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政务公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政务公开,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开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表达。是深化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是提升行政管理竞争力和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安排部署下,各级政府部门在政务公开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推动了“高效、廉洁、务实政府的建立,提高了各级政府的诚信度。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务公开工作在各地各部门的开展不平衡,与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向深层次开展
2、,向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方向开展,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质量和水平,最大限度把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是今后政务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存在的问题 1、该公开的不公开,对上欺骗对下蒙蔽。有些单位或部门钻国家政策的空子,骗取国家资金为部门或他人谋利益。比方前几年新闻媒体暴光的埠平骗取的扶贫资金的问题,还有其他地方以农业开发为由,骗取国家款项,使人民群众全然不晓,既得不到实惠,更谈不上监督。 2、重外表内容,轻实质问题。一是公开的内容不够深,外表事项公开多,深层次的内容公开少,甚至不公开。如在财务上,只公开几个大数据,不公开具体收入和支出工程,在具体问题上遮遮掩掩,使人如雾里看花;二是公开的内容不
3、全面,外表上“公平、公正、公开,实际上暗箱操作,比方工程招投标、职称评聘、干部提拔、公务员考试录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事后公开多,事前、事中公开少。 3、重临时应付,轻长期坚持。一是平时不认真公开,上级来检查时就大忙一阵,过后一年半载不见翻新;二是公开资料管理不够标准,未装订成册、立卷归档,对政务公开的内容无据可查,从而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制约功能。 4、公开形式单一,达不到应有的监督效果。多数单位能够看到,广阔群众的知晓率不高。 5、重简单公开,轻及时反响。一是没有建立政务公开信息反响制度,公开后没有及时听取群众意见;二是个别 单位或部门认为只要公开了就万事大吉,对群众提出的意见没有作进一步的
4、说明和解释,或避重就轻。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体上讲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有关部门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认识缺乏,指导帮助不够;二是一些干部的素质较差,法律意识不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的宗旨观念淡薄,甚至个别人夹带私欲,在推动政务公开工作方面缺乏动力和积极性,甚至持抵触排斥情绪;三是广阔群众参政议政的意识不够强烈,对政府事务关注不够,参与意识关薄,参与层次低,参与人数少。客观方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操作性、指导性强的法律体系,政务公开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对违法政务公开制度的人或部门将公开内容张贴在固定的公开栏上,个别人 和行为缺乏明确和强有力的责任追究体系。 二、对策 政务公开工作
5、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单是政府部门的事,而且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支持和努力。因此,要使我国政务公开工作迈上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轨道,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作文章: 1、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202223年4月,国务院出台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条例,专门标准政府信息公开和利用行为。这是我国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政务公开工作开始步入法制化轨道。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期间答复中外记者提问时说“要使党的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这就需要公开、透明。全面贯彻落实好条例精神,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对于提高我国政府施政行为的透明度、开展社会主
6、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意义极为深远。对各级政府部门来说,今后不是想不想公开、愿不愿意公开的问题,而是如果不按条例要求,及时公开应该公开的政务信息,就有可能违法违纪,就有可能被问责。推行政务公开已成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 2、标准政务公开,确保公开质量 一是建立政务公开组织领导和责任体系,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部门负责跟踪督察,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同时细化责任,把实施政务公开的工作标准、程序、目标、完成时限等逐级分解到岗位和个人。二是要充分利用电视、播送、报刊、杂志、政务公开栏、墙报、电子显示
7、屏等众多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尽可能让干部群众及时、全面地了解公开的内容。三是公开内容要真实可信,不能搞明一套、暗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对内一套、对外一套,。对群众关心而法律法规禁止公开的内容均应公开。不仅要公开办事依据、程序和结果,而是要公开办事机制和结果的由来,增强工作透明度,便于群众监督。四是公开时间必须灵活机动,经常性事项应常年公开,临时性事项应及时公开,保证公开内容的时效性,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五是在公开的落实上,要一丝不苟地兑现政务公开的内容,始终坚持怎么说就怎么办,在实施上扎扎实实,对群众讲求信誉,以政务公开的实效性取信于民。六是建立公开的期限档案,将每次公开事项的对象、公
8、开的形式、内容、期限、责任部门、监督小组的审核意见、领导小组的审批意见、群众的意见、监督小组落实反响情况等整理归档,做到事前有审核把关、事中有征求意见、事后有调查反响。 3、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绩效考评的范围。政务公开把行政决策、行政过程、行政结果都清楚地展示在群众面前,对提高权力运行过程的透明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把政务公开工作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岗位责任制、机关效能建设相结合,特别是应把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绩效考评的范围,严格考评,并把考评结果同干部福利、奖惩、评先评优相结合,把政务公开工作开展好坏与单位、干部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加大外在压力和推动力,才能引起
