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在全市工业园区工作会议上的致辞1.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813129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在全市工业园区工作会议上的致辞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在全市工业园区工作会议上的致辞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在全市工业园区工作会议上的致辞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在全市工业园区工作会议上的致辞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在全市工业园区工作会议上的致辞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在全市工业园区工作会议上的致辞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在全市工业园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 这次工业园区工作会议很重要,我先讲点意见: 市委、市政府提出深化开放兴区、借力加快开展,这是工作主线,是带有战略性的部署。我们抓招商引资、抓投资环境、抓工业园区,就是实施这一战略部署的三个篇章,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招商引资,是借力开展的重中之重,通过招商引资,可以有效解决我市经济主体资本原始积累和政府财力两个缺乏的问题,扩张经济总量,并以此带动企业家资源、技术及人才等要素的引进。投资环境,是借力开展的必备条件,环境建设的好坏,事关招商引资的成败。工业园区建设,那么是招商引资、借力开展的主要载体。+之所以经济欠兴旺,主要差距在工业,我们深化开放兴区、借力加快

2、开展,主攻方向就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在国有企业改制大致接近尾声,改革活力释放出来的情况下,主攻工业的思路应当从以存量推动为主转向以增量推动为主。增量推动着重抓好以技改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做大扶强与引进外来工业资本这两块。这两块都需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可以说,工业园区是工业化的重要平台,是做大扶强企业的孵化器,是增量推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城市化的推进器。我市工业开展的重点在园区、希望也在园区。招商引资和环境建设的成效如何,最终也要表达在工业园区的开展上。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把这项工作推到主攻工业的最前沿、招商引资的最前沿、对外开放的最前沿,紧紧抓住不放,真正把工业园区建成产业集聚

3、的洼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城市化的重要增长极。 一、发挥主渠道作用,在招商引资上取得新突破。 工业园区是招商引资的主渠道。离开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强化招商意识,加强工作力度,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生命线来抓,做到两个提高:即提高工业园区在全部工业产值中的比重,提高市外引进企业在工业园区中的比重。在招商中要把握好几点: 一要依托产业根底招商。工业园区招商不仅限于自身条件,而应当从当地产业根底出发。外地企业进来很重要是看当地的产业关联度与协作配套能力。我们要因势利导,凸现产业优势,提高根底设施配套和产业协作水平,增强对外招商吸引力,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开展

4、格局。像我市化工、建材、机电、食品、服装等,已有一定根底,要通过园区的集聚作用,进一步做大规模、提升档次,也只有通过规模集聚才能更好表达园区特色。为推进园区产业集聚,今后本地企业异地搬迁技改,原那么上都要进入工业园区,政府要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如区别不同情况,对企业异地搬迁技改进入园区的,原有企业土地允许改变用地性质,由政府统一操作,级差收益局部可以支持用于企业技改投入,对企业的政策支持也主要表达在工业园区上。 二要强化园区优势招商。应当说,我市各个开发区、工业园区的政策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比方说国地税地方留成局部全额返还、税外无费等政策,关键是要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让广阔投资者了解政策。同时,在

5、财力可以承受的前提下,制定出台新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园区竞争力。现在园区之间的政策竞争很重要的表达在土地价格上,我们要把政策重点转到降低土地价格,降低入园门槛上。同时注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防止圈地。对中小投资者,可以通过建标准厂房的方法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要利用市场空间招商。潜在的市场空间是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因素,+是开展中地区,市场拓展的潜力较大,特别是我市地处四省边际,市场腹地十分广阔。我们要积极宣传这种优势,以此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 四要推出合作工程招商。许多投资者是带着资金来找工程的。因此,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有一批工程储藏,选择联络一批科技型工程、能够发挥我市产业优势、

6、容易做大的工程,提供对外招商,用工程吸引流动资本。为此,工业园区要重视抓工程,做好前期工作,也可以通过园区嫁接,吸引企业间进行工程合作,并落户园区。 +经济总体上处于量的扩张阶段,但同时也要注重质的提高。因此,工业园区招商要选准自己的定位,在符合产业政策导向下,坚持大中小工程都欢迎,能大那么大,能新那么新,能高那么高,通过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城乡就业问题;引进科技型企业,以提高地方产业水平。在具体操作上,工业园区要加强专门力量,并实行蹲点招商,委托代理招商,对重大工程要跟踪招商,责任到人。与此同时,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要竭尽全力为部门、乡镇的全员招商效劳。部门、乡镇引进的工业工程最终要落户到

