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法律体系评估刍议范文.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774294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法律体系评估刍议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法律体系评估刍议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法律体系评估刍议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法律体系评估刍议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法律体系评估刍议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道酬勤法律体系评估刍议: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有法可依从事实上已经得以实现,接下来的主要工作是对整个宠大的法律体系的完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法律评估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学界对这一问题多有探讨,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法律评估工作无疑会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法律评估面临的几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关键词:法律体系 法律评估 国家主导 利益相对人作者简介:唐秋晨,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与行政法学。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23)09-001-02法律评估,学界也有称法律评价或称之为法律绩效评估,虽名称不一,但是所

2、指大体相同,都是指一定的主体通过系列方法和途径对现行法律运行和实施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评估,收集反响信息,为法律的立改废提供意见和参考,以此不断地完善现行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在学界对一问题的研究颇多,如立法学。笔者的写作正是在我国现阶段法律体系的新时期,即初立时期,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立法者或评估者需要解决整个法律体带来的新问题和一如既往的单个法律完善的局部问题。本文选取了几个与法律评估密切关涉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法律评估把握有所裨益。一、法律评估之法律体系评估通过法律评估可以使立法更加科学,合理,使我们制定的法律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开展的需求。在我国法律尚不是很完备的情况下,在进行每一部法

3、律的制定中,首先要进行调研,然后拟出草案,经过讨论,通过,最终制定正式的法律法规,经过几年的适用之后,根据返馈的意见对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从我国近几年的立法来看,根本上是这样一个反复完善的过程。与过去对某一部法律法规进行评估和完善不同的是,现在的对象是一个庞大的整体,即整个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是局部、单一的法律,而是整体、多部法律法规。随之而来有三个层面问题需要应对:其一,需要评估法律与法律之间是否契合。包括新法与旧法、实体法与程序法、上位法与下位法、国家法与地方法。其二,需要评估法律部门之间是否契合;其三,需要评估整个法律体系是否与整个国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系统相契合。随着各单行法律的陆续完

4、成,整个法律体系呈现在立法者的面前,成为其主要面对的对象,此时,上述面临的第三层面的问题成为法律评估者最需要关注的地方。在法律体系形成之前,如果我们发现社会存在着秩序和稳定问题,或许会归罪于无法可依。时至今日,法律评估者可以窥其全貌,可以全方位地评估其实施的具体情况,发现漏洞。首先,评测整个法律体系中有哪些规那么对于社会不可缺无,哪些规那么形同虚设,哪些需要调适等等。其次,整个法律休系在社会系统的作用如何,是否不可替代。再次,整个法律体系与我国的文化系统是否匹配。例如调解机制在解纷中已然遍地开花,在民诉、行诉甚至刑诉和仲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与我国文化特质不无关系,法律体系的文化适应性将又是

5、摆在法律评估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二、法律评估之国家主导那么面对新形势,法律评估面对新的挑战,到底由谁来进行主导评估时,学界有诸多观点。基于特定的条件笔者认为,现阶段由国家进行主导的可行性较大。当然这里所说的国家并不是政府,而是指立法机关。通常意义上讲,国家主导就是政府主导,从控制的人力物力来讲,政府具备了这个方面的优势。首先,法律法规由立法机关制定,如果让政府来评估,就会形成政府权力的过度集中,既是立法主体又是执法主体,还是评估主体,这种评估无法保证客观公证,所以这种国家主导的评估只能是立法机关的评估。由国家主导来进行法律评估在现阶段有其必然性:一是法律由立法机关制定,立法者对制度法律的目的是最

6、清楚的,在法律评估过程中对所反响的信息可以作出合理的取舍。因此由其进行评估最为便利;二是立法机关具有中立性。代表国家行使立法权,自己并不是适用法律主体,所以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法律的客观公正性;三是法律评估是法律制定之后一项连续性工作,在我国立法主要是由人大及人大常委会来完成,法律的解释和修订也是由人大及常委会来完成;四是由人大及常委会进行法律评估可以让法律评估的法律意见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进入到法律修订和法律完善程序中来;五是特定时期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远没有到达完备的阶段,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磨合还需很长时间。因此,立法者的法律评估不宜交由其他主体来完成从而打断

7、这一法制建设的渐进过程。当然,像一些法制建设比拟健全的国家大力引入社会公众或社会团体来进行法律评估对现阶段的我国来讲显然为时尚早;六是我国法制建设本来就是国家主导,在法律体系根本形成之前,每年人大都有大量的法律制定任务和立法规划,法律评估是立法的后续延伸,是国家主导法制建设一个重要局部,这也能从根本上保障评估结果的权威性和合法性。立法机关作为一个中立机关,没有理由拒绝社会公众参与,而且我国立法制度中本来就是允许公众参与的,立法者和法律评估者出于完善法律的目的而采纳公众或是社会团体提出的意见系正常之举,没有动机去阻碍这种做法。然而主张社会公众参与主导的法律评估却事实无法具备上述国家所具备优势条件

