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试析赵树理小说中的“中间人物”及其意义.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789911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试析赵树理小说中的“中间人物”及其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试析赵树理小说中的“中间人物”及其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试析赵树理小说中的“中间人物”及其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试析赵树理小说中的“中间人物”及其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试析赵树理小说中的“中间人物”及其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试析赵树理小说中的“中间人物及其意义:六十年代“大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上提出的“中间人物这一概念,引起了小说家们的关注。而最先塑造这类人物形象并将他们描画得生动活泼的是赵树理。本文将从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出发,探究造成他们性格缺点的环境因素,来揭示赵树理小说中塑造这类“中间人物的意义。关键词:中间人物;性格特征;生存环境;意义邵荃麟同志在六十年代召开的“大连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强调写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是应该的,英雄人物是反映我们时代精神的。但整个说来,反映中间状态的人物比较少,前头小,中间大,好的坏的人都比较少,广阔的各阶层是中间的,描写他们很重要。从而提出了“中

2、间人物这个概念。“中间人物是“从作者的审美评价的角度来区分的小说作品中人物类型的一种,指小说作品中被作者给予既有正面肯定也有反面否认的审美评价的人物形象。这类人物所处的所谓中间状态,主要是指处于先进与落后之间的中间状态。作者对他们性格的正面质素给予了肯定,对于他们身上的缺陷和落后因素采取适当的揭露和批评。现实生活中这类人物占大多数,由此,写中间状态的人物便越来越受到小说家们的关注,而最先塑造这类形象并将他们描绘得生动活泼的是赵树理。赵树理在小说中塑造了农村中占大多数的“中间人物,他们受封建思想侵蚀,思想还有保守的一面,受残酷压迫却又难以接受新的世界,在集体劳作中又自私自利,在经历政治教育之后,

3、摒弃旧有思想,慢慢转变。本文将从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出发,探究造成他们性格缺点的环境因素,来揭示赵树理小说中塑造这类“中间人物的意义。一、性格特征及转变赵树理的小说,描写的是特定时期下的农村生活,描写的对象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勤劳、善良、朴实,是广阔农民也是赵树理小说中“中间人物身上值得颂扬的共性。“山有自己的坡度,人有自己的性格,“中间人物的性格中又有着某些劣根性,这里主要表现为愚昧和自私。民主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封建余孽却还在愚弄和毒害老一辈的农民,他们受封建思想毒害很深,变得迷信、奴性、谨小慎微,并以一种愚昧的精神状态存活于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身份。三仙姑十五岁嫁给了于福

4、,封建社会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婚姻制度,只能叫她一辈子忍受没有爱情是婚姻。在忍受的同时借装神弄鬼、勾引男人这种不道德的方式来表示对婚姻的不满。而于福是个穷苦人,娶亲本来就十分不易,害怕三仙姑和她闹翻,于是就默认了三仙姑的不道德行为,成了三仙姑精神奴役的对象。环境改变,新社会到来,她那一套混乱的方式却过时了。在“看看仙姑一节里,她的生活方式与新环境的不协调性就遭到了挖苦,作者也借她来揭示农村的落后、愚昧、麻木。二诸葛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善良老实,但也胆小怕事,封建迷信和家长作风在他身上相当严重。他相信的“不宜栽种的结果是害了自己。他的迷信思想和家长作风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小二黑好,他希望儿子像他

5、一样听从“天命、“安分守己、“不犯罪就好。这种精神上的愚昧、麻木、迷信意识,是中国漫长的专制主义政治和文化在国民的灵魂中所造就的心理积淀,对他们来说,“翻身难,“翻心更难。与愚昧型相对应的是自私型的“中间人物。由于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小农意识在农村中已根深蒂固,所以“中间人物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却不甘心命运的安排,打起小算盘,凡事总以利己主义为目的,自私、霸道、耍无赖、钻空子。“小腿疼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婆,她的小腿有四不疼:“快乐时候不疼,不快乐了就疼;逛会、看戏、游门、串户不疼,一做活儿就疼;她的丈夫死后儿子还小的时候有好几年没疼,一给儿子娶过媳妇就又疼起来;入社以后是活儿能大

6、量超过定额时不疼,超不过定额或者超过的少了又要疼。“吃不饱有“两吃两不吃:“丈夫张信上地以前她不吃,张信上地走了她再把面条煮了吃了,再把汤里下几颗米熬两碗糊糊让张信回来吃;她还另外做些火烧饼干锁在箱里随时吃,张信在时她又不吃。小腿疼和吃不饱有着共同的自私自利的一面,“他们一上地,定是工分巧;做完廉价活,毛病就犯了;割麦请不动,拾麦起得早,敢偷又敢抢,脸面全不要。范登高虽然是一位农民党员,在经济上却仍然是一个小生产者,受到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总是在维护党的利益的伪装下维护个人的利益。他以“自愿原那么为借口,反对扩社工作,目的却是怕自己互助组的人参参加了社以后,自己不得不被迫参加。他每天盘算的是如

7、何打发他的雇工王小聚快赶着骡子去做买卖,对外宣称的却又是合伙搞副业。他完全忘记了和他一起受苦,一起和敌人斗争过的战友,一点也不关心群众的疾苦。在这样一位农民党员的脑海里,充满着的都是自私自利小生产者思想。“中间人物都有一个转变的过程,作者既肯定他们性格的积极方面,又鞭刺其思想的迷信落后、自私自利方面。在作品的最后,作者总是满怀信心地给他们安排一条出路,在接受新环境新思想、先进人物的教育下,经历锋利复杂的斗争之后,使他们逐渐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而后渐渐改变其生活态度与精神状态。三仙姑把自己弄得像个长辈的样子,装神弄鬼的那张香案也被悄悄拆去;二诸葛 也就不好意思再在别人跟前卖弄他那一套了;小腿疼、

