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开掘县民俗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开展的调研报告 文化是旅游的根与源,旅游是文化的形与体。为更好挖掘我县壮族文化精髓,加强民俗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提高文化旅游品位,进一步促进我县旅游产业开展,根据县委批转的xx县政协202223年工作要点的工作安排,县政协副主席吴丽文、调研员黄兰英等率领经科文谊委和局部政协委员对开掘我县民俗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开发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硕龙镇、恩城乡、宝圩乡、堪圩乡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和景点进行了实地调查,召开了文化、旅游、乡镇分管领导等参加的座谈会。通过调研,比拟全面地了解了我县民俗文化旅游现状,认真分析了当前我县开掘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
2、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xx县位于云贵高原南沿,xx区西南角,距离自治区首府xx市145公里,东北邻xx县,正北与xx县接壤,西北连接靖西,西南邻xx县,西南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比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奇特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大新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地方风俗。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地域特征,渗透到文化艺术、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等各个领域,大新民俗文化处处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具体而言,大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养利古城为代表的历史遗存遍布全境。xx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据1984年
3、以来普查,目前在我县境内发现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共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摩崖石刻、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2023多类。这些文化遗产有榄圩正隆更新世巨猿化石出土岩、歌寿岩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生活遗址,昌明交岭战国古墓葬、恩城花山秦汉崖壁画,桃城大塘东汉冷水型铜鼓出土址,宋代壮族首领侬智高安兵城,恩城岜字山文明土司摩崖石刻,那岭宋至清代古人辟乱遗址龙宫岩,明代全茗画岩摩崖造象,桃城养利古城、上对益天洞摩崖石刻,清代硕龙靖边城炮台等160多个点,其中养利古城经济文化活动遗址更具代表性。据旧县志记载,养利古城始建于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为养利州知州罗爵所建,初为土城。万历十一年(1583)知
4、州叶朝荣将土城改建为石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知州麻永平率众进行全面重修。重修后的古城内外墙全部用料石砌置,中间填土夯实,面铺青砖,没筑墙垛,并设置大小炮台五座。另外,在城城之上,按方位修建东南西北四座城楼,并开有东、南、西、两小西五个城门,在两小西门之间的城墙之下,依地势开有名“水洞的拱门即水闸门一个,以供城内两个小泉洪涝时泄洪。今保存较好的有养利古城南门楼、东门楼、西门楼及古城北楼基址及城墙。传说当时的养利古城气势雄伟,形态壮观,从附近的山顶上向城中远眺,堪与明代靖江王所建的桂林王城媲美。 (二)大新的土司文化独树一帜,土司文化是由土司制度及其教育制度、土地制度、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及
5、社会文化等组成的一种文化。北宋时期,在今大新境内,设有养利、万承、太平、下雷、茗盈、恩城等6个土司;元未至明初以后,中央政权为了进一步对这一地区加强管理,又在面积较大的太平圭州和茗盈土州分别增设了安平土州和全茗土州,使今xx县境内的土司到达8个之多,这在广西各县所少有的历史文化现象。土司制度在xx县历经明、清两代之后,至民国初所才逐步改土归流完毕。大新的各个土司曾管辖今xx县的广阔地域,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积淀了许多以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大新土司文化内容丰富,对当代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学、艺术、旅游等价值,开展土司文化旅游的产业,对大新社会经济的开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独具特色的民
