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749264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3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 戴秀英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犯罪总体数量增长迅猛,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从2022年以来,中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增长率超过了我国gdp增长率。202223年中国未成年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指出,“十五期间我国未成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未成年罪犯五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增长情况更为突出,五年间上涨68%。未成年人犯罪逐年递增的趋势向社会拉响警钟。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8。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自身前途、亿万个家庭

2、幸福,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民族兴衰。 202223年宁夏医科大学和农工党中央妇委会联合局部省市妇委会组成“未成年人犯罪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组,在全国局部省市对近三年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进行调查,资料收集覆盖全国11个省市20235个县市区,走访了公、检、法、司及局部镇(街道)、学校,接触了局部未成年人罪犯和家长,整群抽样正在少管教所服刑的3000名未成年犯进行调查问卷。202223年9月8日-11日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汪纪戎带着农工党中央妇委会,在宁夏医科大学的支持下,对宁夏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了调研,与宁夏司法厅、公安厅、法院、检察院、团委、妇联、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未

3、成年犯罪研究会等相关部门进行了细致的座谈,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课题组对其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存在问题,结合我国国情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探索我国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对策,为我国及当地政府综合有效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一、我国11个省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突出特点 (一)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十七高特点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犯罪人数逐年上升,平均每年上升11.2;农村高于城市四倍,农村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调查总数的79.8%;西部高于东部经济兴旺地区,未成年犯家庭经济困难比例高达71%;未成年男性罪犯居多,占调查总数94%;失学和辍学未成年犯比例高,占未成年犯罪总数的93.9%;

4、“留守少年犯罪比例高,占未成年犯罪总数的68%,其中农村占74.1%;团伙犯罪比例高,未成年犯中与他人一起违法犯罪占83.1%;犯罪类型以侵财为目的案件比重高,盗窃、抢夺、抢劫占全部未成年人犯罪总数83.1;犯重罪比率高,杀人、伤害、抢劫、爆炸、强奸等犯罪占调查总数68%,犯罪后果严重,影响恶劣;未成年犯在校期间,接触有不良行为的同伴比例高达84.6%;未成年犯的家人中有不良行为的比例较高,家人经常打架斗殴、打麻将、玩牌、赌博、家人被拘留、劳教或劳改正占72.3%;受过家长辱骂、体罚、家庭暴力伤害比例高达92.3%;家庭关系紧张,与家长不能沟通比例高达91.5%,感受不到家庭温暖66.2%;犯

5、罪前,发生过不良行为的比例高达89.1%,有过吸烟与喝酒经历占96%,12至14岁初始发生比例最高;犯罪前,频繁接触网络比例高达81.8%,未成年犯因网络成瘾或受网络色情、暴力内容影响而诱发盗窃、抢劫、杀人等严重犯罪40.8%;未成年犯实施犯罪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严重后果比例高达69.4,不清楚自己行为触动法律占46.6%;上学期间经常或有时被老师训斥、挖苦挖苦、打骂和惩罚比例高达91.1%;没有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比例高达60.1%。 (二)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七低特点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犯罪低龄化,平均年龄14岁-15.4岁,14至16岁初次实施犯罪行为的占80.9%;未成年犯文化程度普

6、遍较低,95%为初中以下文化,其中小学文化占24,初中文化占72,高中2.8;两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晓率低,18%的家长知道这两部法,但是对具体内容都不清楚;未成年犯在校接受过法制教育仅占20.4%;未成年犯父母文化程度低,小学和文盲的比例占69.6%;学校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环节薄弱,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处于起步阶段,“问题学生在学校多受歧视,辍学流入社会;家庭教育“失当,家长对孩子盲目溺爱、疏于管教或过于严厉等容易引发未成年人走向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社会文化场所奇缺,适合其特点的文化场所严重缺乏,社会法律保护环节薄弱。 (三)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有八个不同特点

7、 犯罪突发性大,事先很少预谋;犯罪动机简单,手段残酷;犯罪常因为小事引起,当场动武,行凶杀人;犯罪胆大妄为,缺少法制观念,不顾后果;犯罪明目张胆,对同龄人影响和感染力大;犯罪人数不多,社会影响恶劣;犯罪团伙哥儿们义气重;犯罪的反复性大,但可塑性大,改造有望。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犯罪是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自身因素 未成年人心理发育不成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原因。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特殊时期阶段,表现心理开展的不成熟特性,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都处于未成型的阶段。区分是非的能力低,抵抗各种

8、不良影响的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行为易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难以有效的控制自己的心理冲动;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不强,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使他们难以谋职,社会经验缺乏,一旦生活出现困境时很容易就走上犯罪道路。 (二)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失当、家庭关系“失和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家庭结构残缺,关系恶化、气氛恶劣,未成年人缺少父母的关心,感情受挫,容易导致未成年人个性扭曲或畸形;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对涉世不深的未成年人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失当,方式简单、粗暴,疏忽与其沟通交流,溺爱放任、粗暴打骂,未成年人心灵受到创伤,产生恐惧心理,常常会选择逃逸、远离

