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当前湖北农村经济开展的因素及对策思考 一、影响农村经济开展的主要因素 (一)农业生产方面 1、耕地减少,土地承包缺乏灵活性,不便土地合理流转,导致农村纠纷不断。一方面,城镇化、工业化和公路建设征用了大量土地,而土地补偿或土地置换不到位,从而导致人地矛盾十分突出,村组干部也无能为力。另一方面,土地承包缺乏灵活性,不便土地合理流转,导致农村纠纷不断。主要原因一是前些年种田效益太低,有些农民自动放弃承包地,村里采取搭配承包、集体协商转包、拍卖、引进劳力耕种等形式重新承包给他人,或随意转移给别人,导致现在在农业形势好转的情况下土地原承包人与新承包人发生纠纷。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了土地承包权、经
2、营权和土地使用性质(耕地变鱼池等),引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三是侵占农民承包土地,不按有关政策和协议及时足额给农民补偿引发纠纷。四是土地分配不公或合村并组后农民承包土地悬殊过大,人地矛盾突出引发纠纷。 2、耕地土壤肥力明显下降,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增加,导致种粮本钱高。以XX市为例,XX市农家肥亩均施用量由最高年1976年18担,减少到目前的2.3担;绿肥种植面积年均减少3.2,到目前仅有28万亩,仅占农作物总播面的3.4%。与此同时,化肥施用量成倍增加,2023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到达22.15万吨,比2022年增加1.16万吨,增长5.7%;由于化肥的过量和失衡使用,有机肥的投入缺乏,土壤
3、未能有效实行综合植物营养管理,导致土地有机质含量低,养分失调,地力减退,耕地质量下降。目前,该市耕地中有机质含量为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化肥分配和使用也不平衡,氮磷比例失调。有关部门试验结果说明,该市在现有生产条件下,氮磷比例以10.7为宜,而实际情况为10.58。 3、高素质劳动力的外流不利于农业生产。现在从农村转移出去的劳动力绝大多数是年轻力壮,有一定文化的人,而留在农村的往往是老人、妇女和文化程度较低,没有专业技能的人。由于这些人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4、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本钱上升,阻碍了农民收入增长步伐。从3300个农户家庭经营状况看,尽管第一产业产出
4、总量人均增加175.2023元,增长6.6%,但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本钱上升,影响了农民纯收入增长幅度。2023年湖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15.1%,比同期第一产业收入增幅高出8.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农民人均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增加273.00元,比2022年上升35.7%,其中第一产业生产费用支出人均增加220.81元,增长31.3%,占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增加额的80.9%。2023年湖北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平均每百元支出收入为304.59元,比2022年的375.2023元减少70.51元,下降18.8%。扣除各项生产本钱后,农民人均从第一产业得到的纯收入只有1838
5、.60元,比2022年减少15.52元,减幅为0.8%。 5、农业根底设施仍然脆弱,抵御风险能力低。据有关部门的资料,XX省大中型泵站主电机和水泵老化率在60%以上,有的根本属于淘汰产品,渠道建筑物老化率在40%以上,灌溉能力下降。如XX市2023年持续数月的春夏旱灾至6月下旬全市水稻尚未插播面积约15万亩,占上年水稻总播面的6%;已插播而干旱严重的约120万亩,占已插播面积的48%。 6、农业技术效劳功能滞后。一是经费缺乏、基层农业信息技术员少,高素质的农技推广人员少,无法大范围推广农业新技术。二是推广手段落后。一些农技人员主要凭借感性和经验搞推广效劳,缺乏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和分析仪器,特
6、别是开展高产稳产粮食,需求矛盾更加突出。 (二)畜牧业方面 一是重大动物疫情影响。2023年11月上旬,农业部公布我省XX县区等地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我省禽类鲜活产品价格急速下落到谷底,一些地方的活禽市场交易停止,产品积压,鸡苗被迫毁弃,流通受阻,全省30%的规模养殖场(户)的蛋鸡、蛋鸭、肉鸡、肉鸭饲养量和收益遭受了沉重打击,这一影响至目前还在延续。 二是畜禽产品价格下滑,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生猪:国庆节后肉猪价格由以前的每公斤8元以上下滑到每公斤7.2元,个别地方降到每公斤6.4元,猪粮比价跌破1: 5.0的临界点,跌落到1: 4.6;到11月下旬,生猪价格上升到本钱价附近运行。这一次
7、生猪价格较大幅度的波动,对生产开展造成了两个影响。一是影响到养猪效益,在生猪价格急剧波动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一些规模养猪场(户)的养猪生产处于亏本状况,使一些意向开展养猪的投资者放弃了投资方案;二是挫伤了多数生产者填槽补栏的积极性,直接涉及到下一年的开展后劲。家禽:禽流感发生以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定的恐慌,致使禽类产品价格下跌,市场滞销,产品积压,生产受阻。目前,消费水平虽有所恢复,但仍不能到达疫前水平。 三是生产本钱上升,经济效益下降。据3300户调查,2023年农民人均畜牧业总收入比上年增长14.8%,但人均畜牧业生产费用362.1元,比上年增长41.2%,比总收入的增长幅度高26.4个
8、百分点,来自农户畜牧业的纯收入减少了4.6%。 (三)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依然存在 据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1月2023日前后对20230个农民工调查,2023年有27人未能领取到全额工资,占被调查农民工人数的27%。20230位农民工应发工资20236.4万元,被拖欠8.7万元,占应发工资额的8.2%。建筑业、制造业拖欠工资较重,效劳业相对较好。农民在省内打工无论工资额,还是兑现情况都不及在外省打工。湖北农村外出劳动力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的占21.6%,参加劳动保险的比例为2023.4%,绝大局部没有签订用工合同,给业主拖欠农民工工资留下了余地。 (四)农村市场仍存软肋 一是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
9、,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需要。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十分薄弱,商品双向流通渠道十分不畅,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还很突出。导致农村商品流通本钱高,农村市场监管工作薄弱,使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农村未能有效地发挥。 二是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快,农民消费不经济。据统计,2022年至2023年全省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涨幅已连续两年高于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过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近年来中央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实际效果,增加了农民增收的难度,对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三是市场秩序不标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食品平安问题比较突出,对人民
