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论综述收入问题从很早以前就一直被经济学家关注,收入分配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了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譬如消费、投资、就业等问题,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收入分配是牵涉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关键词收入;收入分配;理论综述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2311-0109-03doi:10.3969/j.issn.1671-5918.2023.11-053 本刊网址:一、收入的概念界定收入是什么?经济学上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多种多样,本文列举几种较为典型的定义:一齐默尔曼的收入概念齐默尔曼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收入。
2、第一,个人收入等于市场收入。第二,个人收入是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包括以市场收入为根底,减去个人税收收入再加上公共转移收入。第三,个人收入是个人的净等价收入,可支配收入根据居民户的规模来调整就是净等价收入。二陈宗胜的收入概念按照陈宗胜的分类方法,可将居民收入主要分为两大类,合法正常收入和非法非正常收入。所谓合法正常收入顾名思义是指获得收入的途径和方法是合理合法正规的,这局部收入应该是居民收入的主体局部。归纳起来,主要有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劳动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这四类。三马源平的收入概念马源平在收入分配论中指出,“收入这一词源于“reve-nu,是指从一定的源泉取得,并可反复取得的可用于自由消费
3、的货币或实物,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局部,衔接在分配之后,为消费及社会再生产做铺垫。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收入的分类有很多种,收入按性质划分,那么分为商品收入、资产收入及劳务收入等,收入按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人收入、企业收入以及政府收入。四国家统计局的收入概念1993年之前,国家统计局称城镇居民收入为生活费收入,在1993年之后那么称之为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反映了城镇居民的现金收入,表达的是一种价值形态。目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划分标准多种,按照收入来源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四类: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二、国内外研究概况任何一个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根底
4、上,前人的研究成果都给后人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知识积累与珍贵的经验教训。国内外学者们非常重视收入分配问题,通过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理论,人们使用的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的差异使研究产生不同的理论,这些理论以及多样的分析工具、研究方法为后期研究探索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根底,使得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更便捷。一国外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概况在国外关于收入差距研究的理论成果先后包括了:1776年由亚当斯密开创的古典经济学派的分配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主义的分配理论、20世纪70年代的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分配理论和现代收入分配理论等,这些理论也代表了那个时期的主流分配理论,这
5、些分配理论中最主要的一些理论成果包括:1.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在收入分配差距领域,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是较多的,1954年库兹涅茨最早把经济开展与收入差距联系起来,为了更好的说明进行了相关的实证分析将其量化,通过研究分析结果,库茨涅茨提出了随着经济开展,收入差距程度与呈现出的“倒型曲线的规律,即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向前开展,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经济增长初期,收入分配差距会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扩大,当经济增长到一定时期,到了工业化根本完成以后,收入分配差距会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缩小。在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平等一书中,C.T.Morris和I.Adelman
6、围绕库茨涅茨“倒型假说进行了大规模横截面资料研究,运用回归计量分析得出结论,其结论结果也验证了“倒型曲线假说。2.二元经济理论研究刘易斯的“二元经济论是开展经济学的理论之一,他较早的对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状况与经济结构的演变过程中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开展中国家存在两个部门,即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由于资源配置以及农民受教育程度等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农村人口众多,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的收入普遍较低,农业部门只能维持农民最根本的生活保障。而工业部门相对而言是一个收入相对较高的部门,导致工业部门劳动者收入远远高农业部门劳动者的收入。如果劳动力可以在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之间自由流动,
7、大量收入水平低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会向收入水平较高的工业部门转移。而开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中存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能够促使二元经济结构渐渐削弱。3.收入的结构性差异阿齐兹、卡尔李思勤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他们认为不同的收人群体具有各自的收入结构,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结构是不同的。高收入群体的主要收入来源有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包括企业红利的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支付;低收入群体的主要收入来源有生产和自由住房的租金价值。4.影响居民收入差距因素的理论研究美国的Ruther Forol和Champer的收入分配模型从人力资本结构
