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上好美术绘画课的几点认识浅谈上好美术绘画课的几点认识 张磊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对美术学科的教学目标主要界定为:激发兴趣,落实双基,培养创新,提高素养。绘画属于视觉范畴,绘画艺术是由具体的形象语言来表达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美术绘画课要想上的生动和谐、并能吸引学生应注意的几点。关键词:小学美术绘画课堂兴趣培养创造力德育渗透 我们常说绘画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所以跃然于纸上的作品往往是经过观察生活而表现出来的生活的再现,或是高于生活的再创造。美术绘画课的教学除了学习线条、形体、空间、明暗、色彩和构图等艺术、语言”之外,还要学习临摹,写生和创作等艺术的表现手法。例如静物写生课,不管是一瓶沐浴着阳
2、光、摆在窗前的鲜花,还是随意堆在桌上的肥硕水果;不管是一组闪耀着光泽的玻璃器皿,还是刚买回来的新鲜蔬菜,那生意盎然的色彩、情趣横生的形态,都能给学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一堂绘画课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总结的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提高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 一堂绘画课要想集中全体同学的注意力,首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创设情景,比如采用故事或音乐等形式引入新课,这样能有效地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角色。其次游戏是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孩子们喜欢多种形式的游戏,教师可在
3、游戏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二、激发孩子们无限的创造力 艺术教育重要的一个目标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因此在绘画课上要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提高艺术创造力的平台,所以在教学中不要随意扼杀孩子们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孩子们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孩子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孩子心灵的反映。这些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使孩子们感到自己辛苦的付出是值得的。使他
4、们创造和表现美的欲望得到提升,更锻炼了孩子们以后再创造美术作品的胆识,让他们尽情的表现艺术个性。另外丰富多彩的写生课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绘画技巧和能力,而且能使他们的思想和大自然融为一体,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使孩子们充分感受自然界的变幻莫测,捕捉到自然和生命变化发展的不同表现形式,提升作品的立意和思想。因此,教师应注重实践课堂,经常带领孩子们外出写生,让孩子们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不拘泥于事物本身,构建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独特的感悟,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创作出能表现自己创造能力和有生命意义的好作品。三、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
5、作品 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把评价作品看成是一个提高孩子审美能力的过程,让孩子们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每次画完画,我就把全班学生的作品一一张贴出来,一个不落地展现在全班学生面前,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有时我还让孩子们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然后让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评论。我从来不给他们的作品打分,不造成恐惧心理。但我经常引导他们去比较,并经常拿名画家的画、中外小朋友的画让他们欣赏。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辨别,从中悟出道理。孩子们自己心里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得最好,谁的画构图有主有次,谁的画画得更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一旦他们发
6、现了,自己就会改正。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自强、自爱心逐步在增长。当听到同伴们表扬、老师赞同他们的画时,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没白费,他们今后的创造力会更强,更有动力。四、美术课中注意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凭借教材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绘画基础知识,技能与陶冶美好心灵和谐发展呢?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教育德为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把明理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我在教学中曾做一番尝试,就是把美术课与思想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在描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家乡的名胜古迹中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育。另外,美术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要厚积而薄发,要从文学、诗歌、音乐等方面汲取营养,开扩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