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经济势差与农村劳动力流向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73840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经济势差与农村劳动力流向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经济势差与农村劳动力流向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经济势差与农村劳动力流向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经济势差与农村劳动力流向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年经济势差与农村劳动力流向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3年经济势差与农村劳动力流向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经济势差与农村劳动力流向调研报告 20世纪80年代早期,小城镇建设被我国学者认为是“解决人口出路的一个大问题,“是农村日益增加的过剩人口和剩余劳动力的去处,是“城乡间的人口蓄水库(费孝通,1983,1984)。目前,多数学者仍然认为“开展小城镇是解决我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李宝库,1997);“小城镇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充裕人员,防止盲目流入大城市(董鉴泓,1999);“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就业时机的客观要求(高红贵,2022)。也有学者提出了质疑:“小城镇真的就是农民的乐土吗(孙庆瑞,2022)。还有学者认为,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角度看,“城镇化所引起的小城镇的开

2、展,不能产生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人口不能聚集,便不能产生更多的就业时机(刘学敏等,2022);“小城镇的生活方式与农村相差不大,而且农民在小城镇难以找到稳定的就业时机是“农民不愿意进入小城镇的原因(陈劲松、余贤,2022)。那么,小城镇尤其是西部内陆地区的小城镇到底能不能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发挥“城乡间人口蓄水库的作用呢。本文试图以XX省XX市为例做理论和实证分析。 一、概念说明和理论假设 (一)主要概念说明 1.小城镇。本文所指的小城镇主要是指建制镇,包括县城所在地的城关镇,不包括非建制的场镇或集镇。 2.乡镇企业。这里是指乡镇集体、村和村民小组、乡村联户和农户个人投资兴办

3、的各种经济类型的生产经营活动单位,包括虽然领取的是农村个体工商营业执照,但雇工8人以上的企业。 3.农村剩余劳动力。这里指中国农村中不充分就业的劳动力。本文所指XX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用已经外显的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从业人员来代替,没有包括从事农业生产但利用不充分的隐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4.经济势差。这里是指居民现实或预期的收入差距。城乡势差是指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镇乡势差是指小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 (二)理论假设 第一,城乡势差与镇乡势差的大小决定农村劳动力的流向。 第二,农村劳动力流动受制度条件的制约。 第三,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机制缺陷的修复必须借助于大中

4、城市的辐射或外资的刺激。 二、西部内陆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机制缺陷: (一)理论分析 在西方的人口流动理论中,刘易斯和托达罗的人口流动模型揭示了开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动的机制:农村劳动力“近乎无限供给,且收入水平低,从而对劳动力产生巨大的外推力;城市预期收入较高,对劳动力产生强大的吸拉力。这两种力量形成的合力可产生出类似于河水流动所仰赖的“势差,且势差越大,流速越快;没有势差或势差太小,就不能或很难流动。 在农村的外推力一定的情况下,小城镇要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有比城市更大的吸拉力,形成比城乡之间更大的镇乡势差;如假设不然,就只能通过行政的力量,在城乡之间筑起一个制度屏

5、障,人为地阻断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而把他们圈囿在小城镇。 势差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劳动力流动的本钱和预期收益。流动本钱主要由两局部构成:其一是直接本钱,即迁徙费用;其二是时机本钱,即劳动力流出所放弃的其它收益。预期收益由两个因素决定:其一是就业概率,其二是预期工资水平。农村劳动力总是选择本钱低、预期收益高的地方作为流入地。 很显然,农村劳动力流入当地小城镇的本钱是最低廉的,不仅迁徙费用很低,甚至可能是零本钱,而且可以照顾家庭,不耽误农活,时机本钱也很低。所以,如果单纯从流动本钱方面来看,农村劳动力流向当地小城镇是最经济的。但是,从收益方面来看,由于西部内陆地区的小城镇产业水平低,就业容量很

