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善导净土思想特点与称名念佛法门的流行.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804954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善导净土思想特点与称名念佛法门的流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3年善导净土思想特点与称名念佛法门的流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3年善导净土思想特点与称名念佛法门的流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3年善导净土思想特点与称名念佛法门的流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3年善导净土思想特点与称名念佛法门的流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23年善导净土思想特点与称名念佛法门的流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善导净土思想特点与称名念佛法门的流行 净土宗作为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在历史上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即宋元明清时期,它与禅宗成为中国佛教两大主流宗派。善导(613-681年)作为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在佛教史上的地位自然也显得耀眼和突出。中国佛教的开展,大体经历了经典佛教和民俗佛教两个阶段,而善导净土宗的创立,是经典佛教向民俗佛教转折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说,善导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对于善导在净土宗中的重要地位,佛教界和佛教学者都予以肯定。如蒋维乔在中国佛教史史说,善导之念佛“遗后世以绝大影响,(注:中国佛教史卷二,第十四章唐之诸宗篇,第37页,民国丛

2、书选印本,1989年8月第1版。)“善导流之念佛,实可谓为后世念佛教之根本。(注:中国佛教史卷二,第十四章唐之诸宗篇,第37页,民国丛书选印本,1989年8月第1版。)黄忏华说,善导“完备地组成了净土一宗的宗义和行仪。(注:净土宗篇,中国佛教第一册,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近代佛教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太虚法师说:“善导为净土宗之光大者,为中国最推崇之祖师。即在日本,亦以其为净土宗之主要人物。后来专称名号之念佛法门,即奠基于此,故善导实为中国净土宗风范之确立者。(注:佛学入门第117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 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对善导净土思想乃至整个净土宗的研究都相当薄弱,几乎

3、是一片未开垦的荒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一些人看来,善导的净土思想,义理比较简单,似乎没有多少研究价值。这些人忽略了这样一个历史事实:简单义理的背后却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思想根底。通过对善导净土思想的研究和分析,正可以反映出中国佛教开展的历史过程和趋向,以及净土宗的信仰特色。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净土宗是否是一个佛教宗派的看法有分歧,有些著名的佛教研究专家认为,净土宗从严格意义上讲,能否作为一个佛教宗派尚有问题,(注:详见论中国佛教无“十宗,汤用彤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55-370页。)这也影响到人们对善导净土思想的研究。 一、善导净土思

4、想的根本特点 善导佛学思想的根本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即。超越性、他力性、简易性、平民性。 (一)超越性。善导为众生指明了往生的归宿西方极乐世界。众生念佛的目的就是脱离“此岸苦难世界,到达“此岸的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在善导的净土思想中,具有鲜明的超越性特点。 一般说来,中国佛教宗派大都侧重于通过心的修持以求觉悟成佛。其中最突出的如禅宗,更是主张自心是佛,并批判西方极乐世界,否认此岸世界的存在。禅宗认为众生能否成佛就在于一念之间,慧能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48卷,第350页中。)佛就在心中,不在心外。关于此岸、此岸问题,慧能明确地说:“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

5、,唐言到此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此岸,故号波罗蜜。(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48卷,第350页中。)慧能通过“波罗蜜一词的解释,说明是否到此岸的关键在于心的著境或不著境,心著境就会起生灭,谓之此岸,心离境无生灭,谓之此岸。慧能又说:“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48卷,第352页中。)劝人不要“愿东愿西,最主要的是在修持“自心上下功夫。慧能还说:“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藏48卷,第352页中。)明确地反对身外求佛,反对往生西方净土的说法。可见,禅宗不提倡

6、外在超越,反对成佛往生此岸世界。至于天台宗、华严宗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无视此岸世界的倾向。 善导针对一些宗派无视或否认西方净土世界的思想倾向,特意提出了“指方立相的“心外净土说,他就观无量寿佛经第八像想观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解释说:“或有行者,将此一门之义作唯识法身之观,或作自性清净佛性观者,其意甚错。绝无少分相似也。既言想像假立三十二相者,真如法界身,岂有相而可缘,有身而可取也。然法身无色,绝于眼对,更无类可方,故取虚空以喻法身之体也。又今此观门等,唯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总不明无相离念也。如来悬知末代罪浊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况离相而求事者。如似无术通人居空立舍也。(注:观无量寿佛

