动态管理。二是全面推动科技金融各项政策和措施的落实,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小额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等新型科技金融业务的开展,力争2023年科技银
13、行新增贷款1518亿元。三是进一步创新科技金融效劳组织形式和效劳模式,全面深化投贷保联盟建设,发挥南京科技金融园功能,创新开展银企对接、企业路演、新产品发布等活动。 (六)加强金融招商和机构集聚。一是加大境内外金融机构引进力度,开展多形式境内外招商,吸引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在宁设立总部或具有总部功能的机构。二是继续深化宁台金融合作,深度挖掘台湾金融资源,重点推动台资金融机构集聚南京,全面推进宁台金融合作示范区建设。三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类鼓励和支持河西金融集聚区开展的政策措施,做好金融机构、金融人才奖补工作。 (七)奋力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取得良好开局。一是推进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做好“
14、新三板扩容准备工作,力争使南京成为新三板第二批扩容城市;标准开展各类要素市场,建立石油交易市场。二是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协调推进保险创新试验区创立工作,力争获得保监会批复和授牌;加强科技金融综合示范区建设,探索“科技金融指数开发研究;推动“南京金融研训院建设和开展,完善南京金融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三是加快金融功能区建设。全面推进金融城一期建设工程进度,全年完成投资14亿元。启动和推进金融城二期地块的土地摘牌、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招商等各项工作。协调推进金融效劳外包基地建设,研究制定支持金融效劳外包开展的优惠政策。四是加强金融政策效劳。修订和完善促进金融业加快开展的政策体系,形成新一轮全市金融业开展意见。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加大对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支持力度。五是推进区域金融交流合作。深化省市共建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合作战略协议,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的战略提升,形成省市共同建设和推进的合力。加强南京都市圈城市金融交流和合作,推进建立区域金融合作交流机制。 (八)积极推进金融稳定。一是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题宣传活动,普及金融法律根底知识。二是强化工作协调机制建设,及时监测预警,积极配合做好涉嫌非法集资案件善后处置和维稳工作。三是积极做好涉及金融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处置,继续保持南京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