9、干部职工的真正重视,促进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齐头并进,深入开展。可考虑设置一些适用的考核标准,如“投诉办结率、“群众满意率等,检验各单位政务公开工作开展成效。 4、政务公开的审议、评议也应实施“阳光作业。一是评议代表确实定应充分表达民意,不能由有关部门指定。有关部门可提出标准、条件及产生方法,让群众依照程序推选。二是评议程序应提前公开,评议过程应当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三是评议部门的工作人员只应做组织效劳工作,不得参与具体评议,更不许在评议结果上搞平衡。另外,不要仅仅满足于把参评单位排知名次,而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帮助各参评单位找准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上。作为接受评议的单位也要把精力用
10、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而不要放在拉关系、争选票上。 5、实现静态公开与动态公开的有机结合。所谓“点题公开,就是不受时间、内容、形式的限制(属于党和国家机密的除外),在按规定要求公开的情况下,由群众自己选择关心的问题,由有关部门公开解答。“点题公开,可以实现由过去的静态公开让群众被动看,到现在的动态公开让群众主动提,由过去的个别人说了算,到现在的群众说了算,由过去的干部不想公开或想公开什么就公开什么,到现在的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从而,最大限度地标准政府部门的行为,满足群众的愿望。 6、加强队伍素质建设,确保政务公开工作顺利进行。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抓好政务公开的根底。公开工作能否
11、落到实处,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目标能否实现,最根本的在于是否建立一支政治可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秉公执法、训练有素、业务精通的干部队伍。因此,必须扎扎实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把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教育、预防职务犯罪教育、财经纪律教育和党性党纪党风教育,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依法行政、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推行公开办事制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适应时代和形势开展的要求,改进施政方式、工作方法和办事作风,更好地做到施政公开、公平、公正。二是加强业务
12、知识培训。积极组织干部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金融知识,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组织业务知识测试,举行业务知识竞赛,鼓励干部参加各种学历教育,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减少错误执法、“越权执法行为,为标准和纵深推进政务公开奠定坚实的根底。总之,政务公开是新时期的“阳光工程,是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关乎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关乎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只有不断标准、深化和拓展政务公开,推动政务公开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才能真正成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 第二篇:当前政务公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公文202223当前政务公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公
13、文202223-12-3011:44:27阅读69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当前政务公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几年参加我局政务公开工作,外出调研和多方面查询资料,笔者认为,当前政务公开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个别单位对政务公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单位不太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没能从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去认识政务公开工作;有的甚至认为政务公开仅仅是办公室打出来往墙上一挂的简单事。因此,在政务公开工作上表现出不主动、不积极,避重就轻,简单应付,流于形式。 二是个别单位对政务公开工作缺乏持续性。个别单位部门临到全县考核或是纪检委检查时,才按要求便简单地抓一抓;检查一过便没有了动力
14、,甚至认为不用再抓了。个别单位政务公开的形式普遍比较单一,只是将一些行政职责、办事程序仅在办公场所设立公开栏,在公开内容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抽象、过时等现象,偏重公布最终结果,而对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公布较少。还有个别部门只公开不得不公开的、大家都知道的事项,把有可能影响部门利益的事项加以回避,或者只公开一些程序性要求,回避实质性事项。这样既不能满足广阔群众及时参与政府事务的要求,也不利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是公开的重点不突出,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有的单位没有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制定出相应的工作细那么,只是照搬照抄上级文件的条条框框,甚至没有公开具体内容。有的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避重就轻,
15、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敏感问题和关键部位没有公开。有的部门公开的重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起抓,工作起来不得要领。个别部门没有建立健全监督组织,没有建立起与政务公开相适应的内部监督制度,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机制尚未真正形成。此外,有的单位和部门借政务公开评功摆好,“政务公开“变成了“政绩公开,“政务公开栏变成了“政绩荣耀榜,而对群众关心的公共事务的决策依据、决策过程闭口不谈,尤其回避工作中的失误和缺乏。 二、产生的主要原因 通过思考和分析,笔者认为产生上述现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认为公开的内容、时机、方式、范围等都是本部门的权力,想怎么公开、公
16、开哪些内容都由自己说了算,公开太多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信息,会造成议论纷纷的局面,影响社会稳定,存在着“让老百姓知道的东西多了只能添乱的错误思想,因此不愿或者不敢“政务公开,对上级关于政务公开的工作部署采取拖延、敷衍的态度。 二是权力意识浓厚、效劳意识冷淡。政务公开实质是推进政府提高效劳质量的手段,政务公开中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效劳意识问题。如果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当把行使政府职能看成是手中的权力而非为人民效劳的义务时,那么其政务公开必定是避重就轻搞形式,以种种借口推迟政务公开工作,尽可能缩小公开范围、压缩公开深度。因此,有的部门甚至认为,本部门负责的事务就是本部门的权利范围,不愿也不必让他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