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底设施调研报告4篇 省政府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全面覆盖农村公共文化效劳体系,不断满足广阔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xx年全省安排6000万元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xx年安排1个亿,xx年将增加到1.2亿用于开展农村三项文化活动。为更好地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用好、用活,按照全市开展的春节回乡见闻调研活动的相关要求,我们通过集体座谈、征求意见等形式就农村公共文化根底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和调研。 一、根本情况 我县现有建制乡镇、场、区16个,行政村104个,农业人口28.9万人。近年来,我县的农村文化事业在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展大潮中,在上级部门的
2、关心和支持下,尤其是省委、省政府为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下拔了专项资金,为农村文化活动送来了春风和及时雨,改变了我县农村文化事业的一穷二白的面貌,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根底建设得到加强。xx年省政府为开展我县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下拔了51.6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根底建设、稳固文化阵地,全县16个乡镇均建立了文化效劳站,配备了专兼职文化干部18名,建村级文化活动室或阵地96个。局部乡镇还添置了文化活动用品及体育健身器材,开办了图书室、电影院、文化茶园、文化娱乐室,全县已有10个乡镇68个行政村实现了播送电视村村通。二是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自xx年12月份开始,已在全县各乡镇、场、区及行
3、政自然村放映故事片、科教片630场次,观看人数达9.4万余人次。送戏下乡245场次,观看人数达23.5万余人次。举办村级文化培训班参加人数达1000余人,为农村文化站送书1200余册。三是群众文化显现生机。近年,我县不少集镇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开展,共成立业余演出团体24个,每年文艺演出124场,观众人数到达9.92万人次。一些村还成立了农村开心乐队、威风舞龙队,每逢节庆、假日文艺团体便自发组织到全乡、镇、村巡回演出,得到农村群众的好评和首肯。走进我县农村,唱歌跳舞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看书读报的多了,打牌搓麻的少了;遵规守矩的多了,惹事生非的少了;移风
4、易俗的多了,愚昧迷信的少了,文明新风随处可见。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县农村文化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通过调研发现,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存在着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一是认识缺乏,重视不够。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文化意识弱化,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对文化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开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缺乏,工作摆不上位置,往往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甚至认为唱唱跳跳,打打闹闹对城市生活不可少,乡村可搞可不搞。这是农村文化开展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二是欠账太多,投入缺乏。虽然党委、政府对农村文化事业非常重视,省政府的专项资金也能足额及时下拔,但由于我县在资金投
5、入上底子太薄,一下子很难根本改变农村文化事业根底薄弱的现状。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主要以乡镇为主,而乡镇由于捉襟见肘的财力和抓经济的压力。三是队伍建设不力,文化人才匮乏。我县文化事业单位缺乏担纲专才,对全县文化不能很好发挥引领作用,对农村文化开展也关注较少;乡镇文化干部经常变动,或长期挪用,业务难熟悉,能力提不高,工作应付的多;民间文化人才又相对集中XX县区,农村百难挑一。人才匮乏是制约农村文化开展的重要因素。管理职能未转变。近年,文化主管部门不少精力陷于举办活动等具体事务,从宏观上规划、指导、推进全县文化开展,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着力较少,对业务单位工作管理催促不到位,常常是局里忙、馆里闲,未实
6、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职能转变,不利农村文化建设摆上位置和积极推进。 三、几点建议 1、解决好认识和位置问题。当前,我们已进入城市与农村协调开展的重要时期。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民群众根本温饱后激增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破除和抵御农村落后、愚昧、低俗的恶风陋习,提高群众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农村持续协调开展。另一方面,我县是农业大县,只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只有农民的全面开展,才能真正实现我县的跨越式开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从长远和开展看,加快农村文化建设,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科学开展观,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将其提上日程,摆上位置,真抓、重抓、实抓,
7、是当务,也是职责。 2、加大根底设施投入。从我县文化事业的现状看,农民文化需求自主性、参与性增强,已不满足有所看,更加追求有所乐。各级应把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切实加大投入,逐步改变群众文化活动场地、设备、器材和现代传媒、网络等硬件设施严重缺乏的状态。上层应变蜻蜓点水的送文化为实实在在的建根底,多给以物和资的投入。基层要将农村文化建设切实纳入经济社会开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刚性、长效投入机制,改变投入随意,工作应景状况。同时,通过积极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多渠道投入,加快农村文化根底建设。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文化人才下乡制度,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