7、开发区、工业园区。对部门提供的招商信息,要及时介入,随时分析,进行筛选处理。工程一经明确,要会同部门、乡镇做好洽谈工作,搞好分工,落实责任,跟进到底。 二、坚持筑巢引凤,在根底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良禽择木而栖。要让外地企业低本钱进来,必须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特别是在筑巢引凤上下功夫,求突破。是否有相对优越的办厂条件,是吸引外来投资者的重要因素。这几年工业园区开展不快,主要是根底设施配套建设滞后,规划也跟不上,这也是制约我市招商引资的一大瓶颈。市经济开发区面临的最大矛盾就是受制于开展空间。因此,工业园区的根底设施建设必须超前,特别是我们欠兴旺地区,本身在产业根底、区位条件等方面处于劣势,更要只

8、争朝夕地加快园区的根底设施建设,不仅要确保有熟地招商,而且要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做到筑巢引凤,让投资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工建设,早出效益。这方面要加强统一规划,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特别是城市周边的工业园区建设,一定要高起点、高标准,尤其要与城镇建设做好衔接,联动开展,提高资源共享度。 工业园区建设要有大投入,必须树立经营园区的理念,用市场化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也就是把园区当作工程,当作实体来运作。特别是要做好土地经营文章,争取银行授信额度,直接贷款征地、进行根底设施投入,再出让或租赁给入园企业,建立滚动开发的机制,邻近XX县区的工业园区也可以规划局部商贸用地,以商补工。园区本身的运作也要市场化

9、、业主化,园区搞好规划,由工程业主进行园区建设、经营,还要鼓励企业办园区。 目前,市经济开发区拓展开展空间任务迫切。开发区要加强工作力量,集中抓好这项工作。要立下军令状,按照既定的方案进度,确保三季度可以供地,并有标准厂房交付使用。区江区、XX县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在土地征用、工程建设等方面积极配合,全力支持。 三、培育综合优势,在优化投资环境上取得新突破。 现在投资者对投资目的地的选择已经由原来注重单个企业的政策优势转变为注重一个地区根底设施配套、产业协作程度、政府效劳环境等综合优势,我们必须以全新的思路审视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着力营造政策稳定、制度透明、管理标准、办事高效、效劳周到

10、的投资环境,培育园区的综合竞争优势,增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一是要保持政策落差。园区政策应当成为企业开展的最好政策。市里各种扶持措施应向园区集中、倾斜,现有政策要完善,而且要加强宣传,提高透明度,各种政策都要公开。出台的各项政策要说到做到,取信于经济主体。 二是要提高办事效率。工业园区必须做到不出园区就能把事办妥。比较之下,园区办事还有企业不尽如意的地方,效劳要改进提高,办事要再提速,特别是涉及区外办理的,还存在办事难问题,必须下决心解决,进一步从体制上理顺。在开发区或园区有派出机构的部门,要向开发区或园区充分授权,没有派驻机构的相关部门,也要向开发区或园区管委会授权,或明确专人到开发区和园区

11、效劳,使园区管委会能够承担起独立开发建设工业园区的职责。开发区和园区管委会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防止机关化。要进一步改善效劳,实行全程代理、一个口子收费、一站式效劳等,切实转变作风,优化效劳,使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办得好。 三是要完善园区效劳功能。随着进入工业园区企业数量的增加,各工业园区不仅要抓好工程引进过程中的全程效劳,还要重视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效劳,逐步建立起为区内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技术开发、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方面的社会化效劳体系,帮助企业解决自己办不了、办不好的事。特别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相关部门的问题,开发区或园区管委会要帮助加强沟通协调,让企业能集中精力抓生产经营。 最后强调一下加强领导问题。工业园区是我市工业经济开展的希望所在,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开发区与工业园区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要加强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力量,配强配好班子,增加抓工业、抓外贸的力量。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是经济工作的第一线,最能锻炼人,今后在用人导向上,要更多地从经济工作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开发区、工业园本身也要加强管理,带好队伍。各部门必须明确,支持开发区就是支持开放兴区,支持工业园区就是支持主攻工业,要从各自职能出发,全力支持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大开绿灯。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