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研讨 2023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今日上午,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开幕。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黄奇帆在报告中指出,2023年将以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为牵引,完善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体系,更好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争取设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是报告原文各位代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十二五时期的工作回忆 “十二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是重庆开展势头好、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
2、多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开展任务,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开展、富民兴渝总任务,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各种风险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开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开展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根底。“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到达1.57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年均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从6935亿元增至1.55万亿元,增长1.2倍。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到达6424亿元,年均增长16.1%。进出口总额到达750亿美元,增长5倍多。全市工业总产值到达2.4万亿元,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350亿元,分别增长1.3倍和1.6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155亿元,增长1.3倍。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到达27239元和10505元,年均增长11.2%和14.3%。全市开展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谋划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开展战略,全市一体化开展效能显著提升。我们按照国家区域开展战略、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新要求,立足重庆实际,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将全市划
4、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开展新区、渝东北生态修养开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开展区。围绕功能定位出台规划引导、财政扶持、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配套措施,发挥区域比拟优势,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坚持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都市功能核心区金融、商贸等效劳业中的高端要素加快集聚;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空间延展,成为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的“火车头;城市开展新区全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地位进一步凸显;渝东北和渝东南“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取得积极进展,生态功能不断恢复和加强。当前的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开展战略已成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
5、布局、“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载体和平台,正呈现出区域开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统筹兼顾均衡化的良好态势。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型开展取得明显成效。电子信息、汽车等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快于一般工业,金融和效劳贸易等现代效劳业增长快于传统效劳业,三次产业结构由2023年的8.6:44.6:46.8调整为7.3:45:47.7。制造业开展突出高端化、配套化、集聚化,形成了“6+1支柱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开展壮大,各类智能终端产品到达2.7亿台件,产值突破5000亿元。汽车产业形成多品牌集聚,产量突破300万辆,实现产值4700亿元。装备、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工
6、业均开展为千亿级产业。前瞻性布局十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实现产值1664亿元,努力培育新的工业增长极。金融业增加值占比增至9%,金融资产和银行存贷款余额均翻了一番多。传统效劳业繁荣活泼,新兴效劳业加速开展,高端业态不断丰富,电子商务快速增量,专业市场转型开展,农村商贸持续活泼,全市商品销售总额到达2万亿元。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9.7%,入境游累计到达1199万人次。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改革呈现良好态势。认真落实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聚焦突破假设干重点领域,形成了一批有分量、有力度的改革成果。改革投融资体制,转变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创设一批股权投资基金,滚动实施2600亿元PPP项目,激活了民
7、间投资。商事制度改革促进了小微企业蓬勃开展,市场主体由92万户增至194万户,非公经济占比超过60%。市属国有企业资产到达2.5万亿元、翻了一番多,国有经济布局持续优化,在全市重大建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一批国有集团实现整体上市。全国保险资产交易平台落户重庆,获得38个创新型金融机构牌照。通过国家验收的要素交易市场到达11家,交易大幅放量。完成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以农民工为主体实现转户429万人,交易地票17.3万亩,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到达800亿元,城乡资源要素流动更为顺畅。科技、教育、医疗、文化及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都取得新进展。构建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体系,
8、内陆开放高地根本成型。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开展,推动形成航空、铁路、内河港三个交通枢纽、三个国家开放口岸、三个保税监管区“三个三合一的开放要件。渝新欧铁路累计开行490班,货物种类和辐射范围持续拓展,成为中欧陆上贸易主通道。主动融入全国通关一体化,与沿海沿边口岸实现了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建立起多国海关“一卡通协调机制。创新“整机+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的加工贸易格局,构建起符合内陆特点的外向型产业集群。顺应国际产业升级,推动效劳贸易快速开展,效劳贸易额到达170亿美元。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五年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两江新区
