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安全生产情况的报告.doc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748379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安全生产情况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3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安全生产情况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3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安全生产情况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3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安全生产情况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3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安全生产情况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23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安全生产情况的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平安生产情况的报告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温家宝总理的委托,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和平安生产情况,请予审议。 一、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情况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工作。2022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平安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对这项工作也十分重视和关心。去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有454名人大代表

2、就制定紧急状态法等提出14件议案,之后,又有80多名人大代表就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出17件建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开展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响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那么,围绕“一案三制(即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积极开展工作。首先,全面分析了我国公共平安面临的严峻形势。据统计,近年来,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平安事件造成的损失巨大,

3、年,仅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平安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了4550亿元。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开展和现代化进程加快,我国公共平安还将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其次,认真总结我们党和政府多年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功经验。一是“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的经验;二是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依靠三支队伍形成合力的经验(这三支队伍是公安、武警、预备役民兵,必要时解放军也参加的骨干队伍、应急处置专业队伍和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等广泛参与的社会力量);三是抗击非典实践中形成的依靠法制、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归根结底依靠党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的经验。第三,认真研究人大代表的议案和

4、建议,广泛听取地区、部门和专家学者意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国务院办公厅聘请了20多位专家学者,各省、各部门也聘请了2022多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咨询组并屡次召开专家座谈会直接听取意见,注重吸取各方面的研究成果。第四,依法制定。在预案编制过程中,我们严格依据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注意做好与正在起草中、拟定于今年4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紧急状态法的衔接。第五,吸收和借鉴一些兴旺国家尤其是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 截至去年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根本完成,包括总体预案,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合计106件。其中一些预案,如防汛抗旱、地震、核应急等预

5、案是在原有根底上作了进一步完善和标准;大多数预案,是根据社会开展变化和客观形势的要求新制定的。这些应急预案是在各部门上报的283件应急预案(草案)的根底上,经过屡次筛选、整合后确定的,根本覆盖了我国经常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方面。省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也已完成。许多市、区(县)也制定了应急预案。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 各地区、各部门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并在编制工作中认真探索、有所创新。同时,积极开展培训演练,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及时启用应急预案。预案的实施,在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平安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底东南亚海啸发生后,

6、我们立即组织地震局、海洋局、气象局等部门对风暴潮、海啸、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又进行了复核,使之更加完善。 (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六条工作原那么。一是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平安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二是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平安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三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

7、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党委领导下,实行各级政府行政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四是依法标准,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标准化、制度化、法制化。五是快速反响,协同应对。要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发动和发挥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响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六是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平安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备,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

8、指挥能力,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同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2、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分级。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平安事件等四类。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 3、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那么,我们在反复研究论证的根底上,按照不同的责任主体,将预案体系设计为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

9、位应急预案五个层次。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国务院负责处置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由国务院制定,国务院办公厅组织实施;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是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并发的涉及多个部门的预案,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国务院批准后,由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制定的,报国务院备案,主要由制定部门负责实施。地方应急预案包括省、市(地)、县(市)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应急预案,是地方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依据。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由各单位根据有关

10、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制订。 4、总体应急预案适用范围。适用于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或需要由国务院负责处置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需要由国务院负责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在国务院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国务院工作组的指挥或指导下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5、组织体系。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按照稳定、充实、加强、效能的原那么,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行政领导机构;国务院办公厅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是国务院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机

11、构。国家防汛抗旱、平安生产、核应急、减灾委、抗震等指挥机构及其办公室,要进一步强化职责,充分发挥在相关领域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这些机构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体系。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6、运行机制。为切实提高应急处置效能,应急预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作了明确规定,形成了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工作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这里着重说明六点:(1)预防。

12、常态下的管理、预防和非常态下的应急处置,是履行政府职能的两个重要方面。应急预案把“居安思危,预防为主作为一条重要工作原那么,并对加强宣传和培训,开展预案演练,加大公共平安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开发的投入,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作了明确规定。(2)预测与预警。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3)信息报告。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立即如实向国务院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不得迟报、缓报、瞒报和漏报。(4)信

13、息发布。要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5)紧急状态。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采取一般处置措施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社会危害,需要宣布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的,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或者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依职权决定;需要宣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局部地区进入紧急状态的,由有关省级人民政府提请国务院决定或者由国务院依职权决定。(6)恢复与重建。总体预案规定,“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

14、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与评估。对迟报、瞒报、漏报和谎报重要情况或者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下一步要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各类应急预案还要在实践中经受检验,不断完善。下一步,需要抓紧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落实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抓好预防工作。着力落实各级行政责任制,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平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体制、机制、投入等多方面采取措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教育等各种手段,多管齐下、常抓不懈、标本

15、兼治,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 2、进一步完善各类预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全国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虽已确立,但目前各地的预案编制工作进展并不平衡,基层特别是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还很不完善,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尚未形成,亟需加强催促、指导,尤其要抓好社区、农村、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 3、加强应急机构、队伍和救援体系(包括应急信息平台)的建设。按照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本钱和属地管理的原那么,指导、催促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抓紧应急专业队伍和统一接报、反响灵敏的应急信息平台的建设,尽快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响灵敏、运

16、转高效的应急机制。要加强农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建设。大中城市要充分发挥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并协助周边地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做好预案的培训、演练工作。要组织编制统一的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有方案、有组织地对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指挥水平和专业技能。各地区、各部门要有方案、有重点地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检验并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切实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5、抓好面向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广阔人民群众既是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需要保护的对象,又是应急处置工作中必须依靠的主体。各地区、各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如编印通俗读本,摄制影像资料,组织专家学者举办知识讲座等,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特别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形成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