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新兴产业开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开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做强骨干企业、培植优势产业、打造知名品牌等工作重点,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逐步形成,初步具备了开展根底。然而目前新兴产业尚存在内部关联度低、产业链条短、配套能力差的问题,为更好地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我们经过深入调研,对xx市新兴产业的开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环境,开展的总体思路和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报告如下: 一、我市新兴产业的开展现状 (一)电子信息产业我市的电子信息产业萌芽于20年前,近些年不断开展壮大,规模以上企业主要有:波导公司、天成通信、泰晶电子、港源电气、宏基电子、承恩航空等6家企业,
2、202223年6家企业工业总产值11.94亿元,工业销售产值14.14亿元,资产总计3.19亿元,利税总额232023万元,人业人员1700余人。重要产品有:移动 202223年产量368万部、小型音叉晶体谐振器202223年产量5亿支。 (二)新材料产业我市新材料产业规模以上企业2家,202223年产值3.89亿元,利税6645万元。武大光子主导产品为硅酮结构密封胶、烷氧基硅烷和纳米二氧化硅,已形成年产纳米硅酮胶6000吨、烷氧基硅烷4000吨和纳米二氧化硅500吨的生产能力。202223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利税2800万元,企业总资产到达1.5亿元。犇星化工形成年产硫醇甲基锡1
3、万吨,巯基乙酸异辛酯7000吨,202223年实现销售收入2.84亿元,利税3845万元,企业总资产到达1.2023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高级人才仍然较缺乏。虽然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了一批科技人才,但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开发人才及高级复合型人才仍然缺乏,高职称、高学历的人也不多。中小型企业很难吸引、留住高级人才。 2、企业融资困难。由于高新技术工程具有风险高的特点,处于初始启动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缺乏风险基金和贷款担保基金,融资非常困难,启动资金、创业资金尤其缺乏,只能靠自身积累一步步做大。这样就影响了企业的开展速度,有的错过了最好的市场开展时机。 3、产、学、研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企业和高
4、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不够紧密,虽然大家都在搞研究、搞开发,但大多是各自为政,没有较好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合力。研究院所和高校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不到进区企业总数的2023%。与省外、国外的高校、科研单位和大企业集团的交流与合作也不够密切。加之企业对高校的科研成果不熟悉,也不敢承担风险,即使有社会合作的,不仅强度小,而且形式单一,结合松散,相互缺乏约束性,难以充分调动双方积极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大科技合作的力度,深化产学研结合。 4、政策效应发挥不够,科技投入缺乏。为了鼓励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开展,国家、省、市都制定了不少优惠政策,如科技部等七个部门制定的关于
5、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假设干规定,科技部制定的关于加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假设干意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开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等,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执行不够及时,使得一些科研成果被流到外地转化,而吸引外省科研成果那么更少。 5、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普遍规模较小,运行本钱较高,专业管理人才缺乏,而且缺少专业性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面向特定创业对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三、xx市新兴产业开展措施 (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金融危机促使我们深刻反思粗放式开展模式的弊端
6、,增强了加快调整结构、转变开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我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产业转移升级提供了战略机遇。202223-2023年期间,针对我市工业开展缺乏,农业根底薄弱,效劳水平不高的问题,我们将坚持实施“产业推动战略,大力开展新型工业化,加快新兴产业开展步伐,全面提升效劳水平。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的观念,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以提升产品档次为手段,优化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转化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培植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推开工业经济开放式和集群化开展。重点做到“四个着力:着力抓好支柱产业扩张工程。充分利用我市“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品牌
7、效应,依托现有根底和优势,加快整合聚集步伐,大力开展汽车整车、客车和各类专用汽车生产,壮大汽车零部件及汽车销售效劳产业。加快广水“中国风机城建设步伐,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产业,稳固拓宽纺织服装工业走廊,大力支持医药化工和食品加工业在产品开发、品牌培育上取得新突破。着力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加大引智力度,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汽车机械、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的改组改造和优化升级。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提高随州传统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力争经过努力,尽快实现随州工业“中国著名商标、上市公司两个零的突破。
8、着力抓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通过政府引导、政策倾斜,把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作为“工业强市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形成随州中小企业群,让更多的企业进入全省“三个三工程。着力抓好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工程。加强园区开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开展规划的衔接,完善园区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体系,提升园区产业开展的承载能力,促进园区内涵式开展。 (二)提升开展主导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扩大产业集聚、集群开展规模效应主导产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开展的主要支撑,是延伸产业链条、催生产业集群的重要动力,也是区域经济优化产业存量、扩大产业增量的重要根底。我市目前已经形成的主导产业,是基于随州资源条
