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不确定性与脱嵌环境风险生成中的科技失灵.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817679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不确定性与脱嵌环境风险生成中的科技失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不确定性与脱嵌环境风险生成中的科技失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不确定性与脱嵌环境风险生成中的科技失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不确定性与脱嵌环境风险生成中的科技失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不确定性与脱嵌环境风险生成中的科技失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不确定性与脱嵌:环境风险生成中的科技失灵科学技术在被运用于解决环境风险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制造环境风险。科技内在的不确定性,使其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及其环境负效应大大增加,并引发环境风险的累积甚或直接生产;科技理性的过度工具化,使其开展速度脱嵌并超越于原本应该制约它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容量,导致科技政策选择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间的失衡,从而加剧环境风险的再生产;科技理性从社会中的抽离,那么会引起利益相关者对环境风险知识与定义的争夺以及风险冲突、信任危机等风险的社会放大效应,从而造成环境风险管理的失效。科技在环境风险生成过程中的种种失灵,使其自身成为转型中国环境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关 键 词环

2、境风险 不确定性 脱嵌 科技失灵基金工程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工程“社会学视域下的区域环境风险及其应对机制研究(12BSH023);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工程“转型加速期我国区域环境风险的社会学研究(12YJA840025)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芳(1966-),女,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环境社会学,开展社会学,社会政策与社会治理等。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72(2023)04-0001-08现代社会中,人类社会与它所依赖的生态环境系统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就是科学技术。诚然,对处于转型加速期的中国社会而言,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开展在中国

3、经济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已经成为首要的推动力;然而,同样不容无视的是,科技的开展在不断加剧的环境风险面前,同时扮演着解决问题和制造问题的双重角色,尤其是科技解决环境风险问题的局限性正在日益凸现。由于科学知识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科技开展的过度工具化导致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断裂、科技理性从社会理性中的抽离,使得科技创新开展的速度脱嵌并超越于原本应该制约它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容量,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诸多负效应和不利影响,导致了环境风险的不断累积、生产和再生产,并由此成为中国社会转型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正如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佩罗所指出的,高度兴旺的现代文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

4、成就,却掩盖了社会潜在的巨大风险,被认为是“社会开展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的现代科学技术正在成为当代最大的社会风险源。一、 科技内在的不确定性:引发环境风险的累积和生产1. 科学知识本身具有不确定性科学知识确实定性传统肇始于古希腊时代。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在寻求世界本原的理性思维中,不仅确立了思维认识的对象只能是具有客观不变性的本质存在,同时也确立了用理性思维的逻辑推理获得本质存在知识的方法。在他们看来,理性应以追求普遍必然性的、确定性的知识为己任。然而,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革命和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开展,科学知识的不确定性得以凸显,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和确定性传统也遭遇了否认。一方面,在自然科学领

5、域,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被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所否认,拉普拉斯的决定论被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彻底打破,现代系统科学的开展也揭示了自然界所具有的整体性、非线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另一方面,科学哲学的开展也同时说明,科学理论是不能得到证实的,而只能被证伪。如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的否证式科学开展观,在剖析科学知识实证根底内在矛盾的同时,也揭示出了科学知识本质上只能是“可否证的假知识。自然科学和科学哲学学科取得的这些新开展,不仅打破了传统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开展确实证性原那么,同时也说明经验、科学理论或科学知识本身并非是切实可靠的,而是具有不确定性。与此同时,科学知识本身的不确定性随着科学知

6、识和科学理论构建过程中各种外在社会因素的渗透而得到进一步的增强。20世纪中后期逐渐形成的科学历史主义学派,将科学视为一种开展知识的方法论框架抑或理论范式。其中,库恩的“范式理论最具代表性。在库恩看来,范式是历史的和相对的。范式不仅决定了科学家的世界观、价值观、信念体系、思维方式等,而且同时决定着知识的意义与标准。在科学历史主义学派这一解释的根底上,继而涌现出的科学知识社会学,更是将科学知识完全纳入了社会学的范畴。如社会学家默顿对科学知识的社会学研究就进一步指出,科技活动不仅不可防止地受到外部社会诸因素的强烈影响,而且在其内部也是一种社会化的存在。2. 科技内在及应用中的双重不确定性引发和制造了

7、环境风险科学知识所具有的这种内在不确定性和相对性特征,使得在科学技术的应用过程或科技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中,科技对自然环境所产生的负作用和负效应也大大增加。环境风险一般可以分为自然环境风险和人为环境风险,分别是指由自然原因或者人类活动所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损害乃至消灭性作用等不良后果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一定意义上说,正是科学技术对于自然环境造成的负作用和负效应,埋下了人为环境风险的隐患,甚至直接引发和制造了环境风险。首先,从科学本身来看,科学知识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使得科学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过程中所获得的只是相对真理性的知识,而并非是对自然环境的绝对正确

8、的认识,因而应用这样的科学知识去改造自然就难免会带来环境风险甚至环境危机。究其原因,一是作为构建科学理论根底的科学事实通常是通过观察实验获得的,而观察渗透理论说明,任何观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总是存在着相互作用。观察者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观察目的、甚至是语言形式和价值观念都会影响观察的结果,这些情形都使得科学事实并不具有绝对的客观中立性;二是长期以来科学所依据的机械自然观极易导致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无视自然界的系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及其与人类社会的本质差异,进而催生人类主体性的张扬和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激发人类统治和征服自然的欲望,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盲目开采和无节制的掠夺;三是科学家在建构科学理论时同样因受到各种价值因素的干扰而难以保证完全中立。由于专家们具有不同的理论背景和思维方式,在环境风险问题上难免会各抒己见甚至矛盾重重,同时也不排除有些专家为了自己的声望或经济、政治等原因,而对科技应用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专家在创造知识中的这些功利性倾向,很有可能使得科学知识的获得与应用过程成为环境风险的直接生产者。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