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龄产业开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在国民经济快速开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我国的老龄人口也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202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1.4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11%,显现了老龄化社会的突出特征。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到达3.1亿,占总人口比重20.42%,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高达4.37亿,到达人口总比重的31.2%。“未富先老的老龄化形势对经济和社会开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老龄人口的迅速膨胀以及社会化和市场化的不断开展,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汹涌而至的“银发浪潮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日益膨大的老
2、年消费群体又为老龄产业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老龄产业的开展将不仅有利于老龄问题的妥善解决,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整个第三产业的开展,提高其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开展老龄产业会创造一大批新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和再就业压力,促进人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从而有利于经济开展和社会稳定,因而研究目前我国老龄产业的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此根底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老龄产业开展的理论根底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直接压力,首先反映为沉重的社会养老负担,到目前为止,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仍主要偏重于老龄人口的养老保障上,然而随着老龄人口规
3、模的激增,需求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老龄产业的兴起和开展将成为必然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针对老龄产业领域的研究开始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老龄产业,也称“银色产业,是以产品消费对象的指向性类群作为界定的依据和标准,从第一、二、三产业派生出来的新兴的综合性的特殊行业,是专门为老年人生产和提供产品和效劳,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的各行业的集成或集合。其开展的最终目标是“五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龄产业实际上就是因为老年人的“五个老有需求满足而必然产生的市场供应体系。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学者在论述老龄产业时都认同老龄产业的兴起是人口老龄
4、化的开展的必然结果,是适应老龄社会到来的产物。老龄社会与以往人类所经历的年轻型或成年型人口结构社会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养老问题更加凸现。传统家庭式养老模式或国家福利性养老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开展的需要,社会化养老作为一种通过市场整合.优化社会资源的模式,不仅是西方兴旺国家在总结经验教训根底上做出的明智选择,也将是大多数通常保有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不兴旺国家和地区的必须选择。开展老龄产业是老龄社会中社会资源倾向老年群体,或者说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日益增加的老年群体的需求将影响整个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老龄产业必然适应这一趋势而产生与开展。老龄群体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局部,老龄产业存在的合理性就在于为
5、老年群体提供符合老年人特殊需要的产品和效劳。 需求是市场存在的前提,产业的产生和开展是以市场的需求为原动力的,即市场需求刺激产业的产生与开展。当市场开展到一定规模即形成一定市场体系时,一个产业就形成了。市场是由人口、购置力和购置愿望三要素组成的统一体,老龄产业的产生与开展取决于由老年人口规模、老年人的购置力水平和购置欲望所决定的市场需求。同时由于老年需求的特殊性,老龄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更加复杂。开展老龄产业就是借助产业形式,利用市场机制高效配置社会、家庭与个人的养老资源,满足老龄群体的养老需求。开展老龄产业必须考虑老龄化社会的背景:老年人口增多是老龄产业赖以开展的最根本的社会根底。但是,依据市
6、场理论和产业理论推导,老龄产业并不是人口老龄化出现之后才产生的,而是老年群体存在时就开始了。尽管规模和范围不明显,但可归属于老龄产业的雏形。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龄产业开展的迫切性也随之加剧。 二、我国老龄产业开展分析 1.开展我国老龄产业的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且增长速度快。加之我国人口出生率多年来的明显下降,更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随着老年人口基数的快速攀升,必然导致老年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这就为老龄产业市场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从购置力来看,目前我国老年人的总体收入水平和储蓄水平偏低,加上尚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老年人有支付能力的
7、消费需求。然而,在一些经济兴旺的省市和地区,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已相当高,可以满足高层次的需求。此外,由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速快且有老龄人口高龄化的开展趋势,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即使维持现有的、较低的消费水平所产生的购置力,也足够支撑老龄产业的扩大和开展。而且,统计资料说明,我国政府用于退休金的支出也正在逐年增加。因此,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老年人口整体收入水平也在稳步提高。老年人口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显著增强。 就消费倾向而言,老年人消费需求广,购置欲望强。一方面由于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变化,老年人对医疗保健、老年食品、老年服装、照料护理等老年人用
8、品及劳务提出了大量需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开展以及方案生育的政策影响,家庭养老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继续推行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一对夫妻养4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4:2:1结构型家庭甚至一对夫妻养更多老人和一个孩子的“多老人结构型家庭越来越普遍,并有可能出现60岁老人照顾80岁老人的“纯老户。现代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仅靠血缘关系缺乏以提供老年照顾,老年人及其家庭对社会化、专业化与市场化需求的增加是一种必然趋势。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人口规模的增加与老龄人口高龄化的开展,以及由此导致的家庭结构的变化,养老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成为老龄产业必要性的客观根底。
