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副县长在劳务开发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农村充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来抓,从政策、资金、工程上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倾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突破。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市、县农村工作会议及市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分析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形势,专题研究部署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快转移就业步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
2、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挖掘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潜力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开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农村劳动力面临着第三次解放,其特点是突破城乡分割二元结构的藩篱,形成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期。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新的眼光来审视、以新的角度来看待、以新的思维来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这对于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一)时间的推移,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 随着改革开放和“三百工程的纵深推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回乡创业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20x年,我县转移
3、的农村劳动力人数为17.2万人,比1999年增长45;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为120239元,比1999年的717元净增362元,增长50,年均增长12.5;农村劳动力县外收入为741元,比1999年净增266元,增长56,年均增长14。近年来,我县转移的农村劳动力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左右,转移人数和转移就业收入都不断增长。目前,我县已被农业部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XX县区。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如下四个鲜明特点: 一是转移地域变广。我县农村劳动力面向全国输出,主要输出地为重庆、广东、福建等省市。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重点建设工程的启动,县内外的转移人数都呈现增长势头。20
4、x年,我县内转移人数为5.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13%(包括亦工亦农的半转移人员);县外转移人数11.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27%。 二是转移结构趋优。我县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在年龄结构、文化素质、性别比例上逐年优化,务工者年龄在1845岁居多,20x年在本年龄段的转移劳动力人数为11万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20x年到达1万人;男女比例为2:1,转移劳动力性别比例较为稳定。 三是就业行业集中。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用工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工业和建筑业,比例到达60以上,其次是商业和其它行业,具体职业以工人、效劳员居多,大局部在私营企业务工。 四是返乡创业成功。经过多年的劳务输出,我县农村劳动力中有不少人掌
5、握了技术、学到了经验,并积累了一定资金,其中一大批人在离开打工所在地,选择回乡创业。20x年,我县个体和私营工商户中,返乡创业的企业达50家。他们在生产经营方式、管理规模、资金运作、员工培训等方面与其他个体户、企业相比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当地群众致富领路人,为当地经济开展做出了较大奉献。 (二)客观的分析,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村经济开展 客观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更是农村经济开展的重要动力,对农村经济乃至全县经济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农村劳动力务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局部。近年来,通过引进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展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非农就业人数
6、17.2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0%。劳务创收元,平均每年全市农民人均创收元,农村劳动力转移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局部。x年到20x年,我县农村人均转移就业创收分别为924.6元、981.7元、972.15元、1155.84元,分别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4%、39.2%、37.5%、42%。20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52元,同比增长5。2%。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提升了农民的商品意识和效益观念,还有效开发利用了农村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农村耕地资源优化配置。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和规模农业方向开展,带动了全县8万亩土地流转。三是农村
7、劳动力转移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20x年全县农村劳务收入8.78亿元,占gdp的16.5%,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诸多的原因,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种种的问题 我县农村充裕劳动力的转移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但同时还存在不少问题急需研究解决。 一是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县大局部乡镇没有统一的劳务开发管理机构,对劳务开发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系统的农村劳务开发管理工作政策和方法,劳动者权益保护、外出人口方案生育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据调查大多数的转移劳动力曾经有过务工后不能得到工资的情况,20230的转移劳动力曾经有过被侵犯合法权益的情况。二是农村劳
8、动力转移中存在着受歧视现象。长期以来,“农民是贫穷、落后、愚昧的象征。农民进城务工叫民工或“扁担、“棒棒,一些带有歧视性的规章和政策限制了农民选择非农的就业岗位,在就业时机、就业收入上与城市人口也有较大差异;在就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设置障碍,受到不公正待遇。近几年,由于社会总需求的相对缺乏,我国产业结构处于调整阶段,城市下岗失业现象日趋严峻。为降低失业率,不少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清退和排斥农民工就业,在就业行业、就业工种、就业本钱上进行限制。这些就业上的歧视,阻碍了劳动力流动,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三是资源配置不合理。20x年,我县农村居民占全县人口比重达87左右,农民人均可耕地面积
9、0.81亩左右,分别仅占全国54%、全市86%;从事第一产业的81。3万人,比例高于全国水平19个百分点左右;农村二、三产业不兴旺,农业比较效益低,无法吸纳这么多的农村劳动力。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文盲、半文盲占5%,小学文化占16%,初中文化占19%,高中文化以上的仅占11%,较为系统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仅有2023%。在18万35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中,仅8%较为系统地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每年还有大约3500名初、高中毕业生返回农村。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差,劳动力转移的岗位受到限制。大多数劳动力只能从事脏、苦、累的工作,缺乏就业竞争力,相应地工资收入低,生活条件差。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特
10、别是劳动力素质低下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四是劳动力市场滞缓,组织化程度低。近年来,我县农村劳动力有组织的转移仅占16,其中由劳动部门组织的占9.0,由农业和其它部门组织的占7,有45以上属于自发性盲目转移。另外,职业中介机构、用工信息网络不健全,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建立,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五是存在一定负面影响。一些地方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给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出现约4万亩土地撂荒、经营粗放等情况。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有的甚至夫妻双双外出,留下老人、儿童,造成留守孩子难教、土地贫瘠化等一系列问题。此外,在局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还存在关卡多,乱收费、乱罚款,办事难等现象。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