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保方案报告书格式 生产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格式模板 一、审批流程、资质说明及相关规定 1、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流程: 1、水土保持处审查申报材料; 2、实地查勘; 3、水土保持处组织技术审查; 4、作出行政审批(承诺时限:20个工作日,从受理之日算起); 5、批复送达建设单位。 2、审批范围:根据水利部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管理方法:凡征占地面积在一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一万立方米以上的开发建设工程,应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其他开发建设工程应当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审批权限:中央立项,且征占地面积在五十公顷以上或者挖填土石方总量在五十万立方米以上的开发建设工程或者限额以上技术
2、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中央立项,征占地面积缺乏五十公顷且挖填土石方总量缺乏五十万立方米的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地方立项的开发建设工程和限额以下技术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由相应级别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由开发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跨地区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3、资质说明: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管理方法(试 -1 标明,送审稿或报批稿,用括号表出,用2号或3号宋体字。封面下方为建设单位及编制单位全称,用2号或3号宋体字,上行为建设单位,下行为编制单位,左方盖建
3、设单位印章,右方盖编制单位印章。 再下为出版年月,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用2号或3号宋体字。其它:可在适当位置印制设计阶段、设计单位的标识等内容。 2、方案扉页的要求 扉页中上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资质证书和工程设计证书的彩色复印件,注意有效期。 扉页下部。逐项列出设计单位地址、设计单位 、工程联系人、联系 、 、电子信箱等内容,用3号或4号黑体或宋体字。加盖方案质量专用章。 3、方案责任页 应为证书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分管领导; 核定:方案编制单位证书管理机构的负责人; 审查:处室的技术负责人; 校核:编制小组成员; 编写:编制小组成员,主要执笔人; 参加工作人员。编制小组成员,可分章节或分专业、
4、分工注明。 注:分工用黑体小3号字,姓名须先用4号字印刷,后为签 -3 三、水土保持方案(水保方案)报告书编制格式要求 1、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 1.1.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应明确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1.1.2工程根本情况 应明确工程位置,建设性质,规模与等级,工程组成,占地面积,土石方挖方(含表土剥离量)、填方(含表土回覆量)、借方、弃方和表土剩余量,建设生产类工程还应说明年排放灰渣量、矸石量、排土量、尾矿量等,取土场和弃渣场数量,拆迁(移民)安置,专项设施改(迁)建,开工与完工时间,总工期,总投资与土建投资,工程法人等。 1.1.3工程前期工作及方案编制情况 应明确主
5、体工程设计单位、设计阶段、设计文件审查及审批情况;前期工作相关文件取得情况。 简要说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 1.2工程区概况 应说明工程区地形地貌、气候类型及主要气象要素、主要土壤、植被类型与林草覆盖率、在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中所处的类型区名称(至少到二级类型区)、水土流失类型与强度、容许土壤流失量、涉及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名称。 -5 及其中的水土保持监理费、水土保持监测费,水土保持补偿费。跨省工程应分省明确措施费和补偿费。 应明确方案实施后设计水平年防治指标的可能实现情况和可治理水土流失面积、整治扰动土地面积、林草植被建设面积、减少水土流失量。 1.10结论与建议 从水土保持角度明确工程
6、建设是否可行,简述对下阶段工作的建议。 综合说明后应附方案特性表。 2、编制总那么 (1)编制总那么应分方案编制的目的与意义、编制依据、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指导思想和编制原那么、编制阶段和方案设计水平年五节编写。 (2)方案编制阶段应同主体工程设计阶段相一致,补报方案应根据主体工程设计阶段的资料和工程实际编制。 (3)建设类工程设计水平年应为主体工程完工后的当年或后一年;建设生产类工程应为主体工程完工后,投入生产之年或后一年。方案效劳期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计算,建设类工程方案效劳期至设计水平年,建设生产类工程应结合首采区、排矸场、初期灰场等开采或使用年限确定,原那么上不超过8年。 -7 4.1
7、.1地质 简述工程区地质构造、岩性、地震烈度等;说明工程占地范围内地下水埋深、不良工程地质情况(含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等)。 4.1.2地貌 简述工程区地形特征和地貌类型,说明工程占地范围内地面坡度、高程和地表物质组成等情况。 4.1.3气象 简述工程区的气候类型,多年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年蒸发量、年降水量、无霜期、风速与主导风向、大风日数,雨季时段,风季时段,最大冻土深度,并说明资料来源和系列长度。 4.1.4水文 简述工程区所处的流域,主要河流、湖泊的名称和水功能区划情况等。 4.1.5土壤 简述工程区土壤类型;说明占地范围内表层土壤厚度,定性说明土壤质地、土壤可蚀性等。
8、 4.1.6植被 简述工程区植被类型,当地主要乡土树草种及生长情况,林草覆盖率等。 -9 (gb50433-2023)和标准性文件关于工程选址(线)水土保持限制和约束性规定,逐条进行分析。对存在制约性因素又无法避让的,应提出相应要求。重点说明以下几方面: (1)是否避让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对涉及和影响到饮水平安、防洪平安、水资源平安等的工程必须严格避让;对无法避让的重要根底设施建设、重要民生工程、国防工程等工程,应提出提高防治标准、严格控制扰动地表和植被损坏范围、减少工程占地、加强工程管理、优化施工工艺的要求。 (2)是否处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根据法律的限制性规定,当