9、 我国老龄人口始终处于相对量急剧增长和绝对量迅速膨胀的状态,老年人日益成为社会最庞大的消费人群。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提供的一组数据,2023年我国老年人的消费需求总量约为6000亿元,2023年将到达1万亿元以上。另有资料显示,50年内,我国老龄市场需求总量将到达5万亿元。人口结构变化状况及趋势必将通过消费结构的变化引致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动,从而要求产业结构作出相应调整。老龄产业的兴起和开展必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我国老龄人口需求,无论是在规模、结构方面,还是在数量、质量方面,都会为我国老龄产业提供极其广阔的开展空间。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来势猛、增速快以及“未富先老的特点,老龄
10、产业的开展任重而道远。 2.我国老龄产业开展的根本现状 与老年消费群体巨大的需求相对应的是我国老龄产业市场的冷清。据统计,目前我国市场上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还缺乏1000亿元。甚至形成了“厂家不愿做,商家不愿卖,消费者无处买这样一个怪圈。我国的老龄产业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开展严重滞后于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老年消费群体的巨大需求。 首先,在老年效劳业领域,目前专为老年人提供效劳的设施严重缺乏,效劳的项目和内容不全,效劳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老龄效劳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是滞后中的滞后。老年人对效劳需求依次排名为护理效劳、医疗效劳和生活效劳等。其中,养老机构是目前我国为老年人提供护
11、理效劳的主要机构。据调查,全国约有5%的老年人有人住养老机构的愿望和需要,并且随着人们养老观念的转变,这个数字会逐步增加。但是,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总床位数尚缺乏老龄人口总数的0.9%,供需严重不平衡。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膨胀和预期寿命的进一步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又呈现老龄人口高龄化的特点,高龄老人(85岁以上)越来越多。随着家庭规模的日益小型化,家庭照料的人员也减少。这加剧了社会对医疗效劳和生活效劳的需求。而由于养老制度的公益性特点等原因,市场如何进入仍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其次,老年用品市场开展滞后。我国老年人的整体购置力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开始转变,老年用品市场的需求日渐强烈,但是老年用
12、品却供应短缺,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特殊生活用品,如老人床垫、手杖、轮椅等以及辅助商品如老花镜、助听器、假牙、假发等,即使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也很难找到老年消费晶专卖店,即使有一些,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保健型、方便型、舒适型的商品也少之又少。上海、广州等地的调查说明,在吃的方面,除了保健品,老年人所需的低糖、低盐、低脂食品等属于自己的专供商品难以找到。在穿用方面,市场上的老年人服饰要么没有,要么颜色晦暗,款式陈旧,号码不全。目前市场上适合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各种产品寥寥无几,老年用品市场开展滞后。 再者,在老年休闲文化领域,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娱乐场所主要是在家里、马路上和公园里,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年
13、人闲暇时间充裕,可自由支配收入高,老年人在娱乐健身、绘画书法等方面的精神追求和个人文化开展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专门针对老年人休闲娱乐市场的潜力巨大。据旅游部门统计,我国每年老年旅游人数已占全国旅游总人数20%以上。2023年,我国老年出游人数到达全国出游总人数的25%。文化需求方面,目前全国老年大学已达2万余所。但相对于不断膨胀的老龄人口,这些数字尚缺乏道。 老年理财业,作为一种新兴的老龄产业,刚刚起步。我国局部老年人除日常消费外也积累了一局部资金,客观上有理财的需要。同时,我国实行的根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是“低水平、广覆盖,这就要求个人还要为自己将来的养老负责,对用于养老的资金进行科学管理,这
14、也是老年理财业兴起的根本原因。随着金融日益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老年理财需求也日益增加。老年理财产品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更加注重稳健性、防御性以及操作上的方便性。目前市场上理财产品众多,然而,传统的银行储蓄和国债仍是老年理财的主要选择,针对老年理财特点的理财产品仍待进一步开发。 三、制约目前我国老龄产业开展的因素分析 造成这种状况,笔者认为,问题是多方面的,既有老龄产业市场本身的特殊性,也有投资者对老龄产业市场认识上的缺乏,还因为养老体制和政策导向缺位致使投资者望而却步。 1.老龄产业市场本身的特殊性 中国老龄产业市场具有特殊性。首先,老年人的需求、收入水平和收入来源稳定性、消费倾向、消费
15、行为等方面都具有与其它年龄段人口不同的特点。其消费特殊性可以概括为多样化、平稳化和退行性。多样化是指老年人的需求特征较其他年龄结构人口更加趋于多样性,其需求个性化比拟强,特殊要求比拟多。平稳化是指老年人消费范围一般比拟狭窄而固定。随着经济状况的逐步改善和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老龄人口趋向高龄化,其需求的多样化和平稳化特征将更趋明显,同时,其外部依赖性增强,需求在多元化的根底上趋于专业化。退行性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购置力在逐步减退。但是,随着老年人储蓄的增加和老年理财业的开展,老年消费的退行性特征有望逐步趋于平缓。 其次,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的显著差距短时期难以改观。农村收入水平低,养老保障、医
16、疗保险等资源也相当匮乏,加上市场观念相对贫乏,这种状况限制了农村老龄市场的开展潜力。而且,与大多数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其城镇老龄化程度高于农村不同,我国老龄化开展城乡倒置。根据2023年公布的“五普数据,按常住人口计算,城镇的老龄化水平为6.30%,农村却为7.35%,即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且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这种状况将日益加剧。由此,农村老龄市场的难以开拓也严重制约整体老龄市场的开展空间。而即使在城市,养老保障水平也仅限于根本层次,难以满足老年人口各方面的需要,老年人口的潜在需求难以实现。 此外,受家庭养老及勤俭节约等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影响,老年人口的社会养老意识以及消费观念也没有完全市场化。这些都制约着老龄市场的开展。 我国老龄产业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老龄产业具有微利性和收益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