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推荐 根据常委会工作安排,今年3-5月,市人大农经委、农经工作室会同研究室和政府有关部门围绕全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调研组召集市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局、劳动局、畜牧办、统计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先后到长清、平阴、商河等5个县区听取政府部门工作汇报,并通过实地观察、调查问卷、走访交谈等形式,深入6个乡镇、14个村、30余户农户开展调查,广泛了解情况,认真听取意见;局部县(市)区人大根据市的统一安排,实行上下联动,在本区域内开展了调研活动,并提出调查报告。4月中旬,常委会领导和局部驻会委员也专门到XX县区和XX县区进
2、行了调研观察,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现综合调研情况,提出如下报告: 一、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自去年来,我们xx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关于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大宣传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本乡实际,积极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全乡干群的共同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去年实施的道士塘、越溪、南庄、山上应村四个村中二个整治村顺利通过了达标验收,其余两村正在整改。今年新创立的大林、小林、下盘三个村,正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主要突破口,狠抓创立工作。回忆一年多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
3、方面工作: (一)健全组织订规划。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越溪乡成立了由乡长马贤茂担任组长的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发动、规划编制、协调指导等工作。做到任务到村,责任到人。成立村庄规划工作组,负责规划工作,落实了编制8个创立村的整治规划,做到科学合理,重点明确,方案标准,布局得当。 (二)宣传发动造气氛。我们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全乡共召开各类会议8次,张贴标语265张,宣传图片132张,刊出黑板报16期,
4、乡宣传报道组进行跟踪报道,在全乡范围内营造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气氛,有力地推进了我乡新农村建设工作进程。 (三)分类指导定制度。为切实做好我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创立的8个村针对各村实际,一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一年多来,在村级资金比较薄弱的根底上,全乡投入专项资金464万元,共撤除简易棚屋52间,撤除危房及断墙残壁45处,硬化道路30240平方米,清理河道1200米,新安装路灯116盏,新增绿化面积187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通过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根本上到达了硬化、净化、亮化、绿化标准,主要河道根本实现无杀草、无漂浮物,村庄面貌有了一个改头换面的变化。另一方面加强
5、教育,提高认识。在整治的过程中,我乡注重对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为更好地美化家园牢固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如下田村村干部积极充分护绿使者,花木的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他们全包了。此外,建章立制,稳固成果。在环境整治的根底上,为了使环境整治落到实处,各村相应成立了卫生、绿化、养护组织,同时建立了管理制度,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如下田村建立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厕所管理制度、家庭卫生制度、绿化公约等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通过环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撤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
6、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气氛。 (三)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阔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 (四)村班子号召力、战斗力、凝聚力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通过各项方案的实施,进一步表达了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在各项实事工程的建设中,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村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 三、存在问题 1、乡、村资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创立更大的成绩是一个难题; 2、局部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3、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存在不平衡性。 四、几点建议 1、强化干部队伍素质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抓好落实;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责任机制; 3、稳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经济开展; 4、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立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5、加大政府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为各村的经济开展起助推器作用。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