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农民转移就业和进城步伐的加快,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的“断层现象日渐凸显,“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近期,省委政研室(改革办)“三万工作队以土地流转工作为切入点,对所驻点的xx县进行了专题调研,该县为土地流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 一、xx县土地流转根本情况 xx县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是集平原、丘陵、山区等地貌为一体的老区县,素有“四山二水四分地之说。全县常年可耕总面积26.95万亩,其中家庭二轮土地承包(延包)面积25.1万亩,2023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到达7.2023万亩,土地流转涉及农户2.6
2、3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8。从流转形式看,转包2.71万亩、租赁3.43万亩、代耕代种0.42万亩、互换0.39万亩、入股经营0.12万亩,流转形式更趋灵活多样。从流转规模看,全县建立千亩以上土地流转示范片11个、总面积1.3万亩,百亩以上连片流转示范点36处、总面积1.2万亩;已有22个村实现了整村流转,土地流转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从流转去向看,流入龙头企业面积2.42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1.89万亩、流入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1.65万亩,总面积5.96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84.3%,新型经营主体已经已成为土地流转的主力军,并逐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村组+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从流
3、转效益看,一方面,土地流转能有效缓解“广种薄收、季节性撂荒现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规模效益。2023年,该县通过推广种草养畜、虾稻连作等种养新模式,流转开发冬闲田3.8万余亩,亩平直接增收202300余元。另一方面,土地流转能促进农民由过去单一的种养殖收入拓展到土地租金、股金分红、务工薪金等多元化可持续收入。初步统计,2023年全县土地流转亩平租(股)金收益约450元/年,与散户种植水稻等大宗作物的净收入根本相当;同时吸纳农民在所流转的土地和企业打工赚钱,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 二、xx县土地流转的典型模式 (一)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全县2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租赁、入股、合
4、作经营等方式,累计流转本县及周边县市农户土地16万余亩,建立了百容水产、天意洋姜、天邦苗木、春光紫薯等一批生产和试验示范基地。特别是国家级龙头企业东坡粮油集团在全省率先试水土地规模流转,探索形成了“三级流转、三级基地、三级品牌、三级带动的“东坡模式。一是“土地入股、企业自营模式,实行“租金保底(每亩每年360斤稻谷)+种植利润分红的分配方式,先后在本县及周边的黄州、红安、安徽金寨等地流转土地4.3万亩,用于自建有机稻种植基地,为生产加工高附加值的有机礼品米提供优质原料。二是“土地租赁、委托经营模式,企业以以定额租金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并委托旗下23家合作社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先后建成“一村
5、一品绿色水稻种植基地2023.4万亩,主要分布在团风、黄州、新洲、浠水等地。三是“订单农业、分户经营模式,企业与村组、农户共同签订无公害优质稻“订单种植协议,大力推行农资供应、种植流程、技术指导、优价回收等“四统一效劳,目前已落实无公害订单基地32万亩、覆盖农户15万余户。 (二)现代农业示范园模式。该县以回归创业工程为主抓手,吸引社会资本“上山下乡,兴建集种养加、文农旅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实现土地规模流转、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开展有机融合、互为促进。目前,全县已建成和在建千亩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8个,共计流转土地2.02万亩,总投资近20亿元。如,总投资2023.27亿元的团香现代农业产业
6、园坚持“整村推进、村企共建模式,整体流转黄湖移民新村及周边村组土地1.2023万亩,启动建设生态水稻种植区、农业休闲采摘区、种养生态共生区、园林园艺观光区、农产品加工转化区和青草湖湿地养生休闲区等功能板块。农户自愿选择长期租赁、土地入股等流转方式,实行“收益(租金)保底、逐年递增;入股分红、基地返包(企业将板块基地包产到户),并约定每年从工程盈利中适当计提村级开展基金。该工程建成后预计可吸纳1200余名移民常年稳定就业,并将带动移民风情小镇、金色乡村游等富民产业开展,助农增收。 (三)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农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股权,农民当上股东。
7、入社土地由合作社统一耕种或外租给企业经营,农户除保底收益、务工收入外,还可享受年底分红。2023年12月,该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xx县白鹤林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了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三权分立的内部管理制度,选聘顾人民精米加工厂为土地经营主体,探索推行“租金保底(每亩500元)、补贴到户;独立核算、按股分红经营模式,实现村集体、农户、企业多方互利共赢。合作社开展至今,已拥有社员297个,核定总资产318万元(202300元为一股)、总股份3182.3股。其中,白鹤林及相邻三个村农户入股土地由成立之初的202354.74亩增加到1932.3亩(亩平折资202300元)、折股1932.3股,
8、全部确股到户;村集体、兴鹤农机、凯发蔬菜和顾人民精米厂以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和现金入股1250股。2023年,合作社以种植双季稻和再生稻为主,实现经营总收入370万元、总支出186万元,按章程计提公积公益金、福利费、管理费后本年净盈利16万元,每股分红50.24元;农户亩平收益到达660元。 (四)土地托管模式。目前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环节式托管。合作社按照农民意愿承担从耕种到收获单个环节或多个环节的效劳,按实际工程结算效劳费用。这种模式简便易行、农户易于接受,是当前土地托管的主要形式。二是全过程托管。即农户支付效劳费用,购置耕种、管理、收获全过程效劳,收获的粮食归农户所有,或双方按约定比例分成
