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磨古镇建筑调研报告 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小型建筑设计报告书 题目: 水磨古镇建筑调研报告 班 级: 会展经济与管理2023级3班 组 长: 组 员: 指导教师: 邹宏玉 旅游文化产业学院制 2023年12月29日 :汶川水磨古镇作为灾后重建的成功范例,在当代地域性设计策略下,我们主要探讨古镇在建筑设计这一方面的分析。从本学科的方面开掘学习其中的优点,进一步提高我们建筑设计的能力。关键词:水磨古镇空间布局理念1水磨古镇的背景 水磨古镇位于XX县区东南部边缘山区,岷江支流寿溪河穿过城镇,东临都江堰,南倚青城山,西侧为卧龙熊猫保护基地,北连震中映秀镇,距XX县区区仅36公里,距XX市区70公里
2、,面积88.44平方公里,是XX市的南大门。商代称老人村,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在震前是集羌、藏、汉等各民族聚居的农业和工业大镇。古镇历史悠久,后改名水磨至今。 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镇重建的“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古今历史文化交汇、川广开展理念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溢的“水墨画,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2震后情况 202223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水磨全镇近2万人受灾,92人死亡,大量居民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其中老人村遭到了消灭性的破坏,房屋全部倒塌,伤亡人数占全村人口四分之一,死亡13人。水磨镇公共设施损毁严重,水磨中学
3、、水磨小学、水磨二小、镇政府、信用社、卫生院、邮政支局等根本损毁。震后对外道路损毁较严重,桥梁未坍塌但存在平安隐患。“5.12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于202223年8月正式展开。XX省负责XX县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安排XX市援建工作组对口援建XX县区水磨镇。202223年12月,西南院五所与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香港中营都市与建筑设计中心组成的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会同其它四家设计机构和联合体参与了“汶川新城水磨镇概念性城市设计方案的竞标。根据佛山对口援建组提出的建设“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的总体规划定位,联合体在竞标工程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汶川水
4、磨西羌文化和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在借鉴瑞士山地小镇茵特拉根和苏黎世的城镇建设经验根底上,塑造以湖为核心的城镇开敞空间的总体规划框架,最大限度发挥水磨的山水景观优势,打造一个可持续开展的生态水磨新城。 3建筑设计理念 水磨古镇是汉族、羌族和藏族的交融区,其羌藏风格尤为突出。水磨镇周边地区多崇山峻岭,当地居民就地取材,用山区丰富的石材、木料、有机质泥炭土和黄土等自然材料创造了独特的建筑艺术文化。羌藏传统建筑充分结合地势,坐北朝南,布局紧凑工整,上下错落有致,其间碉堡林立、气势非凡、风格独特,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在重建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延续了羌藏传统建筑艺术和风格,在借鉴不丹传统建筑现代化经验根底上
5、,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力争将羌藏的传统艺术和文化发扬光大。4布局 依河开展的水磨新城,总体结构为串珠式的三组团结构,以寿溪湖为核心的“一湖两岸四片区;在建筑设计中,发扬羌藏传统建筑元素;景观注重新城的整体形态拟合改造上保护老街,延续传统城市肌理水磨古镇的街道通常由密布联排的建筑进行围合,从剖面关系上来说具有很好的空间完形。线性空间表现为街巷的连续与两边住宅的围合,地面上铺上了石板,两旁古朴的民居和联排的铺面在风格,高度和细节都丰富了景观要素同时保持了线性的连续;水流是细长的,水流,街巷,建筑的布局顺着统一走向,加强了街巷的空间指向性。 5尺度与比例 适宜的尺度也是形成水磨古镇线性空间魅力的主要
6、方面,对尺度的分析主要针对空间剖面关系进行。根据人与车的流通量不同,古镇的街道和巷道又宽又窄。同时由于结合现代建筑的特性与防火要求,与一般的传统古镇的比例尺度有一定的区别。以线的角度来看,空间尺度亲切,街巷宽一般为5-8米,两边的建筑多为2-3层,高为6-9米,开间3.6-4米。从剖面关系上,街道高宽比多在2:1以上,这种空间比例适当,既有利于营造出热闹、有活力的公共生活气氛,又满足商业行为。 6景观与体验 不同的街巷通过禅寿老街串联,整条街并非横平竖直、正南正北,而是多折转弯,配合两边建筑(界面)的上下、宽窄、疏密以及风格等多方面的变化,造就二者在物质形态与景观视线上的丰富性,带给人们空间体验的多重感受。7总结 古镇从总整体规划布局到细部设计都匠心独运,地形处理巧妙,设计手法灵活,现代与传统得到了较好的融合,色彩和形式上十分协调,空间变换丰富。但是旅游已经彻彻底底地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一些居民是为了做生意而搬来,并非原住民;这不禁让人思考足因为设计带来了现状,还是现状决定了设计。 第5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