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道酬勤传播媒介变革冲击下的课堂文化重塑刘德怀:课堂文化作为课堂活动的背景,对课堂的各种行为会产生引导与制约的作用。在传播媒介变革的冲击下,现时课堂文化正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因此,必须审视传播媒介变革对课堂文化的冲击,构建一种符合时代开展要求的课堂文化。关键词:传播媒介;变革;课堂文化;重塑中图分类号,G40-0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4289(2023)08-0005-03课堂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综合体,它“既包括课堂活动制度、秩序等显性活动层面,又包括观念、价值、情感、道德等隐性的意识形态层面。课堂文化充盈于课堂之内、师生之间,是课堂的基调和素材。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的问题实际上
2、就是文化的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介的不断变革与融合,课堂文化正发生着多方面、多层次的改变。因此,审视课堂文化在传播媒介变革冲击下的重塑问题,构建一种符合时代开展要求的课堂文化,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历史任务。一、现有课堂文化的弊端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多元文化,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并长期保持的根本稳定的诸多教育要素的综合体。它包括课堂风气、规那么、心理环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动习惯等内容。“它以价值和假设为核心,涵摄于课堂诸要素之中,是课堂成员秉持的价值取向内容和行为动机的统一体。现时的课堂文化存在着许多的缺乏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课堂文化的“霸权现
3、象课堂文化的“霸权现象主要表现在师生对文化的表达与阐释控制的过度不平等上。在长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掌握着课堂的发言权,安排学习内容,控制学生学习进度,主宰课堂学习的始终。而学生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其学习是被动甚至是被迫的行为。更为极端的是,由于受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往往严格控制着课堂的内容和形式,不以学生兴趣、特长与差异为起点。一味地推行解题训练。(二)教与学程序的简单化教与学程序的简单化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简单处理上。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采用的是线性设计法;详细但不灵活。也有些教师设计的课堂学习活动由于缺乏情感体验和情感渗透的因素,显得呆板无趣,缺乏生机。
4、而学生的情况由于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经常呈现不确定性。这就使得课堂教学中冲突不断。(三)课堂文化的相斥与背离新课改的深入开展,使得教师在患想观念上有了很大转变,“以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开始深入人心。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局部教师的思想观念和实际行为相斥甚至背离的情况。如有的老师明知道在课堂中过多的专制会阻碍学生自主能力的开展,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威,仍不惜以牺牲学生的利益为代价,严厉地控制和主宰着课堂。二、传播媒介的变革对课堂文化的冲击由于技术的飞速进步,现代社会正在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变,传播媒介开始成为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术语,旨在实现多媒介之间“存在的虚拟性、操作的交互性、管理的自
5、治性、交流的自由性的多方面变革。教养理论的创始者乔治格伯纳就提出,现代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都在接受媒介的教化,可见传播媒介的变革对社会的深远影响。目前,这种以凸显个性化、宣扬自由和平等、强调交互为主要特征的传播媒介变革在给社会方方面面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给课堂文化带了巨大的冲击。(一)对学生的双重影响学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每天都要面对蜂拥而至的信息。这些信息有些是先进的,有些是带有不确定因素的,而有些是错误或者有害的。一方面,青少年时期由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定型,他们的价值判断能力不高,往往对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无法正确区分,以致于大量不良的信息迅速进入他们的世界,对其认知、态度、
6、情感、心理、行为等产生了各种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现代传播媒介所带来的自由、个性、民主、平等的思想正全方位影响着青少年学生,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塑造着他们的精神面貌,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二)对教师的多方挑战教师在传播媒介的变革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师一方面接受传播媒介变革带来的新知识与新理念的洗礼。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传统思维、自身能力、周围环境所带来的诸多阻抗。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缺乏或心有余而技缺乏。这也是这局部教师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时了解其中的好,却难以做得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在现代传播媒介不断变革和新课程实行的背景下。学生张扬个性、主张平等
7、的强烈愿望以及教育领域对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等,也使得教师文化经常处在冲突和融合的变革之中。三、传播媒介变革影响下的课堂文化重塑策略(一)树立正确的技术观以建立课堂文化重塑之基正确理解技术的内涵是教师摆脱狭隘的工具论,从而理性地看待传播媒介的变革对课堂文化产生影响的根底。美国技术哲学专家米切姆从技术构成的角度提出了四种对技术的理解:“一是作为物质工具的技术(比方工具、机器、装置等);二是作为意志的技术(比方动机、需要、期望等);三是作为知识的技术(比方技能、规那么、理论等);四是作为活动的技术(比方创造、制作、使用等)。这种理解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可见。技术并不是单纯的物质工具,它包括人
8、的技能、知识、规那么、意志等多方面的内容。为此,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图文并茂的展示、音频视频的体验和网络化的课堂交流,虽然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信息的任务,但是,媒体并不是万能的,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另外,媒体的使用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是一项巨大的考验。二是很多教师使用技术不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是为了展现其技术能力,但对课堂教学而言,内容的组织其实才是最重要的。三是技术必然会带来思想的多样性。由于技术带来的便利,使得泛化交流流行起来。这种平等、自由的交流方式促进了课堂文化的多元化,进而加剧了课堂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使其
9、向着更高层次的平衡开展。(二)尊重文化的多元性与构建课堂文化共同体多元文化观认为:儿童成长在不同的文化情境里,他们以不同的内容及形式展现自己的思想与观念。师生之间文化及价值的多元,必然导致课堂文化的多元。然而,多元文化往往是现实课堂实践中最容易被无视的要素。课堂文化共同体的建构要求课堂必须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包容性,能够接纳不同思想并改造不同文化,使之在相互碰撞与交融中,产生新的思想,生存新的文化。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多元的课堂文化观,破除教师的文化霸权,反对文化歧视,尊重人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从而实现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和谐融合。(三)重视课堂文化的流动和传播不同的课堂有着不同的课
10、堂文化。不同的课堂文化通过不断地流动与传播,才能给课堂文化自身注入新鲜的“给养,使之富有活力和生机。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应通过开展论坛、讲座、座谈会等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探讨和反思课堂文化建设现状及塑造策略;应充分利用现代媒介优势,开展网上跨校、跨区域的远程交流探讨,以拓展教师对课堂文化的认识;应展开多层面和全方位的协作,寻找适应本区、本校特有的文化场域和现代媒介变革影响的课堂文化建设方案。(四)加强研究与改良活动课堂文化的重建是课堂深层结构的变革。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一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学习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比拟出他们不同的适用情境,并用来指导
11、课堂文化的重塑。二要开展行动研究。从实际工作出发,由教学活动实际工作者即教师开展研究。对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三要开展基于设计的研究。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为了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管理者、研究者、实践者和设计者等共同努力,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下,通过形成性研究过程和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根据来自实践的反响不断改良直至排除所有的缺陷,形成可靠而有效的设计,进而实现理论和实践双重开展的新兴研究范式,其研究的核心要素是教育干预的设计、实施、评价和完善。教育干预是指为了优化教学和促进学习而设计开发的环境、课程、工具、模式等人造物系统,它包括硬干预(实体层面)和软干预(方法层面)两种形式。通过这类研究,可不断地解决课堂文化重塑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改良。所有教育改革终究要在课堂上实现。课堂文化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背景,影响着师生的思维、观念及课堂行为,对教育改革在课堂的实现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传播媒介变革的冲击下,关注课堂文化的现状和改变趋势,探寻课堂文化的重塑之路,是教育领域的学者、教师等应该持续关注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