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对学生的学术报告.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72501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对学生的学术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3年对学生的学术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3年对学生的学术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3年对学生的学术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3年对学生的学术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3年对学生的学术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对学生的学术报告 标准学生行为收获良好习惯 时间:2023年4月15日地点:午峪小学操场主讲人:陈永皋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习惯的培养对21世纪的人更为重要。人生活在这个地球上,总要做许多事情。比方学习、工作、与人交往等等,这些事情都需要有很多活动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人总是要去“做、去“动,如果光躺在床上是没有方法完成各项活动任务的。既然要活动,就需要很多技能性的、习惯性的行为。所以说,习惯和人的有效学习、有效工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是,现实中许多人不太注意自己的习惯或者孩子的习惯,总觉得这是件小事情。父母可能更看重孩子是否有理想,是否学习成绩好、有竞争能力,是否人际关系好,是否适应环境等等

2、。把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上升到构建学生健康人格的认知高度。 一、人格的五个方面均与习惯有关 人的行为习惯与人格的构建有密切联系。孩子是否有理想、有信心、有道德、爱学习,这些工程都包含在一个人的人格当中。一些成年人不太在意习惯问题,但我们知道这些为人父母的成年人却是非常重视孩子的人格培养的。所以,习惯和人格的关系入手,通过探索习惯和人格的关系,寻找培养当代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重要方法。 正因为现在少年儿童的成长条件好了,才更容易滋长出一些不好的习惯。比方过去穷人家的孩子,即使不培养节俭的习惯,他也能自然形成,因为他没有浪费的环境。习惯与工作、学习的关系、与当前的国情都有很重要的关系,如果不

3、注意培养好习惯,可能素质教育的目标会落空。 把人格分为5个方面来描述。第一是开放性,包括:具有想像、情感丰富、审美、求异创造、智慧等;第二是谨慎性,包括:胜任工作、公正、有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第三是外倾性,包括:热情、社交、果断、活泼、冒险、乐观等;第四是随和性,或叫宜人性,包括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第五是情绪稳定性,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从这五个方面就可以看出来,其中许多因素是和人的习惯是密切联系的。 例如。在情绪稳定性这一方面中,有焦虑、敌对等等,该怎么理解呢。这些当然是些不健康的人格。其实,人格有一个最高点,也有一个最低点,习惯与道

4、德相辅相成,一些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在进入大学或者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以后,却屡屡出现问题。比方,有的人没有方法适应集体生活,乱翻别人的东西、不能顾全大局,还有的人在公共场合随意乱扔废纸、随地吐痰等,也有的人人际关系很糟糕,甚至为了竞争而自杀或杀人。这些应该说都是人格不健康导致的。这些问题也是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造成的。外表上看,这些都是道德问题,但事实上人的人格、道德、品德、习惯是有联系的,而且有很密切的联系。他们虽然成绩好,但在人格上是有缺陷的。这些缺陷就是人格缺陷。但它表现在一个人的道德上。所以我们在形容这些人的时候会说他“缺德、“没有修养。 也有一些人常常表现为“两面人,即在家里一

5、个样,在外面一个样;独处的时候一个样,在他人面前又是一个样。比方,有的人在家的时候特别爱干净,甚至干净到有洁癖,但在外面却把垃圾随便倒、把痰吐在墙上,或者不冲厕所。当只有自己的时候,把所有的灯都翻开,不怕浪费电。但有同学在的时候又会表现出很关心集体的样子。这也是习惯和道德密切联系的表现。应该说习惯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好的习惯可以渐渐形成好的品格和道德,好的道德约束又支配着人重复好的习惯。习惯其实不只是简单的动作重复,它是受人的道德意识支配的。如果不把道德和习惯联系起来的话,就比较容易形成上述这种行为不一致的习惯即两面人。习惯虽然已经成了自动的行为,但自动了并不一定说和道德没关系。 为什么说人格

6、、道德、品德、习惯有密切关系。 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道德,道德构成了一个时代的意识和倾向,要把道德化为每个人的行为,道德就在悄悄地起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呢。因为道德是一个社会的根本标准,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又是由他的行为构成的。所以也可以说,道德是外部的,转化为人内部的东西就是品德。品德是什么。品德是人的行为的内化。行为呢。又和人的习惯有关,因为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 另外,人格是遗传和后天决定的。后天因素又包括环境、教育等。而环境和教育都对习惯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人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是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 习惯的培养要从小抓起,越早培养越好,因为人在幼年时期最有可塑性,就像橡皮

7、泥一样,想让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比较容易的。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三岁决定一生。因此人格的培养也应该从小抓起。低年级孩子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可塑性,尤其在6岁-12岁期间更是这样,因为他正处于开展当中。这时您可以给他做很多规定,他虽然不懂为什么,但因为是在形成中,所以就不费力。另外一个是模仿性。小孩子的习惯形成有很多是模仿形成的,家庭和老师潜移默化的作用很大,但许多家庭和老师不太注意这一点。比方多数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比较愿意买书看,其实父母未必有意培养了孩子这个习惯,而是因为他的父母总是在看书、买书,这样孩子渐渐就模仿而成了。习惯和人格有密切关系,所以人格的培养当然也是早些比较好了,这样孩子

