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广德寺的导游词5篇 导游词的主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协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到达巡游的最正确效果。下面是关于广德寺的导游词5篇,希望对你有所协助。关于广德寺的导游词(1)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家乡遂宁,我也为我的家乡而感到骄傲。说起遂宁,就不得不提起皇家禅林广德寺si。今天让我们一起畅游吧。广德寺位于遂宁的卧龙山麓,间隔成都140公里。我们今天将会依次参观五大镇寺之宝:宋明玉印,圣旨坊、缅甸玉佛,善济塔,九龙碑。在巡游过程中请大家不要吸烟,不要大声喧哗。1个半小时后我们在寺院门口集合。说到广德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距今也有一千四十多年的历史了。全寺占地
2、面积25000平方米,它依山而建,共九重建筑,寺院内九重殿的建筑为全国最高。寺内庙宇建立规模宏大,是目前国内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盛唐风格建筑群,被誉为西来第一禅林“观音故里“。游客朋友们,开始我提到过广德寺是皇家禅林,可能有朋友就会不明白了,这广德寺位于西南腹地,远离政治中心,终究与皇家有什么关系呢原来一千三百多年前,广德寺便来了一位皇家人,他确实是克幽禅师了。而克幽是大唐皇帝唐玄宗侄子,这便使广德寺成为了皇家禅林。开始我不断在强调广德寺是皇家禅林,可能有朋友会征询,皇帝们如何会在在这里建一个皇家禅林呢今天我们就在开始一场侦探之旅,深化广德寺的内部去瞧个终究,找出皇家禅林的王者气派在何处。游客朋友
3、们,我们眼前的这座塔,便是开山祖师克幽的肉身塔了,该塔名叫善济塔,它始建于唐朝,塔身十三层,通高22米,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宋塔。每一层都绘有古典图案,看起来是不是觉得特别古朴特别大方特别精致呀;大家可以用手触摸感受一下塔身,它用陶罐做的,摸起来是不是有点粗糙每次我触摸到它,我会有一种心静的感受。你们呢请大家往上看,善济塔顶部有克幽之塔“四个字,听说克幽的佛骨舍利子就存放在其中。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相传,在特别久特别久往常,,唐武宗举行会昌灭佛“法难时,善济塔的塔基便陷落成池。当时有个遂州刺史的王简,每次升堂断案的时候,后面常常站立一位老和尚,断案正确的时候,和尚会微微点头,有了误判
4、时又会悄悄摇头,王简感受特别特别的惊奇,因而派衙役跟踪这位和尚。直到派衙跟到塔基荷花池这个地点,和尚就莫明其妙的消失了。王简听了衙役的报告,那确实是更加的惊奇了,因而下令放水挖塘查寻。终于在池底觉察一个木盒,里面装着金色锁骨,上面刻有观音大士“四个字,因而人们奔波相告,说这是昔日克幽禅师的遗骨,他是观音菩萨的转世。王简不敢怠慢,命人再度修建了善济塔。大家请看在塔上也刻有诗句:池涌瑞莲观自由,塔藏金骨显克幽,由此可见世人对克幽是观音化身这一说法的高度认同。因而朝廷也正式确认遂州,也确实是我的家乡遂宁为观音故里,敕封为观音道场。这才有了广德寺历史上第三次沐浴皇恩。 好了,游客朋友们,巡游完了善济塔
5、呢,我们就接着前行,参观广德寺的另一件镇寺之宝九龙碑。我的导游讲解完毕了,感谢各位。关于广德寺的导游词(2)欢迎大家来到襄阳广德寺!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原名云居寺。在襄阳县城西约13公里。四周呈方形,面积约30000平方米,有一条宽约10米的小溪围绕。殿宇林立,古树参天,苔藓匝地,异常幽静。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名云居禅寺“,明成化年间(14651487)由隆中迁此,因宪宗御笔亲赐广德禅林“,遂不断沿袭至今。寺内原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韦驮殿、观音殿、藏经楼、方丈房等建筑,现仅存天王殿、藏经楼、方丈房和多宝
6、佛塔。天王殿为硬山顶,因人为破坏,已改原有风姿,内部完好,外部改成民用建筑。藏经楼为重檐硬山顶式,系清代重修。大雄宝殿重檐九脊,翼角恽飞。多宝佛塔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至弘治九年间,为砖石仿木构造,通高约17米,由塔座、塔峰两局部组成。塔座高7米,成八角形,上迭浅檐,下奠矮基,砖砌角柱,石雕龙首。各墙均设有壁龛,上供石雕跌坐莲台佛像一尊,各壁设有石雕券门4个,正门上方石匾横书多宝佛塔“4字,下置3个佛“字,严谨浑厚,苍劲有力。塔峰置5座小塔,居中者为喇嘛塔,高10米,下置须弥座,上置莲台,与覆钵式塔肚承接;上置相轮,顶置铁空盖。主塔四周有四座六角形五层密橹式砖塔,并设有佛龛。塔的上下内外
7、共嵌有石雕坐佛45尊,故称多宝佛塔。古塔旁有银杏一株,4人合抱,高约35米。明嘉靖帝曾效汉武帝封松柏故事,赐以大将军“封号;以后,清乾隆帝又加封为感应大将军“,树旁尚有碑刻似记其事。多宝佛塔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于广德寺的导游词(3)遂宁广德寺举行第十届标准化传授居士菩萨戒法会农历九月初二到初八日,遂宁广德寺举行为期七天的第十届标准化传授居士菩萨戒法会。四川佛教咨议委员会主席、广德寺堂头大和尚、广德佛学院院长海山律师任菩萨戒法师,四川省佛教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成都昭觉寺方丈演法律师任羯磨阿阇黎,德阳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德阳万佛寺方丈觉行律师任教授阿阇黎,四川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广德寺治