6、间习俗文化。大新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创造和生活传承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风俗,主要有: 1.民俗节庆丰富多彩。这里主要是指民间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节日和专门活动。xx县壮族节庆工程很多:春节、元霄节、土地公(二月初二)、参坟节(三月初三)、清明节、端五节(五月初五)、坤怀节(也称牛魂节、六月初六)、中元节(七月十四)、中秋节、霜降节、坤那节(十月初二)、冬至节、送灶节(十二月二十三)、除夕(大年三十)。其中霜降节在下雷镇盛行,当日当地群众吃汤圆、杀鸡宰鸭宴饮,烧香祭祖,以示五谷丰收,参加活动人次不少三万人次,且连续活动三天,节日气氛极为浓厚,吸引周边市、县八方客人观光旅游购物。 2.民间演艺:大
7、新的民间演艺主要有:下雷壮剧道公舞、麽公舞、莲花灯舞、三穿花舞、采茶舞、铜钱舞、十皇过客舞、拟兽舞蹈、过仙桥舞等。 3.庙会。xx县庙会(也叫土地公节)是规定日子里(即一年一度的十月初二)在寺庙附近或既定地点举行的聚会,期间有各类文体活动和购物活动。 (四)神奇的服饰文化。大新壮族传统服装以蓝青定为染料制定的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由于民族的不断融合男子服装几乎与汉族服装相差无几,上是腰间束带而已;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图案精美、色彩艳丽,服装多用花边装饰,腰间束围裙,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在我县的36万壮族居民中,虽
8、然是同一个民族,但由于他们生活的区域不同和民族文化传承的不同,在她们的服饰等生活习俗中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现在主要保存传承的有:“白巾黑衣、“短衣长裙、“哈心角巾、“蓝衣盘头等古朴的民族特色服饰。特别是宝圩乡板价村为代表的短衣壮文化,是xx县境内保持传统民俗文化形态完整的板块,在服饰方面也独具特色:女的服装短衣长裙,上衣全长一尺左右。底襟只到腰间与裙头相接、衣服的袖子与衣长度相当或略长。长裙是用三米多长的土布剪为九幅后用手工缝制面成,因其状似褶扇,故又称百褶裙。 (五)壮族民间山歌与歌圩文化。 1.瑰丽多彩的大新山歌。xx县壮族山歌的演唱声调与开幕式是丰富多彩的,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流传于
9、昌明、福隆乡一带的山歌叫“潘山歌;流传于五山、全茗、那岭等乡一带的叫“抓山顶,流传于桃城、龙门、榄圩一带的叫“诗雷,流传于宝圩、下雷一带的叫“诗三句等。还有宝圩的马采茶山歌、下雷苗族采茶调山歌、在榄圩雷平一带还有钦州调、玉林调、柳州调以及本地的白话山歌等60多个山歌种类。其中以龙门三联村“高腔诗雷为代表,是xx县最具本地特色的壮族民间艺术。以其音调亮亢、响亮以及和谐的二重唱法为特点,在广西山歌中独树一帜。高腔山顶也称“诗雷(壮语为“最高、最响、最美之意),歌手们在表演“斗唱形式上,一般沿用一男三女斗、二男八女斗、十男三十女斗等各种形式的唱腔组合,把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妙趣横生地展出了出来。每年农
10、历三月二十六,这一天是当地最为隆重的歌节。届时远近村民盛装聚集三联村赶山歌圩,男女老少以山歌会友、待友,最多时有上万人同场对歌,场面十分壮观。 2.歌圩。xx县歌圩始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它是壮族饶有幽默的一种民族传统风俗。歌圩俗称“陇洞、“陇岩等,各村屯(有的几个村屯)歌圩场都按历史沿革日期、地点举行,小那么三五百人,多那么五六千甚至上万人不等。歌圩的山歌,一般从催唱歌唱起,再唱盘问歌、赞美歌、初交歌、分别歌。许多男女歌手出口成歌。所唱山歌、女问男答、或男问女答,都比拟精确,生动灰谐,引人入胜。 (六)神秘的民间舞蹈文化,xx县壮族民间舞蹈的特色和风格大致分为宗教祭祀性舞蹈、拟兽舞蹈
11、、劳动爱情生活舞蹈(又称茶灯)三类。 (七)壮族饮食文化独具风味。壮族的糍粑、糍带、粽粑、糯米饭、彩色糯米饭、绿色糯米饭用肉类制作的食品有生血、鱼生、酸肉、白斩鸡、烤整猪,风味小吃有沙糕、米花糖等以及山珍野味独具特色。 (八)乡土建筑别具一格。xx县乡土建筑历史悠久,xx县壮族居住的类型有几种:杆栏房、穴居、新式建筑等,最普遍的即是杆栏建筑,杆栏房屋,亦称麻栏,是我国南方古代民族住房。起源于古代越人住房形式,至六朝及唐宋时,西南僚人亦“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村“杆栏。明时僮人“居余,茅而不涂,衡板为阁,上以栖人,下畜牛羊猪犬,谓之麻栏。杆栏建筑能在不同的地形上建筑,能防暑、能防猛兽、防蛇虫、
