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宫泽贤治作品中的和谐意识浅析宫泽贤治作品中的和谐意识 摘要:宫泽贤治作品反映了和谐意识,他通过作品向世人勾勒出了一幅美好的人间天堂画卷。在这个画卷中影响世界和谐的因素都被抛除,人和人、人和动物、人和自然能够平等、和谐相处,这是一个人人梦想的理想国,所以宫泽贤治的作品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关键词:宫泽贤治 作品 和谐意识 宫泽贤治受到“以己之身为天下终生谋福利”思想的影响,在这一思想驱动下,他不断追寻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他的童话作品也能体现出这一思想,他将仁爱和慈悲、智慧和达观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一、和谐共存思想 宫泽贤治认为世间万物皆是能够和谐共存的。宫泽贤治作品体现出各个国家、各个地域的
2、人类之间、人类和自然、人类和动物都可以和谐共存。宫泽贤治作品所描述的人物通常没有民族以及国家的界限,这一点在宫泽贤治的作品银河铁道之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部作品中的孩子们穿的衣物是和服,人物的跪坐等行为也带有浓厚的日本特色。但是作品中的卡姆帕内尔拉、焦班尼等人物的名字却并不是日本的命名特色,而是一种外国特色。此外,这个故事发生在银河系甚至全宇宙,森林与沙漠也是没有任何国界的。宫泽贤治在作品大提琴手戈修中描述了一个人物戈修,这是一个被人嘲笑的大提琴手,因为他并没有高超的琴艺。戈修开始和动物们交流,在这一交往过程中他领悟了不同技艺,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手,获得了人们的尊重。戈修也开始学会爱护动
3、物,和动物和谐共存。二、平等思想 人和人、人和动物、人和自然能够处于平等位置展开沟通交流,这是宫泽贤治和谐意识中的主要观点之一。宫泽贤治在他的作品滑床山的熊中描述了一群熊和一个人小十郎。小十郎虽然杀了很多熊,最后自己也被熊所杀,但是与熊之间并没有因此产生仇恨,他们能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小十郎与熊杀死彼此也仅仅是为了求得生存,他们在感情上是惺惺相惜的。熊在小十郎死后对着他的尸体进行叩拜,小十郎曾经放了一只熊让其完成自己的心愿,两年后这只熊如约来找小十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熊对小十郎是尊重的,小十郎对熊是信任的,他们之间并不简单是猎人和猎物的关系。这让读者認识到动物一样拥有自己生存的权利,它们渴
4、望被信任,被理解,人类和动物是平等的,不能将自己凌驾于动物之上。宫泽贤治在他的作品过雪地中描述了一群小狐狸,这群小狐狸可爱、热情、善良、诚实,它们渴望被人类所理解、所关爱,它们期待与人类建立友谊。寒子与四郎给予了小狐狸信任,他们带着礼物参加了狐狸们举办的幻灯晚会,他们接受了小狐狸们送的礼物,和小狐狸们一起吃了玉米团子,这个美好的夜晚让小狐狸们产生了深深的触动。它们感受到了来自人类的信任,它们下定决心从此之后绝对不行骗,要努力改变人类对狐狸一族的误解,努力和人类和平共处。三、自我牺牲思想 为了让世界变得和谐,宫泽贤治认为为了拯救他人是可以牺牲自己的。宫泽贤治并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但是为了追寻心中
5、的天堂,为了建立自己心中的理想国,他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奉献。宫泽贤治本身生于富裕家庭,但是他却毅然亲赴农村任教,他像普通农民一样去生活,希望能够融入农民群体,可以用自己的学识帮助农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农民,消除世界的不和谐因素。因为当时的很多人并不能理解、认可宫泽贤治的做法,所以他只能在自己的作品中畅所欲言地阐述自己的理想,他和自己作品中的小狐狸一样,希望消除人们对他的误解,得到人们的认可、理解和支持。宫泽贤治在作品银河铁道之夜中描述了这种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柯贝内拉面临着生死选择,但是他最后选择了用自己的死亡换取同伴的生存,他自己以灵魂这种形态进入了天堂这一世界。这种牺牲精神在他的作品古
6、斯克布多利传记中也有所呈现,布多利的父母由于冻灾而死亡,妹妹也因此被拐走。布多利 27 岁那年,冻灾有了再次发生的征兆,为了挽救更多的人,布多利选择了死亡,他为了提升气温独自去引爆了一座火山。他最终用智慧与牺牲精神战胜了这场灾难,让人们可以生存下来。四、生和死的和谐思想 宫泽贤治认为,死亡不单单是生命的逝去,它还代表着对生者的救赎,而死者会进入一个“彼岸世界”。1宫泽贤治在作品夜鹰之星中阐述了一个永生与死亡的故事。夜鹰是大家嘲笑的对象,因为它没有美丽的面容,老鹰认为夜鹰有损“鹰”的称号,用死亡来威胁夜鹰改名字。面对众生的嘲笑,夜鹰感到异常自卑,它认为自己为了生存而吞食飞虫是一件罪恶的事情。为了摆脱罪孽,也为了远离嘲笑,夜鹰最终选择了死亡。在其肉体死亡之后,夜鹰的灵魂最终飞向了太阳,成为一颗永恒存在的星星。五、结语 虽然宫泽贤治本人生活在一个不和谐的时代,可是他坚持追寻自己心中的理想国。众生平等、和谐共存、超越生死、牺牲自我的思想都深深地影响了宫泽贤治,也是其和谐意识产生的思想基础。参考文献:1邱佩云.浅析宫泽贤治的孤独意识以“反面角色”的描写为中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5).(作者简介:倪筠,女,硕士研究生,鞍山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