10、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平安造成威胁。 (五)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收入增长不平衡的问题仍很突出 尽管从总体上看,2023年湖北农民收入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但地区之间、农户之间以及城乡之间收入增长很不平衡。一是地区之间收入增长不均衡。增长最高的XX市人均增收到达386元,增幅达9.8%,增长最少的恩施州人均仅增收50元,增幅只有3.1%。二是农村内部农户之间收入增长不平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2022年我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2975,2022年为0.320231,2023年扩大到0.3140。湖北在1985年农户中20%的高收入农户与20%的低收入户的收入之比为2.68:1(以低收入
11、农户为1,下同),2022年到达4.45:1,2022年为4.64:1,2022年为5.06:1,2023年到达5.31:1,这说明农村上下收入群体的贫富程度进一步加剧。三是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从湖北城乡居民收入比来看,2022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为2.78:1,2022年为2.85:1;虽然2022年缩小为2.78:1,但到2023年二者的比率又跃升到2.90:1,差距再次扩大。 二、对今后农村工作的几点建议 虽然2023年我省农村经济总体形势还不错,农民收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农村一些薄弱环节仍然存在,已经影响到了农村的全面开展。而且2023年农民现金收入增
12、幅呈现出明显的高开低走的态势,第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未扣除生产本钱)同比增长26%,第二季度同比增长23%,第三季度同比增长17%,到第四季度同比增长幅度已下降到9.5%,这与2022年的低开高走态势形成了明显的反差。这是农产品价格普遍走弱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全面上涨两个因素同时出现,导致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从政策中得到的实惠被过高的生产本钱所侵蚀的结果。而且随着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继续扩大,收入增长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协调开展的不可无视的因素。为此,我们建议: (一)逐步落实好统筹城乡协调开展的国家政策,大力改善农业开展的各种环境和条件 要立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
13、全局,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开展中统筹部署,把农村社会事业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安排,把农民增收放到全省人民共同富裕和新农村建设中统筹考虑,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持续健康开展的长效机制。落实好“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降低城市门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在政策和体制上保护进城农民的合法权益。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将中央的农村税费改革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到千家万户,不断提高农民理解政策的水平,增强农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意识,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在全省形成城乡互动、工农互动的良好局面,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城乡共同开展和进步的和谐湖北。 现阶段粮食补贴政策是一把双刃剑,一面是
14、极大提高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另一面却不利于农业的产业化与规模化经营,均化了农村经济开展的总成果,因此,要注重农业生产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开展。一是要进一步标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价格、质量等问题的监管力度,从而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和经营本钱,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二是加大农业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率。水利是农业开展的命脉,对水利设施的建设应常抓不懈。三是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扶持开展农业机械化的政策,加快开展农业机械化,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大力开展农村非农产业,
15、促进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 当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依然不充分,主要原因:一是农民外出务工信息不灵,缺乏对劳务市场用工信息的了解;二是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素质总体不高,就业受到各种限制;三是我省农村二三产业开展步伐不快,对充裕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四是全省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偏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因此,一是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均衡开展。二是大力开展民营经济,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村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能人兴办各种类型的个体私营企业和组织,彻底打破所有制界限,对现有乡镇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改造,经营方式实行多元化,提高乡镇
16、企业对农民工的吸纳能力。三是要继续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各级政府特别是经济欠兴旺地区的县乡政府要把劳务输出作为最快的富民产业来办,提高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奉献率。针对劳务经济开展中的问题,重点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成立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办事机构,从组织上保障农民工利益。XX县区在全国2023个省市劳务输出基地设立了务工者维权效劳办事处,选派了2023名懂政策法规、事业心较强的工作人员常驻办事处,负责调查处理当地务工经商人员发生的劳务纠纷,配合务工者所在地的劳动保障部门维护务工经商人员的合法权益。并将常用的劳动保障法规条文编印成宣传册和宣传单为打工者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咨询效劳。该县还设立了侵权举报电子信箱、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