12、能节约土地;人居其上,牲畜居其下,方便照料。因此长久以来壮族群众都选择这种建筑模式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同时也表达了牛在壮族稻作文化中的重要性。 (九)浪漫的异国情调丰富多彩的边境特色文化。xx县地处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40多公里。历史上中越两国边民语言相通,风俗相近,互通婚姻,两国隔河相望,或面山而居,鸡鸣相闻,饮烟相近,构成了富有浪漫的异国情调。同时在中越边境还有许多中法战争时期遗留的边防要塞和炮台更富于神秘感。 (十)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大新壮族传统体育各类较多,比拟著名的舞狮、跳桌、扣斗(棍棒对斗)、打尺寸(得尺)、打陀螺(得巷)、荡秋千(佛体他)、宝圩观音节
13、民众比射击、青年女子打飞燕(得燕)、重大节日抢花炮等,其中最盛大的是狮子登山、跳桌和“扣斗。这些壮民族传统体育集欣赏、健身、保健、医疗、疗养于一体,是一种极具魅力的旅游资源,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 二、xx县利用民俗文化促进旅游产业开展的现状 (一)我县开掘和全面提高民俗文化的根本情况。我县对民俗文化的开掘和保护工作十分重视,有方案有步骤地做了大量工作。 1.加大对全县民族文化和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力度。我县按照国家、自治区xx市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开展的工作方针。2023年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14、工作人员深入全县14个乡镇,走访调查民间艺人400余人次。调查工程涵盖2023个门类,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共1200多条资源信息,并建立电子档案、照片档案、音像档案等比拟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目前,共对局部工程保存有照片500余幅,制作vcd光碟近十盘。在此根底上,整理了一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202223年4月,我县成功申报,第一批高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项,其中民意音乐1项,包括木板“短衣壮和龙门“高腔诗雷,民俗1项,为xx县下雷“壮族霜降节。202223年5月,板价“短衣壮正式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与此同时,我县加强文物征集及文物管理保护工作。
15、在加强对分布在我县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常保护工作的同时,202223年还向上级申报了碧云洞、红八军行军道桥、红八军镇压安平末代土官址、红八军分太平土司浮财给群众遗址打造“短衣壮族的历史文化带。板价民俗风情作为桂西南区域传统民俗文化形态保存得较为赛事的板块,目前,遭受了现代文明理念的巨大压力,正面临失传的困境,为此,xx县目前正在拟建宝圩板价“短衣壮传承基地,即在xx县范围内,以“诗三句名录为根底,以“短衣壮文化艺术以及相关民俗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应依存关系为核心,给“诗三句文化艺术提供一个生存空间,构筑一个展示平台,营造传承的良好气氛,实现“短衣壮文化与民族、社会、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开
16、展。培育出民俗文化与旅游经济的融合点,加强对壮族人文资源的保护。 2.抓好农村原生态民族文艺表演队伍建设。近年来,我县派出县文化馆专业辅导员到板价、三联、硕龙、下雷等地开展辅导,进一步提升农村原民族文艺表演队的表演水平。县里还在县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山歌歌手班,培养山歌歌手新人,进一步推动我县民族文化队伍建设,使民族民间艺术特技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二)我县开展民俗旅游的根本情况。近年来,xx县委县人民政府把发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为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快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开展,具有民俗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趋向多样化。 1.立足宝圩乡板价“短衣壮民俗表演和三联村、桃城的“高腔诗雷,围绕着德天作为“中国最美的瀑布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