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市人民政府六年来工作报告.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723338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市人民政府六年来工作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23年市人民政府六年来工作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23年市人民政府六年来工作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23年市人民政府六年来工作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23年市人民政府六年来工作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2023年市人民政府六年来工作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市人民政府六年来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9月日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于2022年9月选举产生,任期即将结束。现在,我代表市第十一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六年工作的回忆 市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我市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六年是全市上下不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改革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六年;是进一步加大城市根底设施建设力度,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六年;是不断解放和开展生产力,综合实力提升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2、最多、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开展的六年;是全面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富裕、文化、生态、平安建设,构建和谐成就显著的六年。本届政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及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支持下,在历届政府卓有成效工作的根底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牢牢把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克服了“非典、“禽流感等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战胜了特大洪涝、严重干旱等自然灾害和重重困难,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圆满完成了市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确定的各工程标任务。让我们倍感自豪和深受鼓舞的是,中

3、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已成功举办两届,国际民歌艺术节蜚声海内外,提高了我市知名度,扩大了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开展,把我市推上了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开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努力保持经济开展的良好势头,经济开展的稳定性、协调性不断增强,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国民经济呈现速度加快、总量翻番、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由2022年的377.94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723.40亿元,年均增长11.5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5.50%、14.20%和

4、12.30%。财政收入由36.46亿元增加到100.22亿元,年均增长22.41%,成为全区第一个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的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由112.58亿元增加到362.90亿元,年均增长26.38%。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3.1927.8848.93调整到16.5531.9651.49。2023年“三个百亿目标全面实现,经济开展取得了新突破、迈上了新台阶。今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开展势头。上半年各项主要指标顺利实现“双过半,经济增长创1996年以来同期最好成绩。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81.7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9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50%、

5、20.10%和13.20%。1至8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4.87亿元,增长33.99%;财政收入80.13亿元,增长26.6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7.01亿元,增长32.35%;固定资产投资237.05亿元,增长25.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86亿元,增长14.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41元,增长9.58%。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开展。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完善支农、惠农政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开展。农业增加值由2022年的87.66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19.71亿元。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6、全市水产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8.34%,种植业和养殖业良种率超过90%以上,优质稻、糖料蔗、蚕茧、水果、蔬菜、速丰林、瘦肉型猪、优质肉鸭、罗非鱼、奶牛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呈现良好开展势头。农村根底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三大会战成效显著,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改建油路1223公里、村屯道路4233.41公里,完成等级公路改造417.10公里,解决了201万人行路难问题;建成级标准防洪堤49公里;完成三类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67座;建成渠道防渗工程750公里、小型治旱工程3000多个,新增灌溉面积1253公顷,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10.97万公顷;建成农村饮水工程1000

7、多处,解决了68万多农村人口的饮水难问题;新建生态文明村550个,新增沼气池25.56万座,沼气池入户率达38.90%;新增人工造林面积12.40万公顷、封山育林面积4.30万公顷、水土保持治理面积9.94万公顷。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新突破。以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开展“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全市建立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1554个,辐射带动50%以上的农户户均增收超300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新进展。全市培训农民28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46万人次,农民外出务工235万人次。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全市51.49万农村人口摆脱了贫困。以XX县区和原邕XX县区辖区连片试点工作为重点,社会主义

8、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面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工业布局,推进重点工业工程建设,加快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工业开展势头迅猛,主要指标屡创新高,呈现投资大、增长快、结构优、质量高、效益好的良好态势。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22年的27.88%提高到2023年的31.9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148.52亿元增加到370.18亿元,年均增长20.04%;实现利税由15.95亿元增加到40.25亿元,利润总额由2.74亿元增加到13.33亿元,分别是2022年的1.52倍和3.86倍。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力度加大,技术改造投

9、资由14.83亿元增加到59.53亿元,年均增长32.02%,工业技改投资跃居全区第一。实力工程进展加快,食品、制糖、造纸、化工、铝加工等重点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进一步开展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473个增加到625个,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由29个增加到77个,规模以上和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数均居全区第一。名牌战略初见成效,“云鸥牌白砂糖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实现了我市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46个产品荣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19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 效劳业保持强劲增长态势。高度重视效劳业开展,不断改造和提升传统效劳业,培育和壮大现代效劳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22年的184.91亿元增加到2

10、023年的372.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12.43亿元增加到378亿元,年均增长12.22%。新型商业业态迅猛开展,国内外多家知名连锁企业落户,连锁经营占商品销售的份额达22%。“商贸活市百亿投资工程顺利实施,商贸设施日趋完善,功能更加齐全,全市拥有各类市场385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有16个,钢材、汽车等大型专业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旅游业实现新突破,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地位初步确立。全市接待游客由860.70万人次增加到1631.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45.61亿元增加到85.29亿元,旅游总人数、总收入近三年均居全区首位,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会展业快

11、速开展,先后荣获“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中国优秀会展城市称号,国际会展中心荣获“中国十大会展中心称号。信息化进程加快,“数字初见成效,建成全国首个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和政府公共效劳呼叫中心,完成电子政务一、二期工程,电子商务快速开展。 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开展壮大。按照“放心、放胆、放手、放宽、放活的方针,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开展环境,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到2023年末,全市私营企业1.71万户,从业人员19.99万人,注册资本金157.12亿元;个体工商户14.57万户,从业人员23.75万人,注册资本金18.29亿元,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比2022

12、年增长13.40倍和6.50倍,非公有制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9.15%上升到58.25%,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 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各项改革取得新突破 我们始终坚持深化各项改革,积极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把改革的力度、开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平稳、有序地推进各项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提前两年实现免征农业税,共免征农业税及附加税4.40亿元,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断推进,清产核资、增资扩股、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置换等工作顺利完成。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撤并重组国有粮食企业226个

13、。供销社综合改革根本完成,35个供销社直属企业和75个乡镇基层供销社完成改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一企一策,盘活国有资产,在国企改革的土地、税收、人员安置等方面全方位给予扶持,市属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根本完成,国企改革走在全区前列。企业改制重组取得良好成果,一批重点企业的重组工作顺利完成。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充分利用融资优势,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公交企业运营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公交车万人拥有率14.20标台,到达国家特大城市标准。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施。行政区划调

14、整顺利完成,2022年撤销XX县区,2022年接收原地区五县,2023年撤销邕XX县区、永XX县区、XX县区、XX县区,设立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拓展了城市开展空间。乡镇撤并工作顺利完成,全市乡镇由129个减少到102个。接收辖区内中直、区直、市属局部企业单位剥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妥善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全面推进,经过两次机构改革,市、县、乡三级行政编制分别削减27.20%、23.30%和18%。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顺利实施“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长效管理体制,调动了XX县区开展经济和管理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市、县、乡党政机关全面推行竞争上

15、岗,公开考录公务员,公务员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岗位聘用制和内局部配制度改革稳步实施。 各项配套改革全面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建立了新的国有资产管理运营体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开办了行政审批办证大厅,取消行政审批事项667项,行政审批工作进一步标准。财政改革继续深化,税收征管、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收缴、县区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突出成效,在全区率先建立土地收购储藏制度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制度,市场化融资能力不断增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获得成功。推进政府采购制度、建立社会

16、应急联动系统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改革先后荣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三对外开放向纵深开展,招商引资实现新跨越 我们紧紧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强多区域经济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外开放迈出了新步伐。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创新招商方式,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招商工作力度,各项招商活动成效显著。全市新批“三资企业333个。内外资到位资金由2022年的16.99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80.37亿元,年均增长48.25%。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一直稳居全区前列。 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交流稳步开展。全市累计进出口总额30.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