7、经疏大正藏37卷,第267页中。)“方,方位,此指西方。善导批评说,用唯心论(“唯识法身之观)或观念论(“自性清净佛性观)解释阿弥陀佛及其净土是极其错误的。他说既然法身无色,凡夫就无法直观,这就必须依靠使凡夫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形相,也就是要“指方立相,为凡夫指明方位(西方净土),树立形相(弥陀相好),以使凡夫“住心而取境,集中心力修持往生西方极乐净土。那种离开具体形相的修持实践,犹如没有神通力的人,想在空中建造楼阁一样,完全是一种空想。可见善导宣扬的是一种“心外净土,这种净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既然净土在“心外,那么往生净土就必然存在“死此生彼的超越问题。由于善导净土思想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净土宗的

8、修持实践中还特别重视临终念佛。所谓临终,在善导看来,是众生由生到死,由死到往生的关节点。即使一生造恶,假设能临终念佛,也可以得到往生。“此岸世界是超验的世界,由此净土宗人还特别重视和宣扬念佛感应、临终祥瑞。在净土经典中,突出地宣扬灵瑞现象,至于净土往生传记中的灵异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净土宗十二祖彻悟说:修净业者,有八种事“各宜痛讲,其中之第八事,即“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注:彻悟禅师语录续藏经2编14套4册。)清代张师诚在径中径又径中也特列“征验门(注:彻悟禅师语录续藏经2编14套5册。),专讲净土宗人的临终灵瑞。 此外,由于此岸世界是超越世俗世界,也是超越人的认识能力之外的,一切理念思维

9、、逻辑推理在此岸世界面前都被视为是苍白无力的,因此,善导还特别重视虔诚的信仰,把“信列为净土往生的“三资粮(信、愿、行)之首。善导在关于念佛之前的心理准备即“三心说中,就将“深心,解释为“深信之心。宋代王日休在龙舒增广净土文卷一中说:“人骤闻净土之景象,多不信之,无足怪也。善拘于目前所见,遂谓目前所不见者,亦如此而已。且如陋巷粪壤之居者,安知有广厦之清净。(注:大正藏47卷,第255页上。)他在此强调的是“佛之所言,不可以目前所不见而不信也。(注:大正藏47卷,第255页上。)突出了绝对信仰的重要性。 (二)他力性。善导强调众生的往生主要是凭借阿弥陀佛的愿力。这种力量不是来自往生者自身,而是来

10、自外部,是一种他力。他力性是善导净土宗思想的又一重要特点,也是净土宗修持方法的最为显著的特点。 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如禅宗、天台宗等都重于自力成佛,与净土宗的他力成佛截然相反。在这一点上,禅宗与净土宗的对立也最为突出。唐代慧能创立的禅宗标榜“教(其他各宗)外别传,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 慧能提倡性净自悟,即心即佛。约在禅宗五家(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临济)盛行的时代,一批禅宗大师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些看法,认为佛祖一旦成了偶像权威,就会起束缚作用,必须破斥,于是产生了“超佛越祖、“呵佛骂祖之说,临济宗创始人义玄是“呵佛骂祖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向里向外,逢著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

11、逢罗汉杀罗汉,逢父母杀父母,逢亲眷杀亲眷,始得解脱。(注:古尊宿语录卷四,临济语录。)这可以说是从根本上破除对佛祖的盲目信仰。南岳系丹霞天然禅师也说:“佛之一字,永不喜闻。(注:景德传灯录卷十四,大正藏51卷,第311页上。)禅师们“呵佛骂祖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人凭自力解脱,不必着意外求。他们主张尊重自我人格,高扬自我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与禅宗等宗派的自力成佛主张不同,善导把众生看作末法时代的凡夫,认为此时凡夫已无法凭自身的努力和修持获得解脱、成就佛果。善导强 调阿弥陀佛愿力在解脱凡夫苦难中的决定作用、关键作用,宣扬对阿弥陀佛的绝对信仰。提倡称名念佛,表现出一种在佛教

