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国税税收执法风险成因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74368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国税税收执法风险成因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国税税收执法风险成因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国税税收执法风险成因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国税税收执法风险成因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国税税收执法风险成因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3年国税税收执法风险成因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国税税收执法风险成因调研报告 一、税收执法风险的类型分析 税收执法风险的存在与税收执法过程是否标准密不可分,根据其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将税收执法风险分为以下三类: (一)税收管理作为类风险 。是指在税收管理过程中由于执法主体在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标准性文件所赋予的职责职能中应作为而未作为、未完全作为或作为了未赋予的职责职能范围以及作为不当的管理事务而形成的影响和后果。其主要表现在根底管理工作不到位,未依法保障或侵犯了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未完全执行征管工作流程、税务登记不准确、纳税人性质认定错误、一般纳税人资格和增值税专用发票领用审核不严、减免税概念划分错误、“双定户定额程序不全、政务

2、公开不及时、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税款征收方式不统一、税率执行错误、一般纳税人进项抵扣审核不严、日常纳税辅导不细致造成纳税漏洞、纳税人只需履行备案手续的纳入了行政审批程序等行为都是其具体表达。 (二)税务行政诉讼类风险 是指税务执法主体因实施税务行政执法行为而引起的税务行政复议撤消、税务行政诉讼败诉、税务行政赔偿等后果和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税务执法案件对法律举证的有效性是当前执法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一旦发生税务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的概率就会很高。从败诉案件看,一是税收具体行政行为程序违法。程序违法主要是指违反法定方式或者是违反法定的具体要求。税务机关的日常具体行政行为中,往往重实体、轻程序。

3、突出表现在:(1)无执法权的人参与执法,如工勤人员参与税务检查或税务稽查;(2)开展日常税务检查工作时,该出示税务检查证而没有出示,收集的证据资料纳税人未签署或者盖章;(3)应当告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而没有告知;(4)到达听证条件的,应当告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可以申请举办听证而没有告知;(5)所收集的证据来源不法定、手段不合法,证据应当在听证会进行质证而未进行质证;(6)违反法定程序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有的未经批准,擅自临时查封纳税人的物品、随意扣押纳税人的商品,有的未履行事前告知,未通知当事人到场等;(7)有的应经有关负责人批准的案件不经批准擅自作

4、出稽查结论等等,最终导致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二是引用法律法规不准确,在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处分决定书中定性和处理不是引用法律法规等高级次条文,而是引用内部文件、工作规程等低级次条文,且引用的条款不准确,适用性和针对性不强,导致定性模糊、征纳双方争议过大,从而败诉。 (三)税务司法渎职类风险 此类风险的界定应以刑法中关于税收渎职犯罪的相关条文和检察机关对税务渎职犯罪的立案标准为依据,主要表现为:一是不严格履行征管职责,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偷税骗税等犯罪活动不查不问,对群众的举报听之任之,不认真查处,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犯罪分子肆意进行偷逃骗税等犯罪活动;二是税务行政执法案件中由于地方保护、

5、政府干预、怠于暴露问题等原因对应当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拖而不送受到刑法402条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追究;三是税务征管失职失误,造成不征、少征国家税款和国家税款重大损失触犯刑法第404条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以及第405条徇私舞弊出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这两种定罪额度标准低,2023万元以上的税款损失即到达立案条件,在日常税务征管中稍有疏忽便极容易到达这个税款额度,形成不征、少征和税款流失的法律客观后果,另外对“徇私舞弊这个前置条件司法解释涵盖范围非常广,且在目前司法实践掌握中仍然存在着较大分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主观成心这个法律要件的“明知后果情节在实际税

