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就业科学发展汇报.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792729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就业科学发展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就业科学发展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就业科学发展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就业科学发展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就业科学发展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3年就业科学发展汇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就业科学开展汇报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为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时机,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扩大就业始终是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 一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将促进就业作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和根本途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就业压力,探索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就业制度,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形成了一整套积极的就业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将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开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

2、,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有效地解决了经济转轨时期的就业问题,保持了就业局势的根本稳定,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根本建立。 一是就业总量稳步增长。2022年到2023年,我国的就业人数从7.2亿人增加到7.6亿人,增加400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800万人。统筹城乡就业取得明显进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人数到达1.2亿人。二是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22年到2023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从5022.527.5转变为44.823.831.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稳步增长,成为新增就业的主渠道。同时,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

3、就业形式日益灵活多样,非全日制就业、季节性就业、弹性工作等各种就业形式迅速兴起。三是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就。在国有企业改革力度最大的1998年至2023年,190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再就业,大批劳动力从国有企业转向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成功地破解了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中的充裕人员分流安置这一难题。四是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在扩大就业的同时,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失业调控,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上升。2023年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在劳动力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十分锋利的情况下,保持了就业局势的根本稳定,为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的开

4、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我国就业问题总量之大、矛盾之复杂,是任何国家都未曾遇到过的。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就业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人口多、底子薄的根本国情,决定了就业压力巨大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开展长期面临的突出矛盾之一;体制转轨的艰巨性,决定了我们必须集中精力解决好历史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状况,决定了我国将长期面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和城市转移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加快,也决定了我们将长期面临调整劳动力结构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挑战。归纳起来,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表现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

5、村充裕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形成叠加,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根本格局长期存在。今后几年,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在现有经济结构和就业弹性不变的条件下,按经济增长保持8%的速度测算,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大约只有1200万人左右,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约在1200万人左右,矛盾十分锋利。 局部困难群众再就业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尚有一局部人员仍未实现再就业,今后几年国有企业关闭破产还会涉及一局部职工。这些人员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大都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再就业难度较大。在已经实现再就业的人员中,灵活就业的

6、比例较大,其岗位和收入都不稳定。 来自新成长劳动力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据预测,未来几年,城镇每年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将到达202300万人以上。特别是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压力较大。在农村,尚有1亿左右充裕劳动力需要逐步向非农领域转移。按照“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每年要转移就业900万人。 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地区和行业分布看,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困难行业、资源枯竭城市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从劳动力素质结构上看,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更加突出。 三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妥善解决就业问题,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

7、务,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实施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开展,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提高对就业的拉动能力。经济增长是拉动就业的火车头。只有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开展,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时机。我国人口这么多,就业压力这么大,长期以来之所以能在劳动力供求矛盾比较锋利的情况下保持就业局势的根本稳定,主要就是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积极的就业政策,得益于国民经济始终保持着较快的

8、增长速度,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但是,也要看到,在同样的经济开展速度下,不同的经济结构对就业的拉动能力是不同的。前些年,一些国家曾出现了经济增长并未带动就业岗位增加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在经济开展过程中,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在注重开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积极开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部门,实现经济开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第一,大力开展第三产业。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主要潜力在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一直呈快速增加的趋势,已成为新增就业的主渠道。2023年到达23771万人,比2022年增加了3948万人。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还比较低,目前

9、仅占就业总人数的31.4%,而兴旺国家的这一比例普遍都在70%以上,印度、马来西亚等开展中国家也在50%左右。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达202300美元后,是第三产业加速开展的转折点。我们应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开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开展吸纳就业较多的传统效劳业和社区效劳业。 第二,加快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据统计分析,伴随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制造业就业在经过1997年至2022年不断下降的过程后,开始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兴旺国家制造业逐步转移,我国制造业开展迅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时机。因此,我们必须继续保持劳动力本钱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加

10、快开展制造业特别是开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第三,积极开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随着所有制结构的不断调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就业人员逐年减少,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员逐年增加,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增长点。非公有制经济多集中于中小企业,就业容量相当大。在兴旺国家,9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我国也有75%的人在中小企业就业。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社会效劳体系,培育社会的创造活力,鼓励人们创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开展。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对就业困难群众的扶持能力。从各国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单靠经济增长的拉动是不够的,还必须辅之以特殊的扶持政策。

11、2022年以来,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我国实施中国特色的积极的就业政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效。但是,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目前局部群众再就业问题依然十分突出,需要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必须进一步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着力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众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再就业,根本做到能够动态地及时消除零就业家庭现象。同时,今后几年,随着体制转轨遗留问题的逐步解决,因企业裁员、劳动合同到期产生的失业人员将成为一种常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和扶持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劳动者,是政府弥补市场缺陷的一项根本职责。一是要将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就业扶持政策稳定下来,并逐步扩

12、大扶持对象。二是健全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广泛深入地开展基层的就业管理和效劳工作,积极创立充分就业社区。三是完善面向各类就业困难群众、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群众进行全方位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就业效劳和公益性岗位援助。 完善公共就业效劳体系,提高促进就业的效劳能力。建立公共就业效劳体系,是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促进就业、调节劳动力市场、维护社会公平的有效措施。在劳动者实现就业再就业的过程中,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许多人愿意工作,企业也有一定的空岗,但由于信息不对称或素质不相适应,有一局部人找不到适宜的工作,或找到工作需要一个

13、较长的过渡时间。因此,对劳动者开展就业效劳,建立一整套社会化的就业效劳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公共就业效劳体系的职能主要在于:一方面,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求职、招聘提供公共效劳;另一方面,为就业困难群众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就业效劳,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主要包括:一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向社会提供劳动力市场的各类信息,包括市场供求信息、市场工资价位信息和政府政策信息等。二是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方面优质效劳,特别是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开展“一对一、“跟踪效劳等个性化的中介效劳。三是为创业者提供“一条龙创业效劳,积极改善创业环境,鼓励劳动者个人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四

14、是及时分析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及宏观经济变化对就业的影响,为决策提供支持,探索建立失业预警机制,采取措施合理调控失业。要完成以上任务,必须进一步深化户籍、劳动就业等制度改革,完善人员流动政策。标准开展就业效劳机构,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管理效劳组织体系,提高公共就业效劳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进一步整合市场资源,标准劳动者求职、用人单位招聘和职业中介行为,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根底性作用。 开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不仅是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从而扩大就业、

15、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从而提升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包括:一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推动技能劳动者培养。通过国家规划指导和政策推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坚持职业培训机构市场化、社会化改革方向,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考核指标体系。针对技能劳动者成长特点,建立一批具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立一批面向社会提供实训和技能鉴定效劳的公共实训基地,促进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开展。二是通过职业培训,促进

16、城乡劳动者就业。完善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职业转换能力。继续推动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培训工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加大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增强其专项技能和城市生存开展能力,并针对不同特点和就业需求,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对已经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在全国大中城市全面开展创业培训,加强创业效劳体系建设,提高劳动者的创业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技能人才的评价、选拔和鼓励。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政策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坚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做好技能人才评价工作。 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但有利因素很多。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坚持不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