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高校保卫工作思考.doc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73848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高校保卫工作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高校保卫工作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高校保卫工作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高校保卫工作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高校保卫工作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年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高校保卫工作思考.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高校保卫工作思考摘 要:本文从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入手,对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与精神疾病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高校保卫工作者应从心理学的角度了解心理问题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内心世界,找出更有效的管理方法。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高校;保卫工作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增多,心理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病症,17%的大学生有焦虑病症,12%的大学生存在不良情绪。湖北学者张英对18岁-30岁在读和已毕业大学生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年龄在18-22岁的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存在者比例较高。笔者对浙江省某高校08级800

2、名大学生入校时进行跟踪调查,在大学四年学习期间有明显心理问题学生98人,休学2人,分别占被调查总数的12.25%和0.25%。调查显示,国内各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均存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由此产生出来的问题不仅困扰学校、家长,事件的残酷性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也不容乐观。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入高校后,尽管历经三十几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并不平衡,至今仍有一些高校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及与精神疾病的关系也没有很清晰的了解。一、大学生心理问题常见类型一适应障碍型。

3、表现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多出现于大一新生群体中。近些年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独立性较差,突然的生活环境改变,使他们措手不及,对新环境产生不适。但大局部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均能适应新环境。然而仍有局部学生不能适应所处的生活环境而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如:睡眠障碍,食欲不振,情绪波动等,甚至出现社会功能的改变。适应障碍问题是近些年心理问题大学生增多的原因之一。二学习困难型。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改变,学习态度问题等因素给局部学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学习压力增大,学习焦虑感增强。大学阶段的学习多体现为自主性和专业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宽泛,学习也更有深度和广度。局部大学生对此产生不适,导致迷失自己

4、。而学习态度的不端正使局部大学生感到学习乏味无聊。也有些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结果多门科目不能通过考试,这局部学生丧失信心,出现厌学、旷课、逃课等违纪行为。三人际关系交往障碍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进入大学后,交际面宽广了,有人际关系交往障碍的学生,因缺乏必要的交往策略,往往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增大,从而感到缺少知心朋友,甚至感到孤独、苦闷、抑郁。人际关系交往障碍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四理想与现实冲突型。此类问题多见于大三、四学生。受社会现实的影响,市场经济中的剧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开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给大学

5、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困惑,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诸如就业压力及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使得大学生人格弱点表现出来,形成心里疾患。五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型。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至22岁之间,正处于青春中后期,性成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特征,自然地被恋爱与性问题所困扰。但因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不能正确对待恋爱和处理恋爱中发生的问题,特别在恋爱受挫后,不能接受失败结果而陷入悲哀之中,自暴自弃,荒废学业,甚至会产生极度的绝望感、孤独感和虚无感,或因此而抑郁,严重者可导致精神分裂或报复他人,甚至自杀。六人格障碍型。这是与正常的社会标准准那么难以融洽

6、的一种心理障碍,形成与遗传和个人成长经历有关,是大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行为模式不同于常人,常为一点小事情绪冲动,不能控制,动辄暴怒不已,对人无诚意,做错事不会检查自己,极端自私,缺少朋友。这些不良的人格特质,一方面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及社会性活动,由此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当大学生意识到这些不良方面及其后果而又无力改变时,会表现出消极性防御反响及自我否认,结果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个体的顺利成长。二、精神疾病与心理问题的关系精神病psychosis,“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影响,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意识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7、。典型特征:出现幻听、幻觉或妄想,自我认知出现问题,情感认知混乱,社会功能受到损害。精神疾病需由精神科医生进行调整,一般通过药物控制和心理治疗解决。心理问题是范围广泛的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典型特征:有明显的阶段性,与现实环境直接相关,时间短暂,去除诱因很快恢复。一般需要寻求心理医生帮助,通过心理疏导后根本不留后遗症。通过对各自的典型特症和治疗方式比拟,可以看出心理问题不等同于精神疾病,但又与精神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有人格明显偏离的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状态而不得解脱,那么长期的心理问题积累可诱发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虽属专业性很强的知识领域,但掌握它的特征,也可做

