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农村建设着力破解三矛盾分析探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形成了多种建设模式,涌现了大批成功典型,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然而,从各地的具体实践来看,建设过程中总不可防止会遇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和矛盾,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长期性与创造阶段性成果之间的矛盾,农民作为投入主体与不增加农民负担之间的矛盾,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与少数群众不理解之间的矛盾。 着力破解工作任务长期性与创造阶段性成果之间的矛盾。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历史任务。既有近期急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也有必须历经长期努力才能逐步实现的远景目标。远景目标就是要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
2、和谐的现代化新农村;近期目标就是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好农业增效难、村庄整治难、农民增收难、就业难、就医难等最迫切的问题,使新农村建设有阶段性看得见的变化。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把近期、中期和长远的建设目标统一起来,坚持以远期目标为导向,从近期目标着手逐步实现各个阶段性目标任务;必须注重抓好示范、树立典型、积累经验,从群众最积极、干部最主动、条件最成熟的村抓起,先易后难、因地制宜,以阶段性成果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着力破解农民作为投入主体与不增加农民负担之间的矛盾。建设新农村,投入是关键。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实惠的是农
3、民,农民自然而然地成为投入的主体。从农村的具体情况看,单靠农民自身积累来建设新农村,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取得阶段性成效。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投入机制,既让农民的投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表达,又尽可能地不增加农民负担。这一投入机制的核心就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政府的投入量不是最多,主要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起着鼓励导向的作用。从相关政策看,中央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那么,不断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有效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主要是强化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使政府扶持与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更好地相结合,并不
4、是包办代替,更不是否认农民的主体地位。如何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这二者的关系,就是要解决好“谁来干和“怎么干的问题。在“谁来干的问题上,就是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广阔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农民由被动地等、靠、要转变为主动要求、主动请战,成为建设自己家园的强势力量。要引导广阔干部和农民群众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建设必须投入。因此,新农村建设要形成政府加大投入、农民自主投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各方力量热诚支持的建设格局。 着力破解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与少数群众不理解之间的矛盾。尊重民意,既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准那么和要求,也是科学开展、和谐开展的具体表达。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
5、能单纯地以政府的意图和专家的意见代替农民的想法,必须把各方面的意见综合起来考虑。新农村建设不等于新村建设,不能搞大拆大建;城乡一体化也并不是城乡一样化,必须着眼承受能力和农村特色,表达美观实用合理的原那么,必须以农民“愿不愿意、满不满意来衡量新农村建设开展好坏的标准。各个新农村建设点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其内部的自然条件也各有不同,要使广阔农民群众百分百满意是很难办到的。在建设过程中,实现求同存异、步调一致,而又保证绝大多数人满意,就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要求、呼声,在此根底上形成具有良好群众根底的思路决策,然后通过政府组织、引导、指导、效劳,使决策变成广阔农民群众的一致行动,并最终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