6、收征管中更是难以把握和判定,不同的法官理解不同认定也不同,因此对于税务干部的执法风险同样极高。如果由于疏忽大意,严重不负责,致使国家利益遭受损失的,即使没有徇私舞弊的法律前提,仍有可能触犯刑法第397条规定的玩忽职守罪。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司法渎职类的风险已成为税收执法中最应引起高度重视和需防患的一类风险。 二、税收执法风险成因分析 (一)税收执法依据潜伏执法风险 一是法律层次低。我国现行税法中属于法律的只有税收征管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3部,其余大量国税税收执法风险成因调研报告的是法规和规章,法律级次低、效力差,这给税务执法行为留下隐患,因为法院在行政案件判决时对规章是参照使用,可

7、能存在不使用的情况。 二是实体法内容滞后。现行税法多为上世纪90年代初制定,其内容老化,明显滞后。为此,不得不以税收标准性文件作大量的解释、补充,每年各级部门发布的税收标准性文件数百期之多,有财政部和总局联合下发的、有总局下发的、有省局下发的,数量浩大、内容繁多、更新频繁、衔接性差,给税务人员学习和适用带来极大压力。如在ctais中对饲料、其他农业生产资料、废旧物资企业进行免税核定时使用的分别是财税2022121号、财税2022113号、财税202278号文件,但关于这三类企业的免税政策既有财政部和总局联合下发的,又有总局的、省局的,甚至一个部门有好几个文件,纳税人在免税申请时适用的是五花八门

8、,也让税务部门在审批时难以适从,如果因为纳税人不适用财政部和总局的文件而不予审批,将承担行政不作为的后果。此外,不同部门制定的标准性文件,由于缺乏相互沟通,造成标准性文件之间相互冲突。即使适用文件正确,一旦执法行为引发讼争,由于税收标准性文件效力缺乏,据此做出的执法行为,面临败诉风险。 三是征管法潜伏执法风险。征管法规定税务执法主体违反法律应承担责任的条款达12条。譬如,征管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不征少征税款属渎职行为,轻者给予行政处分,重者追究刑事责任。虽然立意很好,但后患无穷。“玩忽职守与“工作疏忽有时很难界定,任何导致税收流失的行为,都有可能被追究责任,执法风险可想而知。 四是政策制定不科

9、学。各级税务机关为了更好地落实好上级文件精神,往往都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规定。这些方法和规定虽然对提高税收征管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无视了对本系统人员的法律保护,一旦出了问题,也为司法机关追究税务人员的责任提供了依据。如目前大力推行的纳税评估方式,既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位,又缺乏标准的操作规程,就是国家税务总局临时制定的纳税评估管理方法,其操作性也不是很强。各基层单位在实际操作中方式各不相同,管理不像管理,稽查不像稽查,隐患较大。像纳税评估税款的定性及入库问题,在当前使用的“综合征管软件v2.0中就没有这一模块,如果按“查补税款入库,就变成了稽查模式;如果按一般申报入

10、库,又变成了征管模式。有些税务机关为了取得纳税人的配合,向纳税人宣传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开展的一项优化效劳措施,在纳税评估中发现的偷税行为也不转交稽查处理。目前检察机关已对国税系统的纳税评估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如果我们不能有效解决纳税评估在政策适用上的问题,将会带来严重的执法风险。 (二)税务部门自身因素引发执法风险 目前,有相当一局部税收执法人员,对依法治税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思维方式落后于时代要求,法律意识跟不上形势的开展,认为依法治税就是针对纳税人而言,而忽略了自身的法律意识的提高,直接引发税收执法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收执法人员业务不熟,违反法定程序。局部税务执法人员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11、不深入学习和钻研税收业务,不懂装懂,凭感觉、凭经验执法而造成执法错误。二是税收执法人员对税法及相关法律的理解有偏差,执法质量不高。如制作税务执法文书不严谨、不标准,使用文书或引用法律条文错误,能够引用高阶位的法律法规却引用低阶位的规章、标准性文件,执法中不注意收集证据或收集的证据证明力不强等,给司法机关追究留以口实。三是侥幸心理导致风险。许多税务人员明知程序不到位、操作不合法,仍我行我素,不加纠正,以为以前都没事,别人都没事,自己也不会有事。最典型的就是在进行纳税检查或送达税务文书时,因熟人熟脸而不出示税务检查证明或一人前往等。四是税务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带来的风险。如不征或少征税