9、。如,地处山区的杜皮永旺农机社为周边农户提供中稻种植“一条龙效劳,每亩收取效劳费800元,并保证最低产量到达当年平均产量或约定产量以上。三是经营性托管。即农户将土地委托合作社全权管理,合作社每年给农民定额的租金或粮食,并按约定比例将种植盈利二次分配给托管农户。农民土地收益就由“保底收益+再次分配收益+种粮补贴三局部构成。四是入股式托管。即保底收益为零,双方按约定比例分配利润或分担风险。如,该县长盛农机社对xx区的400余亩田地实行集中耕种,农户协助田间灌溉管理,与合作社平均分配种植收益。 (五)村级公司化经营模式。村集体领办村级公司、合作社等经济实体,对村集体“三资和农户流转入股的土地进行清产
10、核资、股权量化,通过村级自行经营、招商合作经营、内股外租等形式,实现土地经营和保值收益,并按股分配到户。如回龙山镇独尊山村委会与回乡创业人士合资组建农业生态科技,将村集体和农户连片流转的800余亩土地作价396万元入股到公司(持股比例为22%)。农户除每年获取定额租金收益外,还可享受分红收益。 三、团风土地流转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传统农民离土难。土地是农民最根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根本的生活保障,具有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双重功能。由于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完善,保障层次仍然很低,加之土地流转收益水平不高,绝大多数农民特别是年龄较大、转移无“门的农民,仍然把土地当“家业、“饭碗和“保障线,不敢
11、把土地流转出去。与此同时,局部农民在从事非农产业经营后,担忧土地流转变成土地流失,担忧享受不到土地带来的粮食补贴等惠农政策,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流转土地。而现行法律对土地抛荒现象缺乏有效制约,农村集体和基层政府无权对抛荒土地进行回收,从而出现了“有地的人不种地,想种地的人无地可种的局面。 (二)规模流转连片难。现行土地制度分户承包,基于公平原那么,在土地承包中根本采取田块好坏均摊、肥瘦搭配的方法,使得农户土地碎片化以及所造成的经营分散化,无形中也加大了土地流转难度,增加了交易的本钱。在推进土地流转、开展规模经营的过程中,往往因为一户或几户群众不愿意流转,就会出现不利于机械化耕
12、作的田地“插花现象,使土地连片流转难以实现。这已成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做大承包地“蛋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三)零散小块流出难。该县丘陵岗地居多,农田块多、面小、分布零散。大冲大畈连片耕地(水田)缺乏1/3,大多已被种植大户、合作社等连片流转(流转价格一般在500元左右);而农机到田难、抗旱排涝难、土地整治难等“三难地块,特别是一些巴掌地、望天丘和冷浸田等,由于无法规模种植,往往处于“白送的田不想要,想种的田租不到的为难境地。据调查,该县零散地块多以同村邻里、亲友之间短期互助性的自由流转为主,一般象征性地收取少量流转费用(每亩每年20230元左右)。 (四)流转权益保障难。一是流转手续不标
13、准。全县土地流转多以“隐性契约、口头协议为主,即使签订合同也是简单协议,土地四至、流转期限、流转受益等合同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一旦出现纠纷难以解决。目前,全县土地实际流转面积约2023万亩,而登记备案面积仅7万亩。二是流转渠道不畅通。乡镇土地产权交易平台和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流转信息发布、法律政策咨询、合同签订指导、流转价格评估等中介效劳相对匮乏,农地供求信息不通畅、不对称,造成了“我想转包,谁要和“我想承包,谁有的矛盾,制约了流转的进程和规模。三是农民利益保护机制不完善。农业生产受自然和市场双重影响,经营风险较大。承包业主一旦遇灾,或出现经营上的失误无法履约时,农户的预期收益很难得到保障。 (
14、五)受让业主投资难。一是业主投资心存担忧。农业工程投入资金量资较大、回报周期较长、比较收益低;而流转期限过短或流转期限的不确定性,以及林木、灌溉设施等经营性资产产权关系约定不明等,都会影响业主投资农业开发的积极性。据团香现代农业产业园工程业主反映,该工程2028年合同到期,那时正值投资回报顶峰期,土地政策能否延续、流转合同能否续签,以及投资收益如何保障等,成为他们的最大担忧。二是农地融资遭遇瓶颈。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机具等动产抵押贷款还处于初步试点阶段,具体实施中仍存较多制度障碍。规模经营主体融资仍以农户小额信贷、农户联保联贷为主,整体授信额度不高、贷款期限较短,总体上难以满足土地流转衍生
15、较大数量的信贷需求。三是政府扶持有待加强。涉农工程向土地规模流转基地的倾斜扶持力度有待加强,业主投资根底设施工程的奖补政策还不明朗,很多地方水电路等根底设施管护体制不健全,这些都难以适应业主规模化、高效化生产的需要。 四、促进土地流转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宣传发动,引导土地流转。加强宣传教育,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前提条件,也是必须贯穿工作始终的重要抓手。一要激发群众的流转意愿。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先进典型、行业协会等平台,大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及流转模式,积极引导农民以市场观念、开展观念、效益观念来看待土地流转,消除思想顾虑,破除传统的“恋土情结,切实增强农民实现“双转(土地向大户集
16、中、农民向集镇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消除干部的畏难情绪。坚决摒弃对群众缺乏宣传教育、政策引导、鼓励扶持,大包大揽、强迫命令的工作做法,按照“围绕基地抓流转、依托优势带流转、发挥特色促流转的思路,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积极主动的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三是注重办点示范。坚持分类指导、以点促面;因村而异、因户制宜,分区域、分类别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工作,探索和积累可复制推广的土地流转模式。如,针对全县土地过于分散,耕作不便,本钱较高的现状,建议结合当前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在尊重农民意愿的根底上,充分发挥村组作用,大规模开展村组土地置换重组,肥瘦找补,变小块为大块,变多块为一块,实行规模经营。 (二)强化政策推动,助推土地流转。加大政策扶持引导,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效举措。一要加强财政支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