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研究调研报告 第一局部重要性的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说到底是一项治穷的工程,是一项开展的工程,而“三农问题表现最为突出、最为迫切的是在偏远、经济欠兴旺的山区。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山区抓起。 xx区是一个农业大区,而东南部山区乡镇面积又占全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受自然、区位、交通等条件的制约,经济开展相对缓慢,“三农问题较为突出,所以,东南部山区的新农村建设是全区全面奔小康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做为起“龙头作用的规划,更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把东南部山区作为研究的重点,充分发挥其“统筹协调的巨大作用,以规划引导、工程带动为手段,优化配置、整合各种
2、资源,努力促进东南部山区快速、健康、协调的开展。 第二局部现状分析 一、概况 xx地处xx省中部,从xx城市群开展格局上,是xx省中心城市之一。xx区位于xx市域中部,是xx城市组群之一,全区现辖3个办事处、15个镇、3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全区总面积202300.06平方公里,总人口69.35万人。 xx东南部山区是xx地势较高的地区,辖淄河、东坪2个镇,张庄、峨庄、太河3个乡,区域面积370平方公里,总人口9万人。该区域处于xx东南部,南邻XX县区、XX县区,东邻XX县区、XX县区,属于大鲁山林水洞生态区,是xx市的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山体、植被较多,自然生态环境非常优秀,区内有马鞍山、峨庄
3、瀑布群,梦泉、太河水库等自然风景区。 二、“三农问题的表现特征 xx区域内经济社会开展呈现出非均衡的态势,东南部山区与全区的平均水平差异显著。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农业人口。全区总人口69.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万人,占总人口的49%;东南部山区总人口9.1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0.59万人,占总人口的6.4%。 (2)人均收入。XX县区人均收入2023528元,全区农村人均收入5332元,东南部山区人均收入2560元。 (3)产业结构: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2.2:65.1: 32.7,东南部山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5:20:35。 (4)居民点规模比照。全区平原
4、乡镇11个,215个村,500人以下的村35个,东南部山区5乡镇共141个村,其中500人以下的村68个,达总数的近50%。 (5)人口密度。全区总面积202300.06平方公里,总人口67.35万人,每平方公里内670人;东南部山区总面积370平方公里,总人口9.15万人,每平方公里内270人。 三、制约开展因素 (1)资源环境容量潜伏着一定危机。由于农业人口比重较高,加剧了农业资源的开发强度,形成了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的态势。 (2)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该区域为xx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第二产业的开展受到强制性的限制。 (3)交通条件是制约开展的重要瓶颈。东南部山区山体、水域较多,自然地形起伏
5、较大,内部交通条件非常差;境内只有洪峨路、博幸路、黑太路三条县乡路与外界相连,距离XX县区最近的村民居住点与XX县区的距离也在2023公里以上,农民出行非常不便。 四、优势条件 (1)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区域内有马鞍山抗日遗址、齐长城及其附属设施遗址、齐桓公的活动史迹、隋唐时期的庙宇、宋代农民起义军的遗址、近千年的古楼等特有的人文自然资源。 (2)自然植被覆盖率高。该区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林地34.2多万亩,山林覆盖率22.8,有大片的森林植被斑块,并存有大量的国家级保护植物,生态质量优秀。 (3)地形、地貌丰富多样。巨大的地势差异使区域自然环境丰富多彩,独立完整的生态水系、丰富奇特的地质景
6、观、多彩多姿的生物资源、潜力很大的泉、瀑水景、保存较好的山地民居,使它蕴藏着世外桃源般的魅力。 (4)气候条件、空气质量优秀。由于区域地形地貌的影响,东南部山区同北部平原区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夏XX县区平均气温比平原区低5左右,非常适合避暑纳凉,加之地势高,视野开阔,大气洁净,能见度好,具有消夏避暑等良好的气候条件。 第三局部规划研究 一、规划思路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只有“生产开展,才能实现“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因此,新农村的规划首先要突出“生产开展的中心地位。做为“三农问题表现突出的东南部山区的规划,更应该抓住“生产开展这条主线,以科学开展观的态度,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7、的制定山区开展目标。 东南部山区山体、水域面积占80%以上,特殊的地形条件致使“一产的集约、机械化开展受到限制;同时,东南部山区承担着城市“绿肺及“饮用水源地的重要任务,“二产的经济受到强制性的制约。因此,要开展东南部山区经济,就需山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研究调研报告第2页 要打破农业产业的界限,把农业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借助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以乡村田园、自然风景、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为依托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发旅游休闲产业,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带动东南部山区农村的全面开展。 二、规划方法 1、整合资源,构建大旅游规划框架。东南部山区是一处自然资源丰富,品位较高,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地,
8、但各景区整合不力,建设中缺乏大创意,大手笔,以至于出现低水平建设,粗放式经营,产业化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如不从宏观到微观进行科学规划,势必影响东南部山区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开展。所以,规划要坚持“区域整合的原那么,一是将区域内的不同资源进行整合,合理的进行分工,统筹考虑各项根底设施、公共设施的分布和共享,充分利用“马鞍山、齐长城、峨庄山野生态等品牌效应,大力培育适销对路的新型旅游工程;二是站在xx区、xx市乃至xx省的角度进行科学规划,将区域内资源与周边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多种旅游线路组合和联合促销手段,使东南部山区的旅游能有机地融入周边的整体旅游环境中去,在大旅游、大市场、大开展思想指导下构建系统
9、完整的规划框架。 2、以旅游产业为依托,科学规划、正确引导新农村的全面开展。旅游开发对于农村的生产开展、生活改善、文明乡风形成、整洁村容建设等都具有直接的作用。在山区新农村规划编制中,应充分考虑旅游产业的巨大带动作用。 (1)旅游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富民产业,是比较容易直接带动农民增收的产业。根据东南部山区地域宽广、居民点分散等特点,可以规划一些以采摘、农家乐、传统耕种、民俗大院等为主题的旅游工程,直接为游客提供效劳,形成家庭收入。 (2)旅游开发最终是效劳产业,是文化产业。规划中要充分考虑挖掘当地的人文资源,提供旅游休闲产业需要的文化内涵。 (3)充分考虑旅游开发对村容村貌、文明卫生建设的客观需
10、要。规划中要考虑旅游对于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对农村村容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环境治理等方面多下功夫。农家民俗接待户要追求民居风格的特色化,硬件酒店化。要破除农村房屋建设“一张图的陈旧习俗,打破村庄面貌“千村一面的局面,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化等特性,形成与乡村环境协调、富有区域乡土特色、满足休闲生活需要的个性化民居。 (4)通达性是开展旅游产业重要条件,开展东南部山区交通是规划的重中之重。在区域规划的编制中,要注意做好该片区的对外交通联系,做到与公路建立方便的连接。同时,应充分考虑区内重要景点之间交通联系。 3、坚持“可持续开展,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原那么。首先,东南部生山区既是生态资源经济区又是城市的生态敏感区,应慎重处理在开发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因此,该区域的开发建设要强化对山体的保护,努力增强森林的生态效劳功能,有方案的形成山区生态廊道,围绕土地、水、矿产、生物等资源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合理进行农业、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