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现将我市上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 年初以来,我们按照省、XX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的总体安排和工作部署,围绕开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本着先行试点、循序渐进、分类指导的原那么,组织开展了“十、百、千工程,即抓好12个试点村屯(包括两个省级试点村屯)示范建设、20230个村屯规划和880个村屯整治工作。 (一)全市新农村建设情况。上半年,全市共投入资金4278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在根底设施方面,建设村屯水泥路20230.8公里,占方案的35.2%;砖砌围墙32715延长米,占方案的19.5%;改水、改厕、改厨、改圈567
2、1户,占方案的18.3%;启动了“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建设沼气池20232个,占方案的13.1%。 在村容村貌整治方面,围绕“三清,投工投劳18240个,清理垃圾20264吨,清污泥16888吨,清路障42350延长米。村屯美化、绿化植树30.2万株。 在社会事业开展方面,结合“农村文化共享工程,新建村级文化室29个,占方案的38.2%,新通有线电视1746户,占方案的73.1%,新装 220233户,占方案的51%。深入开展了“平安创立和“五五普法活动,创立村务公开示范村50个,完善了农村救助救济、优抚抚恤、大病救助、五保户供养制度,全市纳入农村“低保户5167户13482人;开展了农村新型合
3、作医疗第二批试点工作,参合农民达16.9万人,参合率达83%。 在开展农村经济方面,按照标准化、专业化、区域化和效劳系列化的要求,以工程和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上半年,全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工程完成投资6.12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农业产业化工程完成投资4.51亿元,同比增长89%。新建宝信稚牛清真食品、金牛饲料养殖公司等农业产业化工程8个,实际完成投资2870万元。重点建设了67个园区(基地),其中黄牛园区34个,优特粮园区11个,中药材园区9个,食用菌园区6个,其它类园区7个,通过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带动了我市五大主导产业的快速开展,全市优特粮种植面积达5250公顷,中
4、药材种植面积达9388公顷,食用菌达1887万袋,黄牛饲养量达11.92万头,林蛙放养量达7.43亿只。 (二)试点村建设情况。全市12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屯共投入建设资金530万元。修建水泥路14.35公里,占方案的40.2%;砖砌围墙27285延长米,占方案的70%;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共计554户,占方案的13.8%;建设沼气池93个,占方案的16.8%。围绕“三清,投工投劳420236个,清理垃圾2875吨,清污泥3738吨,清路障3050延长米;村屯美化、绿化植树4.3万株。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相关市领导为副组长,农业、财政、建设、水
5、利等42个部门为成员的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市编委专门批了7个事业编制,组建了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制定、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工作调度和监督检查。实行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制度,采取了市级领导包乡镇、市直部门和后备干部包村屯的方式,加大协调效劳力度。从市、乡两级抽调了400余人,组成了12个包扶小组分层次对全市179个行政村进行包保,在规划、资金、物质、技术、信息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效劳,配合村屯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先后召开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协调会和现场调度会,具体落实了市直相关部门、各乡镇和试点村镇工作分工及任务。领导组织机构和办公室的建立和组建为我市新农村
6、建设的全面启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搞好宣传发动。利用播送、电视、板报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市电视台专门开设了新农村专栏,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创办了市新农村建设简报,现已出刊11期,通过专栏、简报的形式宣传我市新农村建设在产业开展、根底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在全市营造良好的舆论气氛。 (三)搞好规划编制。为使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方案、分步骤稳步推进,今年年初,我们就对全市179个行政村880个屯的根本情况、根底设施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并建立了档案,在广泛听取乡镇政府及村屯干部意见的根底上,经过反复讨论、修订,制定了市2023-2023年新农
7、村建设规划纲要(草案)和市2023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各乡镇和市直相关部门做了总体规划、经济开展规划和建设规划,现已编制1个乡镇2023个村的规划,有66个村的规划正在编制当中。 (四)组织学习考察。为学习外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防止我市新农村建设出偏差、走弯路,我们组织了市直相关部门一把手,各乡镇(永吉街道)党委书记及其试点村村支部书记参加的新农村建设考察团,赴江西、河北、山东、辽宁等4省11个县(市)21个点进行了学习考察,通过参观学习考察,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珍贵经验,对我市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五)制定扶持政策。为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对龙头企业和产业化基地的扶持