8、角度强调天赋的不同是导致收入不等的主要原因,该模型的局限性在于过分的强调了不可控制的因素,夸大了天赋的作用,无视了其他可以控制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模型那么把人力资本作为决定收入不均的根本因素,而没有分析政府政策、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影响。从技术因素角度,Hengfu Zhou和Hongyi Li利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了技术对收入分配演化的影响,研究通过个人资产积累的消费演化微分方程式得出个人资产与社会财富的演化路径,结果显示超过平均资产的富人资产演化路径为凹函数,而穷人资产演化路径为凸函数,所以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差距的不公平程度下降。接着向生产函数中引进资产外部性项,结果任何一个人的资产与
9、社会资产的比例保持不变,收入不均程度不变。在后来的研究中,Hongyi“和Danyang Xie证明了假设有一个较强的总资产外部性,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均等程度在某一平均资本水平前后变化,在某一平均资本水平之前,随着经济增长收入不均等程度减小,而平均资本超过这一水平,随着经济增长不均等程度将会扩大。二国内关于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概况国内学者有关于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是逐渐开展的,方案经济时期实行平均主义,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小,即使收入水平较为低下,收入分配问题还不被人们所关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平均主义被打破,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使得财富在不同群体之间分配,由此产生了收入差距,收入
10、分配差距问题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关注的焦点。国内关于收入分配差距的研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料。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归纳总结了国内的研究成果:1.从经济转型角度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在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经济体制发生了改革,由此导致的收入分配制度变化以及收入差距的形成成了众多学者的关注重点。这一时期,从经济转型这个角度出发研究收入分配差距的文献与成果在国内数量不少。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存在不标准制度,多数学者认为我国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与其有很大的联系。李实、赵人伟认为,企业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
11、扩大的原因之一是企业内局部配体制的变化。李建立在研究中发现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与税收制度不合理、行政性垄断以及公共产品分配不公都息息相关。卢嘉瑞通过研究发现加大反腐力度能够有效的消除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两极分化现象。曾湘泉认为要使收入透明化公正化,需要建立公开的收入申报制度,这对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正面积极的作用,也进一步的稳定社定和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开展。王海港通过分析1988年至1995年这8年期间的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象,发现城镇居民收入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状况,而证实农村居民收入之间存在两极分化趋势的论证不明显。但是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即收入都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低收
12、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很难提高,致使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加大了两极分化的趋势。2.从生产要素角度研究生产要素是导致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高收入群体往往占有大量的生产要素,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多。赖德胜研究分析认为教育这一要素对收入分配产生的影响在教育不同的开展阶段是不同的,在教育开展的初期,教育这一要素使收入差距扩大,而在教育开展的后期,那么教育却有利于缩小差距。李实、张平、赵人伟通过研究发现导致专业技术人员与一般员工之间的工资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大,获得的报酬多,反之那么少。陈玉宇、王志刚,王海港、李实,杨俊、黄潇、李晓羽研究分析了人力资本差异和教育程度差异对城镇居民
13、收入差距的影响。3.从政府政策角度研究黄祖辉认为我国的政府转移支付存在问题,转移支付本身对缩小收入差距有正面效应,然而研究发现转移支付并没有到达缩小收入差距的目的,反而进一步拉大了差距,不符合经济学解释,所以政府转移支付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林永春通过分析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现实状况,强调缩小收入差距必要性,尤其重视众多低收入者和失业人员的生活状况,要确保其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政府转移支付,能够提高总体收入水平、改善生活状况。4.从经济全球化角度研究国内学者对从经济全球化角度研究收入分配差距的结论并不一致,一些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对缩小收入差距有积极的作用,而有的那么认为会进一步扩大差距。叶枫认为中国参加世贸组织以后,外资和外企对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相反,徐永安研究分析了参加世贸组织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参加世贸组织后贸易实现了自由化,随之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得到有效缓解。张宝忠、宁光杰研究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给低技能工人的收入带来的影响,认为开展中国家的低技能工人的收入水平与技术扩散程度成正比,与贸易条件水平成正比,而低技能工人的收入水平与工会组织率、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成负相关。责任编辑:封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