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中学教师应具备法律意识的思考/徐卫东 关于中学教师应具备法律意识的思考 徐卫东 问题的提出,是近些年来不断披露出的“未成年人犯罪、“园丁违法犯罪的案件数量的增加;同时,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核心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但是我国的诸多问题中,“人力资源素质亟待提高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从大教育观的角度看,解决问题的环节不是中学教育一个方面,但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后续队伍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角度,中学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 这些问题引发的思考。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政治文明过程中,中学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法律意识,才能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自己遵纪守法作好表率方面,发挥人民教师应有的作用
2、。本文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依法治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需要符合社会开展方向的高素质人才,而“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高素质人才;这是公理性观点。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下,对“高素质人才定位的诸多条件中,政治法律素质、思想道德品质是不可或缺的必要要件。而培养符合社会开展需要和自身开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有一支自身具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先进思想的,而且能把这种思想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教师队伍;其中教师的法律意识水平的上下,那么直接影响着“高素质人才后续队伍的现代法治观念的形成;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培养。 从我国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的进程上看,中学教师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意识。 一、明确
3、依法获得教师资格并确定自身的法定地位的意识 改革开放后,我们对教师的法律地位的认识,经历了模糊到明确的过程;尤其1993年2023月31日公布的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使全社会对教师的合法地位的认识都有了法律根据。 因此,教师自身更要明确,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法定的一种职业资格制度;教师不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干部,也不是地方政府“官员;教师资格是由国家对符合相应教师资格条件、并提出申请的人员,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认定的资格,属于国家资格性质;教师资格一经取得,在全国范围内不受地域限制,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只有依法取得教师资格、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才
4、能被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批准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聘任为教师。这是公民依法获得从事教师工作的法定权利。但是,教师资格只是公民从事教师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换言之,具备教师资格者只有在被学校依法聘任后,方能成为教师。学校应根据岗位需要,从具备教师资格者中择优聘任。 2022年9月23日,教育部以部长令公布了实施方法,对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作出了补充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是,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属于申请者个人的民事行为,不是组织的、行政行为,更与申请人在什么单位工作没有关系;非依法律规定,任何教师资格认定机构均无权拒绝受理符合认定条件的中国公民的申请;同时,申请教师资格
5、的公民所在单位无权干预。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教育事业进入法制化的、新的开展阶段、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同时意味着,教师的行为不再单纯是道德标准领域的、“糊口养家的手段,教师的行为必须受法律的制约。 二、自觉学习、贯彻、理解、讲授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的意识 中学教师的工作,处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第一线。因此,要想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内容,教师自己就要通过自觉学习,懂得“依法治国的涵义;明确二十一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的根本要求与特征;明确现行宪法(82宪法及三个修正案)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在制度上和对全社会的成员在行为标准上的总体要求;这样
6、才可能在进一步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的根底上,通过对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的正确理解,讲授清楚:“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治理或制约国家权力;“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依法治权、治吏(官);尤其应防止将“依法治国仅仅理解为“政府以法治民,助长权力行使者的专横与腐败。应当明确,政府及其官员首先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对象和客体,然后才是“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即“依法治国第二个层次上的主体;各个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公民(包括教师和学生)和其他组织(包括学校)也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在现代法治精神问题上,中学教师切不可“以其浑浑,使人昭昭。 三、树立平等对待学生及其家长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每位教师都应
7、当明确,教师与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教师在工作中的教育行为,不是行政管理行为,而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义务,相应的与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矛盾,假设要承担法律责任,一般情况下,主要是民事责任。因此,教师不要以“管人者自居。要学会平等对待学生及其家长,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教学关系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尊重上。就是指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根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己开展中的主体地位。一句话,就是把法律所赋与的权利和义务还给学生。 依法“尊重学生,就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就是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学生开展的教育环境。只有教师首
8、先真正依法“尊重学生了,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的意识和能力。 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前提的“尊重表现在。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知识几个方面。 自尊是一个人灵魂中伟大的杠杆,更是“人权意识的前提;不会自尊的人,无法理解“人权。人首先要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和社会,也才能获得外界对自己的尊重,也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教师必须自己懂得并告知学生,自尊应从认识自己开始,从法律上讲,就是公民资格始于何时:零岁;每个人的根本权利都应依法受到尊重,并且每个人都有保卫自己人格尊严的权利。公民的民事权利无法定理由,不被剥夺。 “尊重他人强调“平等。尊重他人,并不是失去自己,是基于平
9、等,依法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实际上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平等待人、老实守信、善于助人,不窥探、干预他人隐私,宽容大度等法治环境的条件。 “尊重社会强调遵守法律“规那么。人的权利和义务最起码的表达就是树立法律意识。遵守法律规那么是尊重社会的底线,因为这是法制社会的基准。权利(权力)和义务(责任)意识是尊重社会的根本内容,没有不承担责任的权力(无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力的责任(也无无权利的义务)。“尊重自然强调依法保护和保护环境,明确“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总之,中学教师只有首先具备了与其教师资格相应的法律意识,自己首先依法办事,自己首先学会平等地“尊重,我国对学生进行的素质教育才能“全面,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的预防,才能减少一个漏洞;培养符合社会开展需要和自身开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有更符合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条件;逐步实现素质教育制度化、法制化的条件 才能更健全。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