8、力度,市政府专门制定了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和市2023年农民增收实施方案,在市场准入、科技效劳体系、金融信贷、税收优惠、土地、供水供电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扶持政策,市财政专门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开展。同时,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六)争取省包扶部门的工作支持。为得到省级新农村建设包扶部门支持和帮助,我们积极与省国资委、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华大学及红石林业局等包扶单位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对接。省包扶部门对我市新农村建设非常重视,他们屡次来桦了解情况,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协调通钢和吉粮集团等省营大企业具体包扶
9、一些乡镇。联系省通用机械厂帮助我市制作沼气池模具,办理建牛舍用地手续等。 (七)抓好督导检查。实行定期的督导检查,是确保新农村建设按照既定方案推进、取得预期效果有效手段,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制定落实了新农村建设“半月报制度,不定期地深入乡村进行检查督导,重点加强了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跟踪检查,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新农村建设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主导产业支撑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后劲缺乏。由于受我市产业根底、地域环境、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市
10、产业化经营仍处在初级阶段,农产品加工层次较低,产业链条短,主导尚未形成规模、形成品牌,市场竞争能力差,致使全市新农村建设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制约了农民增收。 二是新农村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乡镇试点村屯建设进展不平衡。由于我市市、乡两级财政都很紧张,绝大多数农户收入不高,使得我市新农村建设资金和物资存在较大缺口,据初步预算,全市12个试点村屯需建设资金约2947万元,但缺口资金就达1500多万元,由于受资金的困扰,各试点村屯建设也不平衡,局部乡镇已做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而有些乡镇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环境整治,农村根底设施、村容村貌等方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三是农民的主体意识淡薄。大多数农民存在“等
11、、靠、要思想,特别是在投资投劳方面不积极、等待观望,局部农民没有把新农村建设当作自己的事情,没有认识到最终受益的是他们自己。在根底设施建设、住房建设、新产业开展等工程的投入上,没有认识到他们自己才是主体,个别农民把新农村建设和村容村貌治理当成任务来完成,缺乏主动投入和参与意识,群众参政议政意识差,自我开展的意识淡薄。再加上省级试点扶持资金没有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 四是局部村级组织缺乏凝聚力、战斗力。目前局部村班子尤其是村领导组织和带着群众开展经济,建设新农村的能力比较差。 四、下步工作安排 结合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下步工作安排是: (一)搞好宣传发动。利用现有新闻媒体,
12、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因势利导,通过再宣传、再发动,着力破除局部基层干部群众存在的观望依赖思想,引导他们主动投工、投劳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继续利用我市新农村简报及时报道各乡镇、各部门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在全市上下形成人人关心新农村建设,社会各界广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气氛。 (二)加快规划编制。按照省、XX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要求,加快做好我市省级试点村镇和XX市级、本市级试点乡镇村的三个规划(总体规划、经济开展规划和建设规划)及百屯规划编制工作,规划要有新观念、求特色,继承传统,着眼长远。 (三)抓好包扶工作。制定本市包扶工作考核方法,充分发挥工作队协调各方的作用。积极争得
13、省和XX市包扶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使其真正为乡镇新农村建设解决工程资金和物资、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四)开展县域经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开展现代农业,突出开展优特粮、中药材、食用菌、黄牛和林蛙等五大市级主导产业;积极开展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全力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工程,壮大乡村经济实力。同时,要注重开展冶金、矿产、页岩、水电、建材等县域支柱产业,从而真正做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五)培育新型农民。深入开展“一推双带活动,通过加大“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教育工程的实施力度,增强农民务业、就业和创业的能力,打造劳务品牌,开展劳务经济,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群体。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三创两建活动,解决目前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那些真正有创新意识、有开拓精神、有能力、干实事的人脱颖而出,让新农村建设能人成为村班子领导,让村班子领导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同时,要搞好“村民自治工作,正确运用“一事一议政策,做到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充分调动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基层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效劳、自我建设、自我开展的能力。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