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关农技站201X上半年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上级提出的各项农业开展措施和有关文件精神,我站在农业局党委、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狠抓粮食生产的主题,本着增强效劳水平,提高效劳质量的指导思想,服从上级安排,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着力抓好全镇农技推广效劳工作。半年来,我站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迎难而上狠抓粮食生产 城关镇田土近城,农民打工方便、工价又高,粮食生产“单改双、 “扩面积阻力大、困难多。对此我站除配合镇政府屡次下到村组开会宣传、发动、落实外,我们还克服重重困难多措并举开展粮食生产,使全镇早稻面积到达4000余亩,春玉米面积也创新高达202300多亩。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2、: (1)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认真搞好了“早稻备耕生产和面积落实的两次上户调查,并出具了书面总结、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一手资料和可靠依据。 (2)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我们自己集资承包北源村徐家组的50余亩水田办了一个双季稻高产示范基地,辐射和带动周边。基地的浸种催芽、播插除草、病虫防治等均由我们自己完成,早稻虽遇严重低温阴雨为害,但目前长势较好,可望丰收。 (3)调进高产玉米新品种“科玉3号201x余斤在全镇大力推广。 (4)从技术和配套物资上重点扶持6个种粮大户,免息低利垫付农药、化肥资金1201x元。 二、多管齐下提升效劳质量 我们始终认为农技站是效劳型单位,农技人员是农民们的效劳员,高
3、水平高质量效劳于全镇“三农是我们的工作宗旨。上半年,围绕“效劳二字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 (1)采取了多种渠道,进行技术培训。一是会议培训,只要是农业村,哪里有会哪里就有我们农技人员的身影,充分利用一时半会时机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培训。二是现场培训,利用我们自己50亩基地的优势,对附近村组的组长和种粮大户及有兴趣的农民朋友进行了水稻轻简栽培技术和喷雾机专业防治病虫害技术的现场培训。累计培训人员1200多人次。 (2)及时发送技术资料,不定期开展技术咨询效劳活动。上半年,我们根据农时印发“城关农技等技术资料201x0余份,城关农技站技术咨询名片1200多张及时发送到各农业村农户手中
4、,接待群众技术咨询202300多人次,解决农业生产上的疑难问题2023余起。增强了广阔群众的科技意识,提高了广阔农民科学种田的能力。 (3)认真搞好科技示范户培训指导,半年来对全镇30个科技示范户我们除集中举办了一次培训班外,还坚持做到至少每月上户指导一次、 访查二次。另外,还拿出局部资金免费赠送优质农资新品供其试用,受到一致好评。 (4)为更好地搞好效劳,我们对上门购农资的农户继续开展免费送到家活动。另外,今年我们还结合财政补贴喷雾器的发放,又增加了免费为农民朋友义务修理喷雾器活动。 三、坚持不懈加强自身建设 要当好参谋、助手、效劳员,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内练素质,外树形象。在这一方面,我们
5、从未放松真正做到了坚持不懈。 (1)加强学习,形成习惯。为提升自身素质,从三月份起我们把每周一小会每月一总结,作为一条不成文的制度坚持不懈地执行。会上要么由农艺师主讲要么事先安排人员作有准备的发言,使大家从中学到了大量业务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相关政策法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2)横向交流,取长补短。三月初我们专门组织全体员工到虹桥、大坪农技站参观学习,学习他们务实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策略,还特请受到县政府表彰的种粮能人李桂荣同志作经验介绍,大家受益匪浅。 (3)参与实践,培养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上半年我们借助承包的50亩基地,依农时,分工协作,站长带头全部直接参与一线生产劳动,使大家不但从中学
6、到了许多业务知识,还培养了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树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得到了领导的好评和群众的称赞。 (4)健全制度,开展壮大。今年以来,我站的财务制度、值勤制度、农技咨询首问责制度进一步得到健全。因此增收节支效果明显,农技站的实力也有所增强。 四、统筹兼顾抓示范推广促经营增长 因我站位置特殊,经营历来面临的困难较大,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必须处理好各层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围绕局里年初下发的各项经营目标任务,我们一方面切实抓好农业局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等)的示范推广,另一方面早重视上岳阳跑长沙下株洲拓宽进货渠道,引进如科玉3号、直播机等农资新品进行示范,努力打造自己的主打品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到目前止,累计销售各类良种6000斤、配方肥45吨,完成销售额18万余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总而言之,半年来,通过大家的积极努力,在农技推广和效劳“三农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但离新形势,新开展对我们的新要求还远远不够,存在一定的差距,如:蔬菜经作方面技术不精经验缺乏,经营方面也时有保守或冒进的做法出现等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服从上级的领导 和安排,不断总结经验克服缺点,努力开创我站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一年六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