9、家庭,在同龄、同经历的人群中寻找同情和温暖;家庭教育重视不够家长监护不力。父母为生计忙于奔波,无瑕照顾子女生活和学习,“留守儿童得不到良好的家庭监护和教育,局部少年学业荒废,一旦遭到坏人的引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三)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偏差,是促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抓智育,无视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对差生放任自流,成了家长训斥、同学看不起、老师不关注的对象。对思想差、学习差的双差学生轻视、歧视,动辄开除、劝退,将他们推向社会,致使大批学生失学、辍学、自暴自弃,成为闲散未成年人,他们处事的盲目性和无知性很容易被社会上坏人引诱利用,在犯罪分子的拉拢、教唆

10、下,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本组研究资料说明,失学辍学问题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明显,有六成未成年人罪犯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四)社会因素 对不良文化管理不到位。不良的文化环境对未成年人犯罪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暴力、色情、黑社会等内容的游戏卡、网卡、书刊杂志、影视作品在各种影视厅、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娱乐场所到处都有。未成年人长期沉迷于这些场所,产生模仿心理从而走向犯罪。有些未成年人长期痴迷于网络,由于缺少上网费用,而实施抢劫、盗窃等犯罪;政府对未成年人的管理严重缺位。辍学、待业的未成年人在社会上放任自流,根本处于失控状态,政府有责任对他们加强管理,目前国家没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机构,负责对离开

11、学校的这局部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一遇不良因素的诱惑他们就会误入歧途。各地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多是无人、无编、无资金的“三无机构,为民间社团组织,会长多为当地司法部门领导兼任。 三、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建议 (一)完善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 1999年我国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已过2023年,随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开展变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现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型的趋势。闲散未成年人、离异家庭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较高,农村留守未成年人、流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增多。随着互联网的开展,未成年人的网络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现有法律、法规有的线条过粗,规定过于笼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12、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建议修订和完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规定,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内容相衔接,并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增强法律的强制性和可操作性。 (二)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司法保护 一是实行暂缓起诉制度。对于已构成犯罪,罪行较轻不宜直接作出不诉决定的未成年人,可以责令他在一定时间段内履行一定的义务劳动,他完成了这种义务,就不再追究他的刑事责任;二是审判时适用简易程序并尽量减刑。尽量少判监禁刑,把更多的未成年人罪犯放到社区进行改造和矫正,给他们更多的改正自新的时机,减少社会歧视;三是建立“前科消灭制度。通过一定程序注销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从而恢复他正常的法律地位。使未成年犯罪者能顺

13、利地回归社会,重新做人,为他的升学、就业、参军创造更公平的时机。 (三)发挥学校的重点教育作用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工作效果列入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地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学校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学校应对未成年人进行社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在他们思想深处牢牢筑起抵御社会上消极因素侵袭的大堤;学校的法制教育须长期化、制度化、科学化,学校应当设置法制教育必修课并纳入教学方案,切实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采取积极措施和帮教,不要把“双差生推向社会犯罪的边缘。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矫治

14、有心理障碍学生,减少意外事件发生。 (四)重视家庭预防的作用 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道路,家庭的责任不可推卸,必须从家庭中开始强化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预防。倡导和鼓励各级妇联组织、共青团组织、各地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长自身素质,使家长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以身作那么,强化家庭教育功能,重视家庭教育。给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发现子女有不良行为,对其进行管制和约束。对子女的任何越轨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制止,不能姑息纵容,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防止走向歧途。同时,父母对子女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寻根溯源,

15、寻求国家和社会的帮助。 (五)加强社区教育,优化外部育人环境 加强失学、失业、失管状态的闲散未成年人的管教工作。对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父母双亡家庭子女、父母均外出家庭子女、单独外出打工的未成年人及辍学的未成年人,社区应负起责任,成立帮教小组,想方设法切实解决未成年人再就学和就业问题,关心他们的生活,注意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施教,预防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做好被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人罪犯的帮教工作。社区应建立相应的帮教机构,实行对口管理,组织未成年人罪犯参加社区的公益劳动,通过实施人性化的惩戒到达改造的目的。社区应注重解决未成年人中“两劳释放人员的就业问题,认真执行“不歧视,给出路的政策,稳固改造成果。 (六)铲除诱因,净化社会环境 社会都应共同参加,齐心协力,采取堵疏结合的方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各职能部门要在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协调合作,各负其责,依法严惩卖淫、嫖娼、赌博等犯罪活动,加大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社会文化场所的监督和管理,坚决查禁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迷信活动的出版物、网站,铲除毒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文化。严格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严禁网吧、游戏室、录像厅出现在学校周围,使未成年人远离这些场所。新闻媒体要落实节目审查制度,杜绝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内容的节目进入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