9、件、产业根底和技术水平等综合优势长期培育开展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较为广阔的开展前景,也最具有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开展潜力。培育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就是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效应,着力提升主导产业集群开展的层次和水平,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一方面,要依托现有产业根底,提升传统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开展优势,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和辐射力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开展新兴产业集群。新兴产业是具有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开展潜力大,渗透力和带动力强。根据我市目前产业根底及比较优势,要集中力量开展电子、新材料和高技术效劳业等新兴产业。开展电子产业,加强 研发生产
10、及配件、家用电器配件、新型电子元器件等电子产品生产与研发,做大做强已落户我市的电子企业,同时继续大力引进一大批电子企业,不断拓展电子产品生产研发领域,不断壮大我市电子产业集群规模。 (三)培育龙头企业,注重专业分工协作,激发产业集聚、集群开展活力龙头企业在产业开展、产品质量、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极强的方向性、示范性、导向性和辐射带动性,是产业集聚和集群开展的领跑者,可以带动相同、相近和相关产业开展。因此,要全力扶持和培育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使之成为产业集群的核心,激发产业集群开展活力。一是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坚持培大育强与招大引强并举,重点引导、效劳、扶持主导产业中的龙头,大力推进“规模企业
11、上台阶和“微小企业进规模工程,积极推行“一企一策,鼓励企业加大有效投入。不断开展壮大主导产业中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其在产业集群中的带动、辐射示范、信息扩散等作用。二是围绕龙头抓好配套。龙头企业主动延伸产品链和效劳链条,是提升产业集群开展效率的重要一环,也是开展壮大自身的重要立足点。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内配套率。引导中小企业积极主动加强与各自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的联系。各级政府也要创造条件,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通过构建围绕龙头企业的初加工、精加工、深加工配套协作体系,产前、产中、产后环节专业体系,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配套经营体系,细化产业分工,
12、拓展生产环节,延伸产业链条,促进龙头企业与集群内配套企业的相互协调和共同开展。三是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对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别离出来,形成和开展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创办为其配套的专业园区,通过发挥产业集群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开展,增强集群竞争优势。 (四)采取集群招商方式,招大引强与产业配套结合,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开展进程招商引资是政府参与市场竞争、加快区域经济开展的战略选择和现实途径。随着各地经济开展步伐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竞争的加剧,以集聚上下游产品、降低综合配套本钱、拉长产业链、培育优势支柱产业为
13、主要内容的集群招商方式,越来越受到各地的重视,也应作为我市今后深入开展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式。一方面,集群招商要着力招大引强。招引一个大工程的同时,还能带来一大串配套企业,有利于开展壮大现有产业,还可以催生一个新产业。要紧紧抓住国内兴旺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转移、资本转移的机遇,深入研究新兴产业“龙头工程+产业配套+产业基地、支柱产业“龙头工程+产业链+产业集群等产业集聚、集群开展的特征和模式,以浙江、上海、苏南等地为重点区域,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20230强企业,集中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大工程,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环境友好型的大工程,经济奉献大、群众受惠多、运营
14、本钱低的大工程。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重大工程布点,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重视集群招商的产业配套。认真研究和掌握产业未来开展方向,根据我市现有产业门类、产业根底,立足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明确产业开展需求,制定产业集聚、集群规划,明确产业集群招商重点和工程类型,有选择地引进有利于产业集群开展的配套工程、提升本地资源附加值的资源加工型工程、以存量工程吸引外商的增资扩股合作工程,促进和加强与外地企业的联系协作,招引顶天立地的大工程与产业配套的小工程有机结合,不断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升级进程。 (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积蓄产业集聚、集群开展后劲注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将技术创新
15、与市场需求、技术改造相结合,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强化技术创新,进而实现创新技改创新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积蓄区域产业集聚和集群开展的后劲。一是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开发产业集群开展急需解决的重点共性技术,引进开发市场前景广、技术含量高、产品效益好的新技术,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立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教育院校等多元化投入机制,多措并举不断加大自主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二是注重品牌打造。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重点开展扶持技术含量高、
16、附加值高、市场有潜力的品牌产品。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积极开发“唯我独有、唯我独优、唯我独强的特色品牌,鼓励企业建立综合品牌,积极培育具有鲜明广水特色的区域品牌。三是加强科技创新公共效劳平台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开展,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以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工程评估、资源配置、决策咨询等专业效劳为职能的科技效劳机构,在促进技术转化、提供科技社会化专业化效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重视建设各类面向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公共效劳平台,大力开展中介效劳机构,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提高技术创新对产业集群开展的奉献率。四是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针对我市企业目前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状况,重点引进专业技术型及复合型人才,鼓励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多方创造条件吸引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集聚随州,努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