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感情朗读再认识 1、重结果呈现,轻过程指导。“感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对外界刺激的比较强烈的心理反响。“有感情就是让学生产生这种“强烈的心理反响,因为学生在接触语言材料之前,是一个游离于课文所描绘的那种情境之外的阅读客体,其内心是比较“平静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历经一个产生“感情的过程,要引导学生“有感情而“朗读,而不是“读出感情。 2、重技能训练,轻情感体验。重读、停顿、语调、语气、语速等朗读技巧是“有感情朗读的保证,而这些技巧是在朗读者对语言材料充分理解、感悟、直至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响的根底上,根据自己已有语感经验而自觉表露出来的,如果教师抛弃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是在朗读的外在
2、表现形式朗读技巧上作文章,虽然学生读得绘声绘色,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和一台朗读机器有何区别。 3、重整齐划一,轻独特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感情朗读是一种个性化形为,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和感悟语言的能力、朗读水平等因素的千差万别,因此,有感情朗读的处理形式也就各具特色,如果教师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都“学着xxx的样子朗读,那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一口号又该如何落实。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略陈浅见。 一、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
3、,使学生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假设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假设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一文时,就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挚友分别时的情景,谈谈自己当时的感受,然后让学生扮演李白和孟浩然进行朗读,结果学生读得淋漓尽致。 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朗读。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要以自己的“标准答案去套学生,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朗读,如对于教材可增可删可改,朗读的形式不拘一格,如朗读、诵读、表演读等。附:苏教版第十一册螳螂捕蝉教学片断。(第一自然段)师:吴王
4、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那么大臣是怎样劝阻吴王的。现在老师就是吴王,你们就是大臣们,下面哪位“大臣前来进谏。生1:大王,从我国的实力来看,攻打楚国取胜的希望很大,但是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请大王三思。生2:大王,请您考虑周全,不能顾此失彼啊。师:固执的吴王,哪里听得进大臣们的劝阻呀。如果你是吴王,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响呢。有什么动作,说些什么。生1:(把桌子一拍)反了反了,你们还把我这个国王放在眼里吗。谁再来劝阻我,我就处死谁。生2:吾意已定,再敢进谏者,杀无赦。退堂。(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把自己当成大臣和吴王,去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可以表演读,也可以比赛读,选择自己喜爱的朗读形式进行朗读。(开放式的朗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学生读得积极投入。)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