6、有限,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要求,就业概率很低,况且即使能够就业,其工资水平也明显低于大中城市。这样,预期收益和预期本钱的差值即势差较小。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流入大中城市,不管是直接本钱还是时机本钱都可能较高,但大中城市的就业概率和工资水平高于小城镇,城乡势差较大。所以,农村劳动力在选择流入地时,较多地选择大中城市,而不是小城镇。 (二)XX市的实证分析 XX市位于XX省府XX市东北12023公里,幅员面积20249平方公里。根据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数据为1997年1月1日的时点数),XX市有建制镇122个,农村住户人口417.6万人,除县城所在地的建制镇外,其余115个建制镇,

7、平均每镇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镇区平均人口299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77人。 XX市农村住户的从业人员共有298.7万人,他们的从业分布情况是:农业从业人员238.9万人,非农业从业人员59.8万人。在非农从业人员中,在城市从业的有31万人,在农村从业的有28.8万人。在农村的非农从业人员中,压滤机滤布有15.3万人被非农乡镇企业所吸纳,其中,有6.8万人分布在建制镇的乡镇企业,有5.1万人分布在自然村的乡镇企业,有3.4万人分布在非建制的场镇或工XX县区等的乡镇企业。 1.小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状况。 很多学者和决策者都认为,开展小城镇有利于乡镇企业集中,而乡镇企业根本上是以农

8、村劳动力为吸纳对象的(米增渝、邹范鸣,2022),所以,只要小城镇开展起来了,农村剩余劳力就会被其吸纳。但是,只要我们分析一下乡镇企业的分布状况,就会发现,靠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小城镇是不乐观的。有关调查说明,目前全国乡镇企业仅有7分布在建制镇(米增渝、邹范鸣,2022),其从业人员只占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的20.8(江涛,2022)。XX市的情况与全国其他省区不完全相同。XX市有乡镇企业320232个,其中,有1701个乡镇企业分布在自然村,占乡镇企业总数的55.4;有202335个乡镇企业分布在小城镇,占乡镇企业总数的33.7;有36个乡镇企业分布在大中城市,占乡镇企业总数的1.2;有

9、300个乡镇企业分布在集镇或工XX县区,占乡镇企业总数的9.8。从乡镇企业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来看,XX市本地的乡镇企业只吸纳了15.3万人,占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25.5。其中,小城镇的乡镇企业仅吸纳了6.8万人,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11.3(占农村全部从业人员的2.27);自然村、集镇和工XX县区的乡镇企业吸纳了8.5万人,占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14.2;XX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51.9在大中城市就业。 小城镇是否能够通过集中分散于自然村落和小集镇的乡镇企业而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呢。笔者对XX市t镇j村的一个砖厂的调查说明,该砖厂不愿建在更不愿搬迁到镇区的原因主要是: 第一,镇区的土地占用费

10、较高; 第二,镇区没有可供掘取的荒地作原料; 第三,镇区对污染控制较严格; 第四,镇区的工资本钱较高; 第五,非正规制度的本钱较高,人际关系复杂。 笔者通过对XX市其它自然村的乡镇企业的调查还发现,它们不愿搬迁到小城镇的原因还涉及产权分割和归属、搬迁费用等问题。事实上,西部内陆地区分布在自然村和小集镇的乡镇企业,一般都有就地取材(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生产规模小、经营层次低、污染严重等特点,因而,这些乡镇企业最好的生存环境就是自然村和小集镇。如果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它们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j村的砖厂老板就说到,如果该厂建在镇区,仅土地占用费和治污费两项就会置该厂于死地。所以,要把它们集中到小城

