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生厌学情结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 要:“厌学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一个班中总有几个学生“厌学,这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已引起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对这一现象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让每一个孩子在同一片阳光下幸福、健康地成长,人人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厌学 厌学成因 厌学对策“厌学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一个班中总有几个学生“厌学,这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已引起家长、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本人就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愿与同行们共同解决这一棘手问题。让每一个孩子在同一片阳光下共同成
2、长,人人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一、儿童“厌学的成因分析:1.家庭原因: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儿童教育、心理等方面研究说明,小学生尤其是低、中年级的学生,他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热情受家长的影响非常大。父母的想法和要求就像是根指挥棒,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学习和怎样去学习,都得照办,没有顾及孩子的心理感受,使得一些好的初衷变了味。家长不当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为: 放任自流,过分溺爱。现在一些父母忙于工作,根本无暇教育孩子,简单认为孩子年纪大些就懂事了,家长只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自己辛苦工作赚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奉献,学校是教育人的机构,我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就理应由学校负责,无视了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的责任。因而
3、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造成孩子没有拘束,什么事情都由着自己的性子,作业快乐的时候就做做,不快乐的时候就马里马虎,草草了事。有一些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看,而爷爷奶奶对孩子过分溺爱,什么事都舍不得让小孩做,甚至连上学背书包这类小事都要包办,学生缺乏面对问题独立解决的能力,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滋生蔓延,导致孩子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上课自由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学不好,产生厌学。要求过严,方法简单。对孩子严格要求当然需要,但过份地苛求特别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不但达不到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有些学生本来很爱学习,也守纪律,聪明活泼,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父母的“掌上明珠。
4、但由于父母的期望过高,要求孩子每门功课必须在98分以上,有时考了97分,位居班级前茅,父母仍不满意,严厉批评。对于孩子的业余爱好,父母也抓得很紧,要求“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稍有不满意,轻那么大骂,重那么痛打。如此下去,孩子的身心得不到休息,心理压力很大,孩子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久而久之,对学习也就产生了厌倦。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孩子又如何会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呢? 家庭失和,缺少关心。我们都明白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孟母三迁的典故大家都知道,一个温馨美满、充满浓郁学习气氛的家庭对孩子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在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舒畅
5、、精神倍感振奋,容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也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同时往往也能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其独立学习、解决问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也会得到较好的开展。如果一个家庭长期不和睦,只能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心理上有压力,情绪上有波动,成绩不稳定,无心学习,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许多研究资料显示:由于社会转型等多方面原因,家庭失和、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现象大量存在,就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家庭,产生厌学情绪的孩子也较多地出现在“问题家庭中。 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有些父母自己读书不多,但经过多年的拼搏积累了一定的资产,就认为读书并不重要,能认识些字
6、,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就行了,学得那么高深有什么用,大学生还不是在我手下打工,这样家庭中出来的孩子对学习还会感兴趣吗?2.学生自身的原因身心开展不成熟。有些父母不顾儿童的实际,使本该上幼儿园的孩子提前上了小学,虽然一二年级的时候还能跟上趟,但以后表现出严重的后劲缺乏,到三、四年级,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差,空间想象能力缺乏,导致成绩下滑,而家长全然不知其中的原因,依然责怪孩子学习不用功等等,严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导致孩子丧失自信心,产生厌学。儿童虽智力方面处于正常,但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许多想法很幼稚,缺乏进取精神。学生自信缺乏,起初孩子对学习挺感兴趣的,信心满满。但孩子的创造力和奇思妙想往往被父母认为
7、性子太野,有违传统,而使孩子感到自己很无能,体验不到成就感和自豪感。 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由于家庭、社会及自身性格等原因,有些学生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导致大家都不喜欢他,疏远他。孩子的性格更孤僻,与其他孩子的交流也就更困难,感到在学校没多大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学生根底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需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打好根底。根底扎实了,以后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一些孩子因根底差,对自己缺乏信心,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一些孩子平时不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之家长也不重视,只看重成绩,偏离了习惯重于成绩的办学思想。殊不知,一个好的习惯
