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心与教育读后有感 寒假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起初只是出于假期连续教育的作业去完成,读到他从不遗忘同学的生日,还在同同学日时给同学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同学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着同学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番家访时我深深地被他的爱心所震撼;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同学而感到傲慢和傲慢,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根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同学的心! 爱同学就要了解同学。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共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
2、的智力进展,他的思想,爱好,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同学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同学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同学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特殊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同学的心灵往往要比老师纯洁得多,同学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老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有感受的结论!所以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根底之上的,是真正公正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
3、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李老师说:“老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由于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欢快、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假设我们能还他们健康、欢快、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同学相处,只有爱是翻开同学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同学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同学爱戴的老师。 爱同学,就必需擅长走进同学的情感世界,就必需把自己当作同学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终一道防线。我自己是特殊赞同这话的。假设没有爱同学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同学呢?
4、假设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终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同学了吗?自省过后,我觉察自己做得确实不够。身为一名英语老师,由于带7个班,又不是班主任,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经常是这节课进这班教室,下一节又要到另一个班级上课。很少有时间和同学沟通、谈心,所以同学对我也并不是特殊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兴奋,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同学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同学面前的威猛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确定公正的,老师不
5、应自视比同学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同学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疼惜,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疼惜别人。“我们应当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确实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同学最需要关心疼惜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蔼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信任同学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蔼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觉察!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美,热忱的鼓舞,真诚的关心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让我们乐观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期望的种子,以一颗才智之心,仁爱之心,包涵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