9、开发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高端要素集聚和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发挥。经开区、高新区和各特色工业园区开放支撑作用日益显现。首批澳洲进口活牛运抵重庆。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落户重庆,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推进根底设施互联互通,中心城市枢纽功能加速形成。建成“一枢纽八干线二支线铁路网、运营里程到达192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2500公里、对外出口通道增至13个,“4小时重庆全面实现。江北国际机场枢纽功能明显增强,旅客吞吐量到达3239万人次,货邮量增至32万吨。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地位进一步稳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外埠中转货物占比到达43%。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绕城高速内一
10、批大型人口聚居区和商务集聚区加快成型,城市道路和市政设施不断完善,轨道交通通车里程增至202公里。建成一大批水利工程,新增水源供给能力11亿立方米。区县城和小城镇面貌显著改观。城市智慧化运营和管理取得进步。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到达60.9%、47%。加大城乡统筹开展力度,“三农和库区工作取得新成效。努力推进资源要素、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均衡配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粮食、生猪、蔬菜等根底产业稳定开展,特色效益农业全产业链产值年均增长10%。规模经营集中度到达32.9%。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开展。所有乡镇通油路,行政村和撤并村全部实现公路通达。防洪抗旱能力明显提升,解决了1080万人饮
11、水安全问题。2023多个行政村开展环境连片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54.2万人。三峡后续工作顺利推进,根底设施、产业园区、商贸效劳、生态旅游等一大批项目有序实施,库区特色产业开展、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安全呈现出新景象。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乡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累计完成生态环保投入1411亿元,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环保行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不断加强,节能排降碳目标任务超额完成。优化能源结构、搬迁污染企业、控制各类扬尘和汽车尾气,都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到达292天。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到
12、达91%和99%,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水质总体保持类。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改革有序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植被恢复、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扎实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到达45%和42%。持续改善社会民生,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立足“五个坚持,构建起民生实事滚动实施机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切的利益问题。五年新增城镇就业330万人。社保制度体系覆盖城乡,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根本建成社会救助体系,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更好保障。建立以公租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制度,累计建成投用公租房1488万平方米、配租21.4万套,惠及58万人,累计改造城市棚户区1332万平方米、农村危房64
13、万户,房地产市场供需根本平衡、价格根本稳定。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到达97.2%,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到达93%和40.5%,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加快开展。三甲医院到达3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得到强化。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投用,城乡公共文化效劳体系根本形成,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取得新进步。深化重点领域整治和打非治违,安全生产事故持续下降。应急管理体系根本建成。社会矛盾纠纷联动排查化解卓有成效,信访总量逐年下降。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依法打击违法犯罪,人民群众安全
14、感明显提升。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不断推进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和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明显增强。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团结不断稳固。人口计生、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司法、审计、监察、统计、消防、民防、保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青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科普、气象、地震、地勘、参事、档案、史志等事业取得新进步。刚刚过去的2023年,全市努力克服下行压力,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收官划上了圆满句号。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经济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工业利
15、润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1%。开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二是扎实有效做好融资降本和债务管控。推出1300亿元PPP项目,既带动根底设施投资增长25%,又确保了政府性债务不增;争取800多亿元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将区县局部高息、短期债务转换为低息、长期债务,降低年利息40多亿元;发行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1796亿元,争取国开行棚改贷款126亿元,增加了企业和社会低利率流动性;创设200亿元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和8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加速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开展。
16、为局部困难行业、企业减轻社保缴费负担68亿元。三是一批重点改革专项持续实施。启动五大功能区域开展11个重点专项,出台10多项配套政策。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行“先照后证,新增小微企业10.4万户。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面向社会增资扩股和转让股权689亿元,新增上市公司40家。完成中新大东方人寿重组。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文化市场公平准入,构建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调整标准高考加分政策,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一体化培养改革试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区县试点,探索“互联网+医疗效劳模式。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试点。标准中介组织开展,行业协会与党政机构彻底脱钩。四是开放开展再添新优势。渝新欧铁路开行班列翻番,到达257班。跨境电子商务、口岸贸易、保税贸易、云计算大数据、新型金融效劳等快速开展,带动效劳贸易额增长30%。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过75%, 出口增长3倍多,出口结构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