8、,没有能力去完成法律评估这项庞大而系统的工作。社会团体由于其所属行业的局限性和地区性,当然地没有巨大的物质条件和时间条件去做完法律评价这样一项具有专业性和连续性的工作,所以就更不用说是法律体系形成之后了。还有值得注意一点是,社会公众的法律评价或是新闻媒体法律评价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基于不同利益立场的角度会作出片面的判断,另外,由于法律越是细分,法律越是专业化,加之法律知识的缺乏,一般公众对法律如果没有亲身经历难有确切的认识的,一般只能停滞于感性的带着片面性的评价或评论,特别是新闻媒体,为各种利益所左右,所作报道为了吸引公众眼球,适应读者的阅读需求,报道有违法律常理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这些意见的

9、可采信度是不高的,这也是笔者在下文提出应充分关注利益相对人的意见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法律评估之利益相对人在进行法律评估的过程中,获取最准确的立法反响信息的渠道非常多,有法学专家、学者及法律实务工作者意见,有人大代表意见,有公检法系统意见,有民众上访意见,有执法机关意见,还有公众媒体舆论等等,而在对众多的意见进行筛选的过程必须解决两个过渡性的问题。首先,法律必须是便于执行的。这个问题之所以居于首位,是因为实践中往往被无视掉,只关注了最终的实体结果对法律规制的对象是否合理。而无视了法律实施的一个重要过程,即执法过程,包括司法机关的执法过程。我国实行依法治国,至现阶段,法律已然非常细致化,绝大局部法

10、律分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进行执行适用,如果法律不便于执行,法律的作用是不可能发挥出来的,法律有被搁置的可能,不可能作用于相关的权利义务主体者,无法保护各种相应的法益。基于此,法律评估者对执法者的意见应给予充分关注。特别是授权了大量行政立法权情形下制定的行政性规那么更需要充分关注,加强监督,提取出适时的法律意见,在适当时机制定相应的上位法律予以规制。其次,法律必须关注利益相对人的利益和感情接受。对众多法律反响意见中,评估者应充分关注利益相对人的诉求,法律假定人性自私,那么只有利益相对人最直接最深刻地感受到法律的规制。具体来讲,这样的假定应是合理的,犯罪分子对其所触犯的刑律的切身感受比新闻记者的报道

11、更具可采性;行政处分的相对人对其被处分的利益诉求比一般置身事外的公众、专家的反响意见更加真实而具有更强的可采性。究其原因,就是利益相关置身其中才能真正感觉到法律的真正形态。只有这一局部的法律反响意见才最接近真实,利于法律的完善。四、法律评估之利益平衡假定立法者、评估者是公平的正义的,那么法律评估最终能否提炼出合理的完善提案和意见,取决于它对法律平衡术的把握。它之所以要把握平衡,在于如果没有平衡,法律就会偏向于某一利益主体,造成巨大的不公平,此时正义消失怠尽。所规制的社会关系失衡,某一方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渐成严重之势而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那么这样的立法、法律评估就是失败的,其本来的目的无法得

12、以实现。如侵权责任法中多处举证责任的倒置,包括医疗事故、环境侵权等;刑事诉讼法中给予或聋或哑等限制行为能力人、未成年人和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指定辩护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侵权责任法赋予了消费者向销售者和生产者的赔偿请求权;还有最新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如此种种,可以看出立法不断地从多个方面对各种利益进行平衡。对弱者加强保护以使强弱两者之间到达一定的平衡。当然,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这种平衡不仅仅是某部法律的平衡,还包括整个法律体系的平衡,而且这种总体上平衡变得越来越重要。首先,从立法权的纵向分配上,国家法与地方法的平衡

13、至关重要,国家法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适用,地方法只能在国家法没有规定且国家授权地方进行立法的情况下方可进行立法。其次,从立法权的横向分配上,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最高院、最高检之间应有一种良性的平衡和互动,居于某些法律问题的专业性,行政机关、最高院、最高检以制定行政法律标准文件和司法解释的形式拥有了局部的立法权。从我国的法制实践来看,立法权在分流之后没有回归,在法制实践中,对人们生活的现实影响最大是非立法机关制定的规那么,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细化法律的行政法规、规章、条例多于法律,并深刻地影响着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每年最高院、最高法出台的司法解释更是多而杂,而且多有重复,立法机关理应在适用

14、一段时间后将其清理、归类、整合出台正式的明确的法律。而在现实中表现出立法权没有回归,回复到正常的应然状态:分流一定立法权之后由非立法机关制定规那么适用一段时间之后,立法机关在恰当的时机就应该制定正式的法律文件予以规制。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讲立法机关的立法权被条块分割,其立法权分流后没有回归,致使其监督作用大为削弱。由于这种立法权的分流导致立法在事实上的多元而使法律体系难于统一,由此造成了最大的不平衡。五、结语笔者就法律评估的几个相关问题展开了一些探讨,认为在新时期法律评估工作将在法律体系根本形成的根底上进行,主张由国家主导进行法律评估,并从多角度进行了说明和阐释;认为法律评估过程中应对利益相对人的意见有足够的重视;最后,笔者认在法律评价的最后阶段应在平衡好各种层面利益的根底上来完善法律、修订法律。参考文献:1李林立法理论与制度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222李建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立法后评估报告中国劳动2022(5)3李培传论立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4汪全胜制度设计与立法公正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225周旺生,张建华立法技术手册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