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十五年来高校德育社会化研究综述:高校德育社会化研究是高校德育领域的一个前沿性课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高校德育社会化问题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并逐渐走进学术研究的视野。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高校德育社会化的内涵、必然性、存在的问题和实现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深化高校德育社会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德育社会化; 德育理论; 德育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6174 高校德育社会化是高校德育理论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高校德育社会化问题开始走进学术研究的视野。到目
2、前为止,专题或系统探讨高校学者们德育社会化的文献并不多,至今没有见到专门研究此问题的专著。从期刊来看,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从1995到2023年,以高校德育社会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为主题的论文共有27篇。本文就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作以综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高校德育社会化研究的主要问题 1.关于高校德育社会化的内涵 高校德育社会化,也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争论较多,尚无统一定论。归纳起来,对于高校德育社会化内涵的界定,大致有以下几种表述: (1)侧重高校德育适应社会开展的需要米祖
3、旭认为“所谓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化,即重视高校学生教育与社会关系中的社会方面,立足社会本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变得具有社会性。1吴恒亮也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即适应时代开展和社会开展的客观要求,将原来局限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整个社会范围来进行,并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融入整个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充分利用和发挥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及其效能,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开展趋势相一致,并使之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2)侧重
4、高校德育与社会的双向互动代表性观点有高校德育社会化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适应外在社会要求的过程中,在大学生主体的共同参与下改造与开展社会的过程,它表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变化开展保持一致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适应社会开展需要的同时,以学校为主导,借助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过程。“就高校德育而言,其社会化的具体内容主要就是:通过有效的调控高校与社会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德育过程,一方面将高校的德育小环境与社会的育人大环境连通起来,另一方面对高校的德育目标与社会的主导价值目标进行重新整合,进而促进高校与社会
5、、家庭、群众媒体诸领域间的互动过程朝着有利于培育学生全面开展的素质与健康完善的人格的方向开展,在不断丰富德育内涵,拓宽德育途径的根底上,建构一种比较理想的综合育人的高校德育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防止各种教育影响间的冲突与对抗。 (3)侧重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诸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以促进大学生成长和进步为目的,以传导与大学生相适应的社会先进思想和政治觉悟为内容,以主动利用有关社会力量为途径,由社会引发而相关教育者主动适应和运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是指大学生个体在政治思想上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也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
6、适应社会,效劳社会,实现校园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高校德育社会化进行了定义,但是讨论的重点主要还是围绕着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社会化开展的影响,以及高校德育如何参与社会、效劳社会,最终实现育人的目的。但是,仅囿于以上问题来界定高校德育社会化,笔者认为既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刻,应该注重从德育自身的内涵和规律出发来界定高校德育社会化的内涵。首先,社会化应该是高校德育的题中应有之意。高校德育从根本上是效劳于一定的社会开展的,脱离一定社会开展的历史背景,高校德育也就丧失其合理性。其次,高校德育社会化应该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高校德育社会化既是一个适应社会,也是一个改造和开展社会
7、的过程。一方面高校德育必须以社会的变化为根本导向,不断在自身活动内部做出相应调试,与社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另一方面高校德育社会化的最终目的是培育全面开展的、与社会开展相统一的合格人才。最后,高校德育社会化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高校德育本体出发,高校德育社会化包括德育内容的社会化、德育方法的社会化、德育手段的社会化和效劳功能的社会化等。从高校德育的外部环境出发,它要求社会和家庭都参与进来,同心同德才能优化高校德育社会化的效果。 笔者认为,高校德育社会化是指高校德育在主体的共同参与下,以学校为主导,借助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以培养适应社会开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自身和适应、
8、改造与开展社会的实践活动。 2.关于高校德育社会化的必然性 关于高校德育社会化的必然性,研究者在总体框架上认识比较一致,主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只是在具体表述、理解与阐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1)理论依据代表性的文章有陈清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必然性和吴恒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探讨。主要阐述了以下观点: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意识形成和开展的根本规律。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开展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一旦形成先进的社会意识又会影响社会存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
9、育应紧密联系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向社会化方向改进和开展。二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属性的观点。即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在一定社会交往关系中实践着的具体人。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去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开展的规律。1三是马克思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它与外界发生着普遍联系,它的效果如何,同国内外形势、世风、党风、民风、校风、家风等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1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完成这项工程,不单纯是学校内部的事,学校应该主动沟通社会各方面,加强德育的社会化,让德育工作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家庭。1四是中国共产党关于
10、“生命线的理论。“生命线从最初的提出,经过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开展,最终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1的科学论断。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对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起保证作用,包含教育引导、效劳保证、精神动力和思想政治支持。高校德育作为“生命线,其根本任务就是发挥先进意识形态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开展的作用,效劳于党的中心工作。对此,吴恒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道德要求,必须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效劳。五是xxx关于“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根本特征是实践性、开放性、超前性,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开展指明了方向,大大突破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时间,只有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置于开放的环境中来组织开展,立足现实,瞄准未来,拓宽领域,才能增强教育的生机和活力。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