8、理委员会副主任、广德佛学院教导主任普正律师任说戒和尚。引礼师师承分别由广德寺释法德、遂宁佛教协会副会长释广智、广德寺建修主管释广融、广德寺提点释永远、广德寺咨议委员释智全、广德寺副知客释普楝、广德寺衣钵释了凡、船山天峰净寺执事会议当家释正思、船山天峰净寺执事会议副当家释明四、广德寺文秘释崇航担任。释照成、释照宗、释普静、释普德、释普成担任小五师。释永辉、释德明、释普学、释普智担任引赞师。广德寺传授居士菩萨戒继承和发扬长念和尚、海山和尚、明智堂主的教导、主张,时间不少于七天,以对三宝负责,对众生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神圣使命感,手把手地教,争取做到学以致用,用以标准“。多年来广德寺传戒等法事活动逐
9、步培养出一坛师承,集教、研、作于一体,构成具有广德寺法事活动风格的整套班子,深受广阔三宝弟子和同行的赞扬。为此,广德寺每年都要传授居士菩萨戒,每次参加受菩萨戒的居士都在三百人以上。第13页水杉王,位于谋道集镇东南凤凰山下,树高35米,胸径2.4米,冠幅22米,龙骨虬枝,高大挺拔,直插云天。下面是云游网专门为您提供的水杉王导游词,是引导巡游观光,并对旅游景观的说明、讲解词。关于广德寺的导游词(4)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旅游。广德寺原名云居禅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位于湖北省襄樊市城西l0公里处,寺院与国家级古隆中风景区毗邻,寺内古木参天,寺外碧水围绕,环境幽雅宜人,被清朝康熙皇帝赐封
10、为护法尊“的古银杏树干年不衰,枝叶茂盛。寺院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是鄂西北著名古刹。鼎盛时期,骑马观山门,敲钟开斋饭。是湖北省佛教历史上著名的十方丛林,其阻碍涉及鄂、豫、川、陕、赣、苏、浙等省、市。据寺内碑载,明朝成化年间,襄王朱见淑的爱纪杜氏病故,襄王看中了云居寺的风水,将爱妃葬在寺旁。因而,云居寺主持道圆法师大为不满,要率众离去,襄阳诸佛寺院纷纷上书责备襄王,襄王无奈只好奏请皇帝出面调解。成化皇帝朱见深下了一道圣旨,让襄王就近择一风水宝地、,本府自备工料,建寺院一座给和尚。寺院建好以后还给了和尚,朱见深并将寺名改为广德寺“。敕赐广德寺“至今还悬在广德寺山门上。广德寺南北长250米,东西长
11、180米,护寺河长达1000余米。主要建筑有皇禅师石塔、东山门、南山门、天王殿、伽蓝殿、韦驮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多宝佛塔、厢房、配房和跨院等,共有房屋127间。由于“十年浩劫,广德寺大局部殿宇被当作四日“拆毁,到1978年,只有天王殿、藏经楼、多宝佛塔、局部厢房存在。广德寺内多宝佛塔,又名五星塔“,久负盛名,雄伟壮观,其建筑风格全国独一。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身系砖石构造。通高17米,分塔座和塔首两局部。塔座高7米,为八方形四券门,上造浅檐,下奠矮基,角贴圆柱,石雕龙首;每方设一佛龛,龛内供一石雕趺坐莲台佛像,四门皆有通南道入内,俗称八方
12、四门“。正门南向,上额石匾阴刻多宝佛塔“。檐下横列斗大佛“字3个。塔内砌八角形亭式塔心柱,也有壁龛坐佛。北面通南一侧,有石阶梯可登座顶。塔身五座小塔和覆盖楼梯口亭组。座顶主塔喇叭塔,高约10米,八方须弥座,刻仰复莲瓣四层,上承复钵式塔肚;再承须弥座,四面饰嵌佛石龛,座上置相轮,顶为铜铸莲花宝顶。主塔四方,各立一小塔,塔身作稍矮,为六角攒尖顶,顶上叠密檐三层,塔身也有嵌佛石龛。东侧阶梯。覆盖的方亭为四角攒尖形,佛塔内外共有佛像48尊。1991年,市政府拨专款180万元,维修了广德寺藏经楼、方丈院、知客楼、天王殿及山门,修复了大雄宝殿。经省人民政府批准,1997年1月,广德寺为佛教活动场所正式开放
13、。襄樊的广阔佛教界人士和信众十分感谢,纷纷表示:要在法律和政策同意的范围内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要遵纪守法、爱国爱教,倡导人间佛教,壮严国土、利乐有情,为提高襄樊的知名度,为襄樊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立多做奉献。好,游客朋友们,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感谢各位的支持!关于广德寺的导游词(5)中国皇家禅林广德寺,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城西三里许的卧龙山,建于唐朝(公元618年前后),原名石佛寺,大历二年(767)更名为保唐寺,大历十三年(778),敕名禅林寺“,德宗建中初年(780),敕名善济寺,昭宗天复三年(903),敕名再兴禅林寺“,北宋真宗祥符四年(1011)敕名广利禅寺“,明武宗正德年间敕赐广德寺“。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高僧克幽禅师来遂主持开山阐教后,高僧倍出,香火兴盛,遐迩知名。特别是因受唐、宋、明朝十一次敕封,声名大振,明代极盛,僧人千余,曾主领川、黔、滇三百余山,被尊为西来第一禅林“,成为远近向往的川中名胜及知名西南的佛教圣地,每年二月香会九月观音生日期间,香客、游人如云,年久不衰。一千三百余年来,广德寺历尽沧桑,几度被毁,又数次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