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五我国加快推进三农金融效劳开展XX县区三农金融效劳中心 中国银监会2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23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到达了11.77万亿元。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银监会将继续发挥农信社的支农主力军作用,深入推进农村金融均等化、农村金融创新等工作,加快推进“三农金融效劳开展。 信贷支农力度持续加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完备 银监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23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涉农贷款2.63万亿元,占全年全国7.59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的30以上。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一五以来,银监会一直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全力做好“三农金融效劳,加大信
2、贷支农投放力度。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截至202223年底,全国有395家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349家,另已批准筹建11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扎根县域经济,83.9的资金投向了“三农和中小企业。 农村金融效劳不断完善,金融产品有所创新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来,银监会指导和催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各类农户、农村小企业、农民专业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村市场主体的生产开展。截至202223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户贷款余额达2.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3,每年得到贷款的农户数在6500万
3、户左右,受惠农民3亿多人。 当前,农村金融效劳的创新产品“小额信用贷款得到了大力开展和推广,受到农民欢迎。截至202223年底,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3111亿元,比2023年末增加1515亿元。 统计显示,截至202223年底,我国31个省份和5个方案单列市已实现乡镇根底金融效劳全覆盖。 农村金融仍然是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尽管“十一五期间“三农金融效劳快速开展,但受农村经济天然弱质性和农村改革开展滞后性的影响,加之农村金融运行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据了解,受城乡金融业务风险收益差异影响,我国的信贷资源仍过多地向城市倾斜,
4、仍然存在资金向大银行集中的“虹吸现象和资金向城市集中的“马太效应。 对于农户相对大额的、长期的、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不少地方还存在“贷款难现象,农村金融效劳在提高农户信贷覆盖面和满足度上仍然还有很大空间。 尽管农村金融效劳覆盖面不断扩大,但目前全国还有2312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局部采取流动金融效劳方式的乡镇仍不具备“存贷汇根底效劳功能,无法充分满足当地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 此外,农村金融业务的本钱和风险远远高于城市业务,特别是面向广阔分散农户提供的普惠式金融效劳,本钱高、收益低、风险大的问题尤为突出,未来还需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相关政策。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说,
5、“十二五期间,银监会将着力推进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设, 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金融支持。将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继续发挥好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改变,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开展要求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切实增强效劳功能。 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效劳均等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培育步伐,积极探索集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管理模式,切实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缺乏、竞争不充分等问题。 强化大中型商业银行支农社会责任。发挥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网络、信息等优势,在稳定现有县域机构网点的根底上,延伸和开展“三农金融效劳。 着力拓展政策性金融效劳功能。按照农业政策性银行方向,引导农业开展银行深化改革,增强在商业性金融难以覆盖领域的信贷效劳功能。 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效劳方式创新。继续大力开展不需抵押担保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银(社)团贷款,进一步拓展小额信用贷款的适用范围。继续做好农户和农村小企业信贷支持,加大对各类农产品生产、家电下乡、农机购置、小城镇建设等多个领域的支持力度,全方位加强对现代农业各链条和环节的信贷支持。 继续推动完善涉农金融机构和业务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强对农村金融的风险监管。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