12、款,徇私出售发票,虚假抵扣税款、出口退税,得了好处不移送到达刑事标准的稽查案件等。 (三)外部环境存在风险诱因 一是形势开展增加执法风险。生产经营方式日新月异,日益复杂化,纳税人偷逃税形式多样、手段翻新、日趋隐蔽化,这些都增加了税务部门税源监控、税务检查的难度,增大了执法风险。二是外界对税务工作的熟悉度和关注度增强考验着执法水平。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开展和社会法制的完善,广阔纳税人的维权意识增强,越来越注重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税务人员任何损害纳税人正当权益的执法行为都可能引发行政诉讼,而且败诉率极高。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对税收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检察机关和纪检检察部门对税务行业的熟悉程度、关注

13、程度也越来越高,从近年来检察部门查办的涉税案件中就可以看出。税收工作任务重、责任大、矛盾多,成为一个高风险职业。三是地方政府行为增加执法风险。一些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开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替纳税人说情,致使税收政策难以执行到位,执法风险却由税务部门单独承担。 三、躲避和防范税务执法风险的建议 (一)完善税法体系,躲避政策风险 税法纰漏产生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因此,完善税法体系,修正税法纰漏,是躲避风险的治本之策。一要提高税法层次。根据税收法定原那么,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及税法的构成要素等必须且只能由代表民意的国家立法机关以法律明确规定,行政法规只是在法律的约束下对法律规定的事项进行补充、细化

14、和说明。考察世界各国的税收立法状况,大多数国家也都是以税收法律为主、税收行政法规为辅。而我国除了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是由税收法律调整的,其他税种都是由国务院的暂行条例调整的,在构成税法体系的形式结构方面,占主体地位的还不是税收法律,而是税收行政法规。因此,建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等其他税种的暂行条例修订升级,上升为法律,提高法律效力,减少执法风险系数。二要修订现行法律法规,从根本上降低执法风险。如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都是国务院1993年制定的,迄今已近15年,为适应税收形势的变化,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制定了很多补充性的标准性文件,如与增值税有关的

15、减免税规定、消费税税目和税率的调整等,应把这些内容直接加进暂行条例里,逐步完善。再如,征管法在对偷税处理时规定0.5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使得税务机关在处分时自由裁量权太大,一定范围内会对税收执法的合理性、公正性造成影响,应适当修改。三要标准税收标准性文件。税收标准性文件是指导具体工作、解决具体问题的直接依据,直接影响执法结果,制约执法效果。标准税收标准性文件是躲避执法风险的需要,具体要求为:制发宜慎重,切忌过多过滥,税务机关制定各类操作规程、方法,须经法规部门审查,并深入基层搞好调研、研讨,对其可行性、科学性全面论证,防止出台与法律相悖、与政策相左的文件;表述宜严谨、周密、清楚,力戒模棱两可、

16、模糊不清、产生歧义;政策宜稳定,切忌朝令夕改,前后矛盾,文件打架,让人无所适从;清理要及时,对过时、失效文件及时清理,公布废除,防止基层错把“鸡毛当令箭,导致执法失当的风险。 (二)强化风险意识,化解现实风险 要想打造平安国税,当好平安税收执法者,首先要有风险意识。一要增强法制观念。与检察院、法院等部门联系,为税务干部长期开设“法律课堂,结合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引导税收执法人员清醒认识新形势下的税收执法环境,知法、懂法,克服执法行为中的侥幸和麻痹心理,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二要端正执法观念。要在税收管理理念、税收效劳意识、税收征收习惯、税收道德观念等方面与时俱进,提高对事务的判断力,提升处事经验;改变习惯的、传统的工作思维和征收方式,屏蔽求简单而忽略程序,求快捷而忽略方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