12、修持中贬低自力、贬低主体性、贬低主观能动作用而崇拜他力、崇拜偶象、崇拜弥陀佛的救世作用的净土思想性格。 (三)简易性。简易性是善导净土思想的又一特点。正如净土宗人张师诚评论说:“唯持鸿名,顿了生死,如单方治病,直捷简要,一日之修,功超永劫。(注:续藏经2编14套5册。)即只要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就能顿了生死,好象单方治病一样,直捷而且简要。净土宗人还把念佛求生净土称为“横出三界,修其它法门为“竖出三界。乐邦文类中收录的桐江法师择瑛之辨横竖二出篇云:“竖出者,声闻修四谛,缘觉修十二囚缘,菩萨修六度万行,此涉地位,譬如及第,须自有才学,又如历任转官,须有成效。(注:大正藏47卷,第22023页。)所

13、谓“竖出,是指声闻、缘觉、菩萨各需经过种种修行,才能成就正果。如同必须有真才实学,才能考试及第;又如必须有一定的政绩,才能官职升迁一样。“横出者,念佛求生净土,譬如荫叙,功由祖父他力,不问学业有无,又如覃恩普转,功由国王,不管历任浅深。(注:大正藏47卷,第22023页。)所谓“横出,是指只要念佛,就可求生净土。如同官宦家子弟,凭靠祖父辈的力量,不管本人有无学问,都能做官;又如皇亲国戚,凭靠国王的恩泽就可升居高位。“横出与“竖出,不过是一种比喻而已,但是,它确实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善导称名念佛和其他修持方式的不同,表现出简单易行的特点。 清代僧人悟开分析了简易的含义。他在所著念佛百问中说:“简易

14、之语,其意有二:一那么就中下之根,说要截断轮回,径往西方,永超生死,只消专志念佛,心不颠倒,不管贤愚,皆能成就,故云简易;一据六度万行,祇劫熏修,方成佛道,今那么六字洪名,不拘久近,果能正念清楚,便得弥陀接引,托质莲胎,俱臻不退,岂非简易。(注:续藏经2编14套4册,第402页。)悟开所说的“简易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中下根人只要一心念佛就可往生;二是说不同于繁杂的修行,只要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死后阿弥陀佛就会前来接引,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宋代王日休说:“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那么见于日用之间,而未尝离,论其迹,那么见于早晨一茶之顷,而不必终日泥,十念法门是也。(注:龙舒增广净土文大

15、正藏47卷,第254页。)又说:“此十念法门,人皆可以通行,譬如久为暗室,一灯照之,那么为明矣。故虽杀牛屠马之人,放下屠刀,亦可以修。所以修者不难,亦不妨一切俗事,故在官不妨职业,在士不妨修读,在商贾不妨贩卖,在农人不妨耕种,在公门不妨事上,在僧徒不妨参禅。凡一切所为,皆不相妨。(注:龙舒增广净土文大正藏47卷,第254页。) 近代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还针对称名念佛的简易性特点指出,此一法门更契合在家人修行。他说,念佛一法“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摄心参禅,及静室诵经等,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注:印光法师文抄,转录自净宗法语大观第288、2

16、89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皈依净土法门,在家奉佛,就是例证。他有诗曰:“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日暮而途远,吾生已嗟跎;但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注:径中径又径续藏经2编14套5册,第451页。)可见净土法门的简易性是白居易选择净土信仰的重要原因。清代济能纂辑角虎集中有念佛歌云:“百行无知念佛好,念佛之人少烦恼;忙闲不废用功夫,他日免受阎王考。(注:续藏经2编14套3册,第270页。)竭力推崇念佛法门。 近代佛教有所谓“居士佛教的说法,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颇为复杂,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