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大学生求职警惕十大招聘陷阱.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806652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大学生求职警惕十大招聘陷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大学生求职警惕十大招聘陷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大学生求职警惕十大招聘陷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大学生求职警惕十大招聘陷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大学生求职警惕十大招聘陷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年大学生求职警惕十大招聘陷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大学生求职警惕十大招聘陷阱大学生求职警惕十大招聘陷阱随着社会法制化的推进,政府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监察力度也在不断地加大。但是,仍有不少企业和个人打着招聘的幌子,欺骗求职心切的人们。在此,笔者列举最常见的招聘陷阱,希望给求职者提点醒。陷阱一:储藏人员不少应聘者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看到一条非常满意的招聘信息,精心准备后赶往面试现场;结果,招聘方随意询问几句,填张表格,再告知一句“回家等通知吧”,从此就杳无音信了。其实,这类型的企业,多数都不缺人,也不急于招聘,他们只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广收信息,积

2、累所谓的“人力资源储藏”,以备不时之需。陷阱二:招聘传销传销在我国一直是法律所明令禁止的。有些企业却总想耍把戏、钻空子。就有这样的招聘信息:招聘 接线员20名,年龄不限,性别不限,学历不限,月薪 800元。前去面试的应聘者回来后都大呼上当!原来,该公司要求他们购置一定数量的产品,随后通过 销售给其他客户。用单位的话来说是:通过 联系客户,进行产品销售和推广,即 接线员工作。但明白了内幕的人都知道,这不就是非法传销么陷阱三:广告宣传由于网络的传播面广、传播速度迅速,不少企业开始利用网络招聘,来为企业进行另一中形式的广告宣传。通过长期发布招聘信息,一方面增加企业的&ldqu

3、o;见光率”另一方面利用可观的招聘数量,制造一种公司开展迅速,求才假设渴的假象。其实,这都是企业假借招聘之便,进行的一些广告炒作。陷阱四:逃避破产如果说有家公司连员工工资也付不起,被起诉后败诉了,但还在进行招聘,你能相信么这可不是笑话!这些企业一般拖欠每个员工23个月的工资,在试用期内又辞退这些员工。往往他们都成认赊欠工资,并且保证一旦其正常运转,立刻归还所欠薪资。但实际上仅仅是为了分散企业的内部矛盾,使企业暂时逃避破产的危机。陷阱五:骗取钱财利用招聘敛财可以说是老手段了。直截了当地收费早就被广阔求职者所识破,所以现在的敛财手段就更加隐晦了。比方应聘者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轻松通过面试

4、后,公司要求在上班当天交纳300元(其中包括制服费用及各类工本费、押金等)。如假设员工离职,这些制服及用品公司不负责回收,理所当然的,那些所谓的押金和工本费用也就回不来了。陷阱六:高薪引诱在铺天盖地的招聘广告中,高薪的职位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除去高层次的技术类、管理类岗位,那些岗位要求低、薪资待遇优的工作,不可否认地对应聘者充满了无限的诱惑力。但当应聘者真正上岗时,却发现实际的工资要比招聘广告上的“缩水”很多。公司会解释说:这是岗位的根本工资,其余局部都是业绩提成。陷阱七:岗位招骗“急招助理、内勤、办事人员……”不少

5、招聘启示上都会这样写。乍看之下,招聘岗位应该是文职或助理类,不会有人联想到销售员、业务员。于是,不少应聘者就兴冲冲地前去面试了。直到上班当天,突然发现:原来这工作没有底薪,没有福利,彻头彻尾就是一个销售员的工作,只好大呼上当!有的企业就是玩着文字游戏,把岗位名称稍稍“加工”一下,就把销售员“变”成了“市场助理”,就轻松钓来大鱼小鱼一箩筐。陷阱八:试用陷阱“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月薪800元,转正后月薪1500元,另加各类津贴。”这样的薪资待遇可以吸引不少迫切求职的人们。于是,好容易通过面试的应聘者们,勤

6、勤恳恳地卖力工作,希望早点熬过三个月的试用期。结果往往是三个月一到,公司随便编个理由,就把他们打发回家了。其实,这些公司就是利用了试用期的用工本钱低廉的优势,钻了试用期解除劳动关系容易的空子,把短期工当作试用来处理,出最少的钱,用最好的人。陷阱九:变相施压我们会发现,一些劳动强度大、薪资较低的企业,经常会大批量地进行招聘。而且面试总是安排在上班时间,地点多为工厂或食堂。他们的目的显而易见:用大规模招聘向在职员工施压——不要以为这里的待遇不好,想进来工作的人多的是!陷阱十:真假培训有些单位会在招聘信息上注明“先培训后上岗”,其实,这些信息中以“培训为主、上岗为辅”的情况居多。不少企业确实在培训者中招用了一些人员,但更多的是培训结束就没了下文。他们正是利用了政府提供的培训优惠政策,从政府补贴中获取利益。他们不仅仅浪费了求职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更损害了国家的财产和利益。形形色色的招聘陷阱,总是变换着不同的面目不断出现。抵抗这样的不良信息,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力量:招聘方坚持诚信,构建良好的市场气氛;应聘者炼就火眼金睛,巧辨招聘陷阱;政府加大行政执法和监察的力度……通过共同努力,我们的劳动力市场才会更加繁荣有序! :/www rencai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