8、吃不饱在中了副社长杨小四设下的圈套之后,也不得不在众人面前检讨自己的过错在众人的帮助教育下,他们逐渐改变社会遗留给他们的旧习气、旧观念、自私自利的小生产者意识,开始了新的生活。二、生存环境的限制“中间人物性格上的那些缺点,并不是先天就形成的,而是由于生存环境的限制所造成的。赵树理小说所描写的,是中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向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下的农村生活。在这个时段,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已被打破,农民开始当家作主,在政治上翻了身。但是,在偏僻的乡村中,封建统治仍然根深蒂固,恶霸地主豪绅的剩余势力还在那里张牙舞爪,继续欺压善良的贫民百姓。革命虽然打破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封建思想的影响却源远流长,

9、很多农民既受到封建势力的压迫,又受到封建思想的毒害。小二黑结婚里,金旺兴旺那样的乡间恶棍还存在;李有才板话中,封建剩余势力的恶霸地主代表阎恒元以他奸诈狡猾的手段在阎家山只手遮天。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来农业文明中所形成的小农意识在农村中已经根深蒂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使得农民中总有那么些人有着自私自利的一面。然而自私自利的性格并不是先天就有的,他们是受压迫和苦难折磨的老农民,苦难磨练成的逆来顺受的性格,以及小农经济的耕作方式,使他们变得自私自利。但是他们自私自利的背后“并没有隐藏着有方案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阶级敌人,这些中间人物的男男女女多是为了眼前的小利益所驱动,用一种本能化情绪化而非具备

10、政治理性的态度维护自我利益,是集体主义思想同个体小农经济思想的矛盾的写照。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农村中的大多数,特别是老一辈的农民,环境造就了他们矛盾而复杂的性格。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在原有制度下生活惯了,不能立刻意识到社会所发生的变革,更不能一下子就适应这社会的变革。旧思想、旧传统还顽固地萦绕在他们的脑海,新的政治制度,新的生活秩序,新的道德观念,使他们还不能一下子适应。他们的思想觉悟跟不上顺应时代步伐的农村中的先进人物,对于一些先进思想还存有疑心之心,是一批受旧思想意识、旧道德观念束缚很深的劳动人民。他们不是先进阶级的代表,不是最早觉醒的人物,但也不是社会前进的敌对势力,游离于“中间状态。

11、三、时代意义与文学意义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阔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打破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使广阔人民翻身作了主。然而,封建思想仍然在广阔的农村里腐蚀着老一辈的农民。他们没有先进人物那样高的觉悟,还不能适应政治上以及生活中的新变革,保存着旧式农民的某些性格弱点,但骨子里又有着寻求进步的心理因素,在通过先进人物的政治或思想教育后,能立刻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慢慢改正。赵树理借这些“中间人物,来如实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村中所普遍存在的封建思想的剩余势力对农民的毒蚀作用,深刻地揭露了反对封建制度及封建思想的必要性,讴歌了农村中新生力量的滋长。同时,农村的斗争又具有长期性、

12、复杂性、艰巨性。农业合作化运动广阔农民调动了生活及劳动的积极性,也改善着他们的生活与精神面貌,在劳作中提升进步。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所遗留的私有观念在新的社会政策中仍然不能一下子就去除,小生产者自私自利、狭隘保守的思想还在一局部人中间根深蒂固。由于小农意识的滋长,从而与社会主义的集体生产观念产生了矛盾,资本主义倾向有所漫延。赵树理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中间人物,并由此来反映特定时期下农村生活的真面目,以及农村社会改革中充满的各种矛盾,深刻地反映了现实,顺应了时代前进的要求。“中间人物的塑造也有着特殊的文学意义。在“文艺为政治效劳口号的大力推广下,基于对此口号的片面理解,导致文学被冠以强

13、调写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标签,认为只有写先进人物、英雄人物对民众才具有教化作用,才能如实反映时代精神。文学被硬性地规定为只准写工农兵,只准写工农兵英雄人物,甚至否认写英雄人物的缺点,由此出现了英雄人物“神化的倾向,导致在人物塑造上出现简单化、片面化的缺点。“中间人物的提出,克服了文学中出现的这些缺点,中间人物在社会中毕竟占大多数,强调写中间人物才能更好地反映现实,错综复杂的人物才是社会中的大多数。赵树理作品中对“中间人物的成功塑造,不仅有着警醒世人的时代意义,而且有着丰富了人物形象塑造,使文学人物摆脱了简单化、片面化的缺点的文学意义,同时也使得这些人物塑造更具有逼真性。在广阔的农村现实生活中,总有像三仙姑、二诸葛那样的人存在。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又使其富有典型性,这些人物形象都深入人心。参考文献:1邵荃麟.邵荃麟评论选集(上)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 王先霈.小说大辞典M.长江文艺出版社,1991.3山西大学合编.赵树理文集(第二卷)M.工人出版社,1980.4余岱宗.中间人物论的美学背景及其人物类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作者简介:何 红(1988-),女,仡佬族,贵州省遵义市人,西南大学文学院2022级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