8、养。面向社会招贤纳才,解决文化事业单位青黄不接、人才奇缺问题。乡镇要建立健全文体效劳中心,配齐专职人员,稳定工作队伍。要大力开掘社会人才,培养文化骨干,建立一支扎根基层、融于群众的农村文化指导员文化义工队伍。通过强化软件建设,保障各层面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保障农村文化积极健康开展。深化改革,转变职能。要坚持以民为本,确立群众文化是基层文化工作重点,并纳入各级工作目标考核,确保农村文化建设落实。文化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弱办强管,致力于县级文化事业开展的规划、指导和协调、效劳,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构建良好环境。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改变一些单位、一局部人懒散
9、无为状态,强化职能,激发活力,切实发挥群众文化、农村文化建设领头羊作用。各事业单位可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积极开拓文化市场,开展有偿效劳和文化产品经营活动,不断增强自我开展实力。 文学院李皓楠XX县区城市规划及根底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XX县区城市规划及根底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深化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我作了关于XX省XX市凤城城市建设方面的有关报告,报告涉及XX县区十几年来的城市开展情况,现代化改造,以及城
10、市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等几个方面。表达了六十年来,凤城人民为家乡改造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这次调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响应学校号召,增强自身实践能力。利用假期时间,彻底走一遍“实践出真知的路子。调研方法主要是采取到相关部门主要是XX县区人民政府以及XX县区城建局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并接合亲身感受拟写报告。其中也结合了一局部网上搜索的资料图片,和自身拍摄的实景图。以表达新时期,小城市的惊人变化和开展。表达我党的英明领导。下面是我调研报告的具体方面: 一、 凤城自然状况与根底设施建设现状 一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凤城是距丹东六十公里的县级城市。市区人口30万人。是边境著名的旅游胜地。境内有风
11、光秀丽的凤凰山,环城而流的二道河。依靠凤凰山庇佑,小城气候温和。生态环境良好,污染程度低。由于人口稀少,而地方又盛产煤炭资源,境内亦有金矿矿脉分布,故人均自然资源占有率是中国平均值的3倍以上,因此,采矿业每年的收入占到市财政收入的很大一局部。水资源方面,由于背靠长白山余脉,地表水、地下水充分,境内有爱河、草河、大洋河等大小河流270多条。水资源总量33.64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量到达5831立方米,位于XX省前列。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境内的凤凰山,被评为国家级旅游区,因其险峻,尤其受到登山爱好者的喜爱,游客络绎不绝。为XX县区的旅游业开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凤城辖区内,还有利用优异的农业生
12、产环境而科学致富的著名新农业生产基地大梨树每年,大梨树除了种植大量高价值五味子外,还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业。凭借经济开展的迅猛势头,旧农村根底设施改造和和谐新农村建设已全面进行。业已成为全国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示范基地。 总之,XX县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特别丰富。生态环境良好。 二城市早期根底设施落后,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凤城早在清代时期,就是经贸重镇,是仅次于丹东的沿边贸易城市,并且,由于凤阳书院如今的XX县区第一中学省重点中学因学生连续几届考中晚清状元而远近闻名.在19世纪一二十年代,其基建相较于XX市区划内的其它地区,是相当健全并且高质量的。简而言之,就是那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城市。风光更
13、是迷人。但是在经过了时间的打磨之后,原先的城市基建就慢慢的败下阵来,不断地老化。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建国之后,旧城改造几十年,但是效果不明显。70年代,市区内仅有3栋四层高楼房。到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XX县区区的面貌仅比普通农村的面貌相对要好些。但城市仍然以平房为主,城市供暖系统落后,根本依靠有烟煤提供冬季取暖,集中供暖系统的开展,是近几年的事情。并且很大一局部地区使用公共厕所,公共卫生达不到小城市标准,相对较差。 以下列图为老凤城南大街,此为二十世纪20年代照片。当时,根底设施的建设虽说质量不高,但是和全国大局部小城镇的水平相当。 凤城城市基建的落后,当然与凤城典型农业经济城市的城市面貌
14、分不开。城市80%以上人口为农业劳动人员,工业开展相对缓慢,因此城市的现代化就始终在和地级市龟兔赛跑。到了80年代中期,市内共有主干道3条,城市面积5513全市主干道为一条沥青马路。XX县区面积狭小。交通不便,市民出行根本依靠自行车。冬季取暖方面,参加城市统一供暖的居民比例,仍然不到40%当然这个比例在98年之后就开始大幅提升,但之前推广的相当缓慢。主要原因是居民不愿意承当相对昂贵的供暖费用,而选择相对廉价的蜂窝煤取暖。关于取暖方面的调查,笔者共向成边地区发放30份调查问卷,发现其中74%的居民因经济问题,拒绝集中供暖。 城市主建筑那么是以80年代初中期的老建筑,城市没有的到应有的更新。进入九
15、十年代初期,城市开始得到开展以及改造。但是速度缓慢。以下列图是90年代XX县区交通主要道路的照片其实xx年时仍是如此。由此可见,开展程度还是相当缓慢的。 我们也知道,进行城市建设不是旦夕之事,只有依靠量的积累,才能到达质的飞跃。同时,开展城市规模,加强旧城改造,也必须与当地实际的生产力水平,以及人民经济收入成正比。即如果盲目的建造那许多与实际经济水平不相符合的高楼大厦,过高的房价和高级的配套根底设施,依靠居民微薄的收入,是消费不起的。所以,在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开展凤城的gdp增长率与国家的9%的根本水平相当,有时略高,以及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城市的根底设施建设速度,较之以前也提升了好几倍。政府用于城市根底设施改造的预算,也成倍的增加了。无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循序渐进,走可持续开展道路,是正确的。在这次调研中,我也了解到,政府工作于资金支配的相当一局部,用于保障市民的生活,并且对于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政府也是给予了实在的补贴。未将政府资金用于大兴土木,而是用于改善人民尤其是工人的切实生活水平。足见我市“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二、新世纪城市根底设施建设的大步前进 一交通道路建设飞速,城市交通以及对外联系环境良好 随着近年来的市场化改革,XX县区的经济获得了飞速开展,首先是城市主干道质量得到了飞跃,判断一个城市规模的大小,首先的指标就是交通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