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校共育的思考和对策摘 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起点,更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家校共育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协调家校双方的力量使之形成合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有效地促进孩子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关键词:共育;效应;优势;效益;技巧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父母像中国的父母这样,对子女期望值如此之高,从古代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的经典传说,到如今砸锅卖铁也要送子女上大学的壮烈宣言,无不表现出父母对孩子的殷殷期望。恐怕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父母像中国的父母这样,为子女制造出如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因忍受不了成绩下降和家长压力,用榔头将母亲活活砸死等如
2、此惨烈的悲剧,此事因此惊动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江总书记。人们震惊之余,纷纷对家庭教育高压政策进行反思,所以如何协调家校来共同教育好孩子,如何处理家校共育的关系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一致性,增进家校共育的合力效应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如何处理家校共育关系首先要考虑这个问题。两者在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学校教育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人格的主阵地。它所具备的场所特殊性、教育者和教材的标准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主导的作用。然而,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家庭的特殊影响,缺乏家庭教育的有机配合,学校的教育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在家
3、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具有学校教育所不具备的不可替代性,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家庭教育固然有着亲缘感情上的优势,但它毕竟受到家庭文化背景、家长素质、情感交流程度、居住环境等诸因素的制约,不同于学校的标准化和专门化教育。本着求同存异的目标一致原那么,可以在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寻求契合点,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交流,在共同教育方面形成共识和默契,互相补合,力求增强家校共育的整体合力效应。充分认识到在家校共育中贯彻目标一致原那么的重要性,切实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步调一致,共同营造良好和谐的教育环境。并且,我们还要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内容,师长们的教育态度,对孩子的前后要求和目
4、标定位要一致,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先做到,克服重养轻教、重智轻德的观念,以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二、互补性,强化家校共育的整体优势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发现其长子杨振宁孩提时即极具数学天赋且早慧,然而1928年芝加哥大学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数学家杨武之,没有在数学方面给杨振宁过多的指导,却常常给他讲历史故事和科普知识,而在杨振宁读完初一的那个暑假,特地请了一位教师为他讲授孟子。杨武之认为,儿子既然有数学天赋,就不必超常地10岁就教他学习微积分,倒是以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遗产丰富其文化底蕴,使他受益终生。杨武之先生的家教显示其高远的目光,充分表达了家教的互补性原那么。现代教育
5、的根本目标在于人的均衡、和谐、全面的开展,培养造就健全的人。然而现实生活中,孩子无论是兴趣爱好还是思维品质、行为习惯,往往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或喜动、或喜静;或爱文、或爱理;或侧重形象思维、或侧重逻辑思维。为了造就全面开展的新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互补性原那么。好动的孩子不妨引导他读点科技小品,偏于形象思维的不妨引导他学点趣味数学、侦探小说。早期纠正偏差,促进和谐开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将会产生巨大影响和积极意义。事实上杨振宁先生并没有因为读一个暑假的孟子而被埋没了天赋,相反,互补性的家庭教育使他的天赋植根于更深厚更肥沃的土壤,最终使他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充分的开展。这个观点,也为我们如何构建
6、家校共育模式,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家庭和学校要多加联系和交流,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时机,在教育态度、教育内容、教育策略上,各自利用自身优势做到互通有无,到达优势互补。三、及时性,发挥家校共育的协作效益孩子的内心活动特点,往往在日常的行为与言语文字中表露出来。老师和家长应观颜察色,细心观察、分析和判断,及时发现苗头,加强教育,正确引导。家校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贯彻及时性原那么,既可以防范于未然,将孩子的不良因素及时消除;又可以适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挖掘其积极因素,引导其朝着健康方向开展。在贯彻教育及时原那么的同时,还要保持教育持续性。青少年易受外界
7、影响,可塑性强,其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都在经常发生着变化。我们要不断追踪这些变化,在家校共育中始终保持教育的持续性,研究和掌握教育对象的开展变化规律性,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做到教育及时又持续的时候,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利用家长座谈会、家访、书信联系等方式,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共同制订具体教育方案。针对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和学校的具体教育目标要求,调整家校共育策略,在长期的协作配合中表达合力效应,促使教学效果立竿见影。四、艺术性,提高家校共育的教育技巧家校共育要讲究艺术性,才能更好地到达教育效果,家校共育的艺术性很多,这里主要谈谈淡化教育色彩,使教育到达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境
8、界。淡化教育色彩,首先要求教育者在文化素养、人格魅力等方面全面塑造自己。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教育者的角色似乎是自然赋予的,殊不知要做一名真正的教育者,更需要自己过得硬,强化自我教育,才能理直气壮地淡化对孩子的教育色彩。淡化教育色彩,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过程中,尽可能放弃技巧的成分,突出自然的因素。现在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功利性色彩过浓,把家变成加。因而,师长们一定要理解潜移默化的作用,淡化教育色彩也就是一个教育内化的过程。淡化教育色彩还要求师长在家校共育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孩子为本,一切教育都应该从孩子自身出发,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在这样的前提下,为师者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想想,为人父
9、母者倒不防多向孩子们学习,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习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因为这样才可以培养孩子的主人意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淡化教育色彩提倡的是一种无技巧的教育,也是一种民主化的教育,家长要真正放弃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的观念,剔除教育专制,真正到达教育的自由状态。教师要确实把孩子作为学习的主人,变要他学变他要学,到达一种无为而治的最正确状态。教育色彩被淡化之后,外表上看,似乎出现了真空,师长们的心里没底。其实,这种状态下,教育的内涵更加丰富了,技巧被气氛所代替,教育手段显得更轻松,教育效果更明显。让家校携手吧,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稳固的长城。有一位教育名家这样说过:“谁放弃了家庭教育,谁就几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参考文献:1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郝假设平:论家校教育“双通道思想与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11-133谭细龙:权利的落实与家校教育协同J.湖北教育:新班主任 2023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