8、会让人终生受益。3.学校方面的原因学校对老师工作的考核评定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主要依据,这必将导致老师工作的重心放在学生的成绩上,无视或降低对学生其它兴趣的培养和开展,为能使学生取得一个好成绩,侵占学生副科的时间,不断加强训练和考试的力度,学生身心疲惫,既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发挥,也不利于他们快乐成长,更使素质教育成为一句空话。学校周边环境恶劣,“紧靠学校,生意好做,学生的钱好赚,于是,学校周边商铺林立,学生无法安心学习。学生尚处于发育阶段,易受各方面的影响和干扰,一些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如打架斗殴、结帮滋事,小偷小摸等现象在校园里时有出现。个别教师不甘清贫,吃拿索要,不好好工作,乐于搞有偿家教。这些
9、都严重影响了一个学校的学风和校风,败坏了学校的声誉。高考这根指挥棒不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就不会消失。“应试教育下,教师的“题海战术、“时间抢夺战铺天盖地,使学生无所适从。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各科教学千篇一律,导致学生审美疲劳,缺乏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失去了原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就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吗?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良好品质的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过于“急功近利,只会加剧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片面追求成绩,不顾学生的感受,无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互信互动,有效教学也就无从谈起。二、儿童“厌学的应对策略1.切实贯彻江苏省“五严规定,把学校教
10、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的合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十分重要。为此,作为班主任应起到桥梁的作用,多与家长交流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响,发现学生有厌学等苗头,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我校在各班建立“心情驿站的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实践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有些学校每学期安排几天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随班听课,和孩子一起活动,目的也是为了密切家校间的联系。作为家长,首先,要营造和睦幸福的家庭气氛,尽量防止孩子心灵上受到伤害,因为心灵受伤害是最难愈合的。
11、其次,如果发现孩子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不要立刻雷霆大怒,应冷静下来,进行理性分析,找到适宜的教育方法,如果有困难还要主动与学校联系。学校、家长应相互多沟通、多配合,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堵不如疏,已得到大家的共识。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身心开展状况、兴趣需求等方面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引导、说教,切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把孩子推到教育的对立面。当然,学校对一些在行为上过于放纵,屡教不改的学生按有关规定给予恰如其分的处分是必要的,同时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挫折教育,让学生稚嫩的心灵从中得到锻炼,以到达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提高独立解决各种困难的能力,对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是很有帮助的。江苏省“五严规定
12、中也强调了这一点。2.建立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和谐融洽,既能让各项教学任务顺利开展,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尽快进入学习主人的角色。多项研究说明,情感是有迁移功能的,能翻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教师如果能与学生平等相处,把传统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就会缩短师生间心理上的距离;平时更多地主动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融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会缩短师生间空间上的距离。只有真诚地关心保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多为学生考虑,每当学生有了点滴进步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学习的劲头会更高。我是有亲身体会的,我清楚的记得,上小学时,我对语文不感兴趣,
13、每次只考了六七十分,语文老师对我很关心,屡次鼓励我,让我对学习语文逐渐有了兴趣,能考上师范,这位老师功不可没。这样的教师一定会深受学生的欢送,同学们也能专心致志地听课,以更昂扬的激情面对学习。反之,学生会更沉沦,对自己更没信心,厌学情绪油然而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教师,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就必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情感教育是化解厌学心理的一味良药,对那些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教师就应该要想方设法营造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家庭,处处为孩子着想,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这不是口号,而是真实的写照。3.注重教师专业成长,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提
14、高课堂效率,引领学生回归学业阵地。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要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是相互的,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能无视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教师既不能在教学中缩手缩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完全放开,放任自流,要体现自己的价值。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着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注重因材施教。要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
15、态度。教师在教学中不应把它们当作额外的附加任务,而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通过日常的教学得以体现。努力在教学中体现知识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注重课本的教学,缺少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面对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往往显得方法不多。因此,教师要多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教学。要把学生带出课堂,充分利用社区、劳动基地、实验基地等教育资源,开展一些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既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实践的重要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学生在他的生理、心理开展各阶段性都有其相应的特征,我们不能违反规律,而应正确对待,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成为一个乐学的人。参考文献: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2陶行知新时代的学生-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