11、镇去,困难是非常大的。 2.镇乡势差和城乡势差分析。 如果能够缩小城乡势差并扩大镇乡势差,那么不仅可以把“盲目流入大中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可以把分散在自然村和小集镇的剩余劳动力吸拉到小城镇上来。然而,根据XX市城调队提供的资料,从1980年至1998年,城乡势差不管从相对数还是绝对数看都在不断扩大。尽管镇乡势差也再扩大,但毕竟小于城乡势差,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流向仍然是大中城市。 如果以XX市1997年初小城镇乡镇企业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全部剩余劳动力的比重(11.3)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小城镇的就业率,以在城市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全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比重(51.9)作为农村剩

12、余劳动力在城市的就业率,并以此分别近似地代表小城镇和城市的就业概率,那么会发现转移到小城镇的预期收益(就业概率工资水平)仅为421.72元(以人均收入代替工资水平计算)。这不仅大大低于转移到大中城市的预期收益2476.67元,而且低于农村的现实收入1824元。即使农村劳动力在小城镇就业的时机本钱为零,即每年仍然可以获得农村人均纯收入,1997年转移到小城镇的总预期收益也只有2245.72元;而转移到城市的预期收益既高出农村现实收入652.7元,又高出零时机本钱的转移到小城镇的预期收益230.95元。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城市作为流入地,而不选择小城镇作为流入地。 三、小城

13、镇的区位特征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性分析 笔者按距离XX市XX县区距离的远近,将小城镇分为3组。第一组,20公里以内;第二组,20公里至70公里之间;第三组,70公里以外。然后,笔者分别在3组中随机抽出3个小城镇,采用农业普查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来分析其区位特征与吸纳劳动力的相关性。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如此之大的差异呢。 四、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办的机制缺陷的修复:大中城市的辐射或外资的刺激 从全国来看,苏南、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小城镇开展势头良好,不仅吸纳了大量当地和外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缩小了城乡差异,加快了二元社会的一元化进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人

14、们不难发现,除原有根底较好、起步早、得到过政策扶持外,它们更得益于当地大中城市的辐射和外资的刺激。苏南和苏北小城镇开展的历程和现状正好说明这一点。苏南大中城市密集,大中城市通过对周边地区的投资、技术扩张和企业联营,发挥着巨大的辐射效应。苏南不仅受区域内城市的开展带动,而且受上海大工业的强劲辐射;而苏北大城市稀疏,城市的实力薄弱,辐射效应差,滤布这是导致苏南和苏北小城镇开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刘葆金等,2022)。西部内陆地区小城镇开展水平较低的原因,与苏北的情况有很多相似之处。 从XX市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小城镇建设仍然是政府行为,而非农民自下而上的愿望和自觉的行动。通常的做法是,在政府和地方部

15、门的资助下,先搞好根底设施,再通过优惠的政策吸引农村人口到小城镇居住。这种在政府主导下的小城镇很难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根底十分薄弱,有镇无市的空壳现象比较普遍。2022年初,笔者对XX市区附近的3个小城镇进行了调查。w镇是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从外观上看,该镇高楼林立,街道整洁,设施配套;但进一步调查发现,相当一局部楼房是人去楼空,铺面关闭,商业萧条。例如,镇区红极一时的乡镇企业饲料厂和印刷厂正频临破产;原来有一定优势的农产品集贸市场虽然被修葺一新,但摊位闲置,门可罗雀,全然没有年关的繁华景象。据当地官员说,y镇是历史悠久的牲畜交易地。据说该镇每逢赶场时,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但笔者看到的牲畜交易地却是在陈旧的木板房之间的一条狭窄的街道,除街道两边屈指可数的店面外,几乎没有象样的乡镇企业。该镇区人口除政府、医院、学校的工作人员外,多为原来的场镇居民。近几年,该镇镇区几乎没有吸纳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以致于该镇至今没有一个居委会或街道办事处。t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1999年前要么到XX市区打工,早出晚归作钟摆式流动,要么远走他乡常年在外务工,要么留在本村在城乡之间搞贩运,很少流向镇区就业或定居。1999年以后,XX市区向外扩展,t镇镇区被划为经济试验区,这使该镇遇到了一次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