8、出最初判断。如判断一个学生精神活动是否正常,可进行以下比拟:横向比拟:即“我与同学之间的比拟。一个患有抑郁症的人与正常人截然不同,他的兴趣明显降低,活动明显减速少,无助、无望,度日如年的感觉是正常人无法体验的。纵向比拟:即“我与自己不同时期的比拟。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他的思维怪异,情感平淡,行为奇特不可理喻,与过去的自己截然不同,其异常心理与他正常时期的心理有很明显的差异。尽管精神病最终由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但在与学生沟通时能做出最初判断,对指导下一步工作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三、高校保卫工作思考一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保卫工作范畴,积极普及心理咨询知识。当今形势下,高校保卫部门应对以

9、往的工作模式进行调整,要认识到保卫部门不仅承当保卫校园安全责任,同时也承当教育责任,应积极普及心理咨询知识。心理咨询是目前化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选方法。实践证明,心理咨询对心理健康的作用非常明显,因此要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一是让大学生认识到心理咨询是一种正常的交流,而不是一定患了严重心理疾病在寻求心理咨询。美国出版的国际心理学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肯定了心理咨询的两种定义模式,其中认为,心理咨询始终遵循着教育的模式而不是以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防止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而忍受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要特别注意不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大学生,这一类学生的心理咨询往往具有被动性,他们不

10、乐意敞开心扉述说自己的困惑或烦恼。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或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心理问题,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害怕和担忧别人知道自己患在有心理问题而不愿意主动咨询。在高校,实际能够正视自己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很少,愿意接受心理治疗的更少。这样往往失去了疏导时机。当送往医院治疗时病情比拟严重了,已经不仅仅是心理问题,大多都已经转化为临床精神疾病。二是防止夸大心理咨询作用。要注意这类学生,对心理咨询期望值过高,认为通过一次心理咨询,就能解决心理问题,收到立竿见影效果。一旦未到达预期目标,对心理咨询又产生疑心,从而放弃心理咨询。二高校保卫工作者要学会运用心理学研究方法解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

11、高校保卫工作平台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卫工作者须掌握心理学一般常识。一名合格的保卫工作者在与学生交流中,能从心理学的角度了解其内心世界,找出心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比方:用个案法研究某大学生心理问题,通过收集该学生有关的个案资料,再深入观察、研究,可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法。个案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科研方法,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它研究的对象范围较小,一般都在自然状态中进行,我们有条件对个案资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以此建立心理档案,使工作更具有主动性。用调查法对入学新生进行调查,通过访谈、开座谈会、问卷等手段掌握大学生心理现状和开展趋势,可对其人生观、世界观有一普遍了解,

12、为下一步开展管理工作提供观点和论据。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多种,需要我们去学习、掌握并运用。它是一门探索心灵奥秘,揭示人类自身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研究的范围涉及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心理问题,无论是我们的生活还是工作,都需要心理学的知识。三高校保卫工作者要掌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精神疾病的一般常识。一名优秀的保卫工作者应该对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的关系有比拟清晰的了解,处理问题时拿出准确的方法。笔者认为,从保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应慎用休学方式处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几乎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但多数心理

13、问题通过心理疏导都能在校园里,在学习中得到缓解。因此,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宜休学。假设一个学生因心理问题被休学回家,或许因为环境改变解决了一个心理问题,但因为被休学,也可能产生另一个心理问题。而精神疾病要比心理问题严重得多,精神疾病那么必须休学或退学,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治疗,因为精神疾病发现愈早,治疗愈早,才能治疗得愈彻底。大学生心理问题是复杂的,但只要我们能用科学的方法去解读,也是可以控制的。参考文献:1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1.2邢群麟,杨英.生活中的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8-12.3张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统计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2023,3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