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村旅游示范乡镇培训心得体会 旅游示范乡镇是我们正在创立的,这也是建设文明乡村的一步,我们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我们有着重大责任,要通过培训来健全自己。下面给大家带来的是,大家一起来看看。 近年来,我们深入实施生态立乡、旅游兴业开展战略,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一轴带动两翼工作思路,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升级开展和万花旅游片区开发建设,依托万花山景区,突出万花主题,以缔造延安后花园、城市会客厅为目标,重点打造木兰文化旅游景区、花田景区、佛道坪陕北传统村落生态农业景区三大景区,喊响叫亮牡丹之源、木兰故里、万花之乡三张名片,全力打造陕北知名生态旅游景区。一是坚持工程带动。我乡全力保障和实
2、施了杜甫川生态廊道、杜甫川治沟造地、杜甫川棚户区改造、通村道路改造提升、杜甫川河道综合治理、佛道岭森林养生运动公园、毛家堡那么千亩苹果采摘园、毛家古寨一大批重点工程,使万花旅游根底设施条件和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二是坚持公司化运营。引进延安旅游集团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和人工湖为重点的千亩花田景区,引进延安城投公司援建开发佛道坪乡村旅馆、森林公园、毛家寨等工程,大力支持秋水田园生态旅游工程顺利建设,2023年引进方圆旅游汽车公司等旅游公司新建3座酒店。所有工程都由企业自主科学论证、独立经营,保证旅游工程具有持久和旺盛的生命力。 万花开展乡村旅游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 一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万花是
3、中国牡丹之乡,是中国四大牡丹源生地之一,是英雄木兰故里,是诗圣寄情之所。文化是旅游之魂。牡丹、杜甫、木兰,这是万花开展旅游产业的独特文化符号。二是人口聚集,交通便捷顺畅。万花山乡紧靠延安XX县区,西延高速及连接线、西环线、西过境公路,使万花交通顺畅便捷,位于延安XX县区半小时效劳圈内。三是山青水秀,自然环境优美。万花境内植被丰厚,森林繁茂,原始生态保护完好,2023年被命名为全省生态乡镇。花园头村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四是乐在农家,旅游蓬勃开展。万花是延安农家乐发源地。辖区有万花山景区。目前全乡有27家休闲山庄营业,2023余家正在建设当中,乡村旅游具备良好根底。 坚决不移打造乡村旅游先行示
4、范乡镇 在新一轮乡村振兴的大形势、新潮流中,我们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打造乡村生态旅游示范乡镇,当好全区全域旅游开发建设的排头兵。做到以规划引领万花全域旅游,以工程建设加速万花全域旅游,以公司运营提升万花全域旅游,以产业建设保障万花全域旅游。一是继续完善村庄规划编制。牢固树立规划先行意识和理念,完成全乡乡村振兴开展规划、17个村庄保护和开发建设规划,力争一步规划到位,分步实施,防止重复建设和劳民伤财。二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农村人居改善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特别是抓好污水治理、垃圾收集、农村改厕、绿化美化、产业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等重点工作,三年内建成美丽宜居村6个,生态村2023个,
5、稳步打造宜居易游乡镇。三是全面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坚持谋划工程就是谋划未来,认真包装一批根底设施类、产业类、旅游开发类、环境提升类工程,纳入工程储藏库,并积极向上争取。着力改善营商环境,全力配合保障辖区万花游客集散中心、秋水田园、佛道坪游客效劳中心、旅游度假酒店、引洛济延蓄水库等重点工程顺利建设,确保早日建成投用,尽快改变全乡根底设施条件落后面貌,为旅游开发奠定根底。四是以活动升温乡村旅游。认真谋划、组织举办好美丽乡村摄影大赛、山地自行车大赛、农家乐厨艺大赛和赏花采摘等一系列活动,努力聚集人气、营造气氛,推进乡村旅游持续升温。进一步加强农民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集中利用规模和农民组
6、织化程度,使更多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并从中受益,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主体和主角。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运营模式,搭建起当地群众参与乡村旅游的平台,实现全域旅游、全员培训、全民参与、多元化增收。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万花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与当地政府、村组、村民建立互惠互利的经营模式和合作关系,确保开发建设可持续开展。2023年,重点要结合正在实施的棚户区改造,保护性开发花源头民俗文化古村落,彰显陕北第一窑、碑林、万花农家乐等特色,打造具有陕北特色的宜居宜游特色小镇。六是努力壮大富民产业。按照旅游为主,配套产业跟进,全面增收致富的思路,把乡村旅游开发和精准脱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产业布局上,确定杜甫川主干道村庄为乡村旅游区,打造杜甫川农家乐一条川,对现有农家乐全部进行改造提升。同时在主川道南北两侧拐沟村大力开展一村一品,打造曹家沟、楼塔、碾庄黑毛生态猪、肖林芦花土鸡、绿色水产、山地苹果、有机蔬菜等一批种养殖专业村,为游客提供绿色农产品或配套效劳,以川道带动拐沟,一轴带动两翼,依靠乡村旅游最终实现共同脱贫致富。 新的征程已经开启,百舸争流,奋楫者先。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带着全乡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努力奋斗。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