9、无法避让时,应参照上一条提出水土保持要求。 (3)是否避开了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 (4)是否避开了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是否占用了国家确定的水土保持长期定位观测站。 (5)是否处于重要江河、湖泊以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存区(可能严重影响水质的,应避让),以及水功能二级区的饮用水源区(对水质有影响的,应避让)。 经过环境敏感区域的,应符合有关规定。 5.2主体工程方案比选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11 定向钻、顶管等方式;山丘区工业场地应优先考虑阶梯式布置。 5.3.2工程占地
10、分析评价 分析主体设计的占地情况,评价占地面积是否符合行业用地指标规定。分析给排水、供电、对外交通、工程边坡、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施工用水用电、取土(石、料)场、弃土(石、渣)场占地等是否存在漏项和满足施工要求,并进行补充完善。分析占地类型是否符合有关要求。 5.3.3土石方平衡分析评价 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1)分析各工程区域土石方挖方、填方、借方、弃方量是否合理,对漏项和缺乏的应补充。 (2)按自然节点、运距等,根据施工时序情况,分析主体设计中土石方调配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提出补充完善意见。 (3)分析主体设计对工程弃土弃渣的利用情况,提出弃土弃渣的综合利用方向(本工程加大利
11、用、邻近工程调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永久弃方。弃方中应将弃土和弃石(渣)分别堆放。 5.3.4取土(石、料)场设置分析评价 按照水土保持法和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技术标准的规定,分析评价取土(料)场设置是否存在制约性因素。重点按下述逐条进行分析评价: -13 见。 5.3.8水土保持措施界定 通过对主体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评价,按开发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中的界定原那么,将以水土保持功能为主的工程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并明确其位置、结构类型、规模,给出工程量及投资。 5.4结论性意见 (1)应明确以下结论: 1)主体工程选址(线)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评价结论。2)主体工程方案比选
12、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3)主体工程推荐方案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2)必要时,应提出主体工程设计在下阶段需完善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6.1防治责任范围 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的范围应根据工程设计资料,通过现场查勘确定。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应分县级行政区域列表说明防治责任范围。(2)填海造地面积计入工程建设区;占用海域但不形成陆域的面积不计入防治责任范围。 (3)风沙区为了维护本工程平安进行的治沙措施占地,可 -15 7.4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针对工程实际,分析对当地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周边生产生活、下游河(沟、渠)道及排水管网淤积、防洪平安等的影响。 7
13、.5综合分析及指导意见 应明确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区域和时段,提出防治措施布设的指导性意见。 8、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8.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根据开发建设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确定水土流失防治的定性、定量目标。 (1)线型建设工程有不同标准时,应按扰动地外表积计算加权平均综合防治目标值,目标值取整(控制比保存一位小数)。 (2)在缺乏植被生长条件地区的工程和有特殊要求的工程,林草覆盖率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8.2.1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应在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的根底上,通过现场调查,结合工程实际,借鉴本地区成功经验,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
14、,形成防治体系,绘制体系框图。 8.2.2分区防治措施布设及典型设计 在防治措施总体布局根底上,分区布设不同部位水土流失防 -17 (1)根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要求,按照各分区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各防治措施的施工进度,明确水土保持措施相对应主体单项工程实施的时间。 (2)拦挡措施应符合“先拦后弃的原那么,植物措施应根据季节安排。 (3)进度安排应列表说明,并附双线横道图。 9、水土保持监测9.1监测目的与原那么 应结合工程特点说明监测目的,明确监测原那么。 9.2监测范围与时段 (1)监测范围应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2)监测时段应为施工准备期至设计水平年。各类工程均应在施工准备期前进行本底值监测。 9.3监测内容、方法、频次与点位布设 监测内容包括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监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监测、重大水土流失事件监测。 监测采用调查监测与定位监测相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