8、更容易形成健康人格,对他未来的成长是相当有利的。 二、习惯培养要有时代性 (一)做人方面要做到几个学会: 1、真爱。它的特点就是双向的爱,既能接受爱也能付出爱。现在有些孩子只会接受他人的爱,却不会付出爱。 2、要学会自信自强; 3、理解尊重和宽容; 4、与他人互相帮助; 5、要务实,要言行一致; 6、乐观地对待任何挑战,有积极的心态。 (二)做事方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方案,要有始有终。现在一些孩子做事往往虎头蛇尾; 第二,就是要善于自我评价和吸取经验教训;第三,做事要善于求异和创新,不墨守成规;第四要有毅力,要善于克服困难; 第五,要善于合作。在做人方面我们提互相帮助,在这里我们从做事的策

9、略出发,要善于与他人合作去完成比较困难的工作; 第六,要善于利用资源和开发资源。每个人的资源都不一样,善于利用他人的资源,善于开发自身的资源和潜能。 (三)学习方面,作为21世纪的学习习惯应该具备下面几点: 1、在思考中学习的习惯; 2、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习惯; 3、虚心学习、集思广益、合作交流的习惯。 4、多角度考虑问题,考虑学科之间、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5、要有问题意识,善于提问题; 6、反思的习惯; 7、多通道学习的习惯,眼睛看、耳朵听。 习惯是个自动化的行为,我们常常希望人能主动去做,但是有时是很困难的。这就有个习惯的培养能否靠强制执行来完成的问题。比方我们要求回家以后要洗手,如果我们

10、跟他讲道理,讲细菌是怎样来的,危害有多大,太小的孩子不会懂细菌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给他一个要求,要求他每天回家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洗手,每天坚持洗,渐渐就形成了习惯。这样,等他长大些的时候,懂得了一些道理,他就更能够遵守了。所以未必要孩子理解了才去做,不理解的时候也要去做。 专家在研究中发现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具有五大健康人格:充满信心、乐于助人、渴望友谊、积极寻求开展、兴趣广泛,同时也发现他们具有一些人格缺陷,比方在伙伴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勤劳节俭较差、学习兴趣缺乏等。可以说,这些人格方面的描述都是具有时代性的,那么我们在培养习惯的时候也要注意时代性。 如。现在我们提出20个字的社会公德,即“

11、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与过去的三字经里提到的一些是不一样的。过去“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但现在也未必是这样了。现在我们倡导收集信息、创造、求异、反思等具有时代特点的好习惯。这些要求和目前时代对人的要求是密切关联的。 关于习惯的分类,在心理学上有“动作型技能和“智慧型技能的说法。习惯也是一种技能,因此也可以分为“动作型习惯和“智慧型习惯。比方,“做事有方案就不是简单的动作习惯了,而是“智慧型习惯。另外,还可以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习惯;个性化习惯和社会性习惯。 三、细化习惯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形成人格 培养这三大习惯的时候应考虑到年龄段特征。但又不能机械地把这些习

12、惯之间用年龄划分开,比方,同样是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在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们就要求他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从而解决问题;到四年级至六年级,我们就要求他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和猜测,开展初步的、合情的推理能力。 还比方,同样是培养一个人“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讲,我们应该要求他们在玩的时候自己把玩具拿出来,玩完以后自己收好;对小学生来说,就要要求他们看书做作业的时候要认真,写完以后才能去玩。从收玩具到做事有始有终,再到责任心,这样就形成了人格五大块中的一块。再比方,同样提到合作习惯,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要求具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13、到了四年级至六年级,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有了这样比较细致的要求和层次,就比较好培养了。 因此,习惯培养有很具体的年龄特点和年龄要求。如果要求不合理,不符合年龄特点,孩子就做不到,那么想让他培养成相关的人格特征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有合作精神,在小的时候,就是要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但这个要求至少要从三岁以后开始,因为三岁以前的孩子,他的年龄特点就是“自我,你要求他和别人一起玩是做不到的,他玩着玩着就又自己去玩了。 因此,习惯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一起努力才能有良好的效果。任何一方面作用不利,都会影响这个工程的有效性。 针对近几年来我国小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出现的

14、一系列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旨在更好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讲话精神的表达,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具体内容。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新旧观念的冲突,独生子女的增多,小学教育也出现了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比方,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倾向。这些行为虽然在其严重性和稳定性上还没有到达违法的程度,但是如不及时加以矫治,就会不断恶化、甚至影响一生。正如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所说:“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

15、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似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家庭、社会、学校的客观因素,又有小学生自身开展的主观因素。因此,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成为根底教育的重中之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提高认识,形成共识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成才的重要条件。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成才所受的影响,非智力因素约占75,智力因素约占25。良好的习惯是非智力因素最主要的方面,所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一生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必须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有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勇于提问、积极思考和讨论、大胆实践、课后认真做作业、专心学习、珍惜时间、课前预习、单元复习、自觉读书、读书写字姿势端正等;另外还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区分能力,并通过与优秀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从而和自己进行比照,自己在哪些方面不如别人,形成共识,从而取长补短,改正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1、小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