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doc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819175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3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余承鸿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是我们民族血脉相传的精神支柱。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生中传承和弘扬,从而培养和坚定初中生的文化自信,语文教师责无旁贷。传承和弘扬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初中语文教学如何担负起这个重任呢?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依托课本挖掘文化资源,增强文化理解 教育部统编版语文教材释放出的信号,就是要重视传统文化。教师应抓住课堂教学的契机,有效地挖掘各类经典文化元素,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亲近文化。受限于篇幅,有些作品只是节选,如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节选了诗经

2、中最有代表性的篇目,教师要著重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探索古代诗歌的源头,感知诗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再比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建筑艺术及其艺术魅力,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儿女的智慧,从而加深文化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二、在经典诵读中感知文化魅力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最直观的理解来自读和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和诵中丰富知识,感受古诗词的审美情趣,感知音韵美和音律美。除了整首诗词的朗诵,更要加强对关键句的朗诵,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一诗时,对于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体会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春意融融之感,真切感受到莺歌燕舞、花红柳绿之美。此外,朗读的形式应多种多样,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赛读、吟诵等。丰富的朗读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在诵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三、在经典品悟中培养文化自信 学习古诗词,除了读,更要品和悟。经典古诗词短小凝练、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妙处、趣味、意蕴以及诗人的情感,还要带领学生展开想象,努力去填补诗文中的空白,构建古诗文的整体架构和画面。如在讲授望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的,要引导学生感受泰山的雄奇壮丽,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对“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推敲琢磨,品味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开阔的胸怀,感悟中华民族和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奋勇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从而激发学生的豪情壮志,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四、在传统民俗中积累文化认同 民俗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社戏安塞腰鼓等课文,这些课文能够让学生看到形式各样的民俗风情画,感受到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资料、视频、音乐、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民俗文化。如在教学灯笼时,让学生了解灯笼不仅是节日喜庆的象征,也承载着厚重的

5、文化意义。“灯笼”表文化在纱灯上描红的雅致,对宫灯的想象,体验悠远深长的历史况味。“灯笼”融真情有与祖父的温暖亲情、珍贵的母子情等,乡情民俗,诗词典故在文中自然流淌出来。“灯笼”言志向结尾表达自己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体现了作者的担当精神和爱国之情。此时的灯笼已经不是一种景象,而是一种豪情、一种文化自信。五、在丰富生动的课堂教学中坚定文化自信 教师要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综合听、说、读、写、演、唱、画等学习形式,这样既能让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又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比如,在教学诗经蒹葭中,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诗意后,通过诵读感悟诗情、绘画再现诗境、吟诵抒发诗情等方式,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诗情画意、妙趣横生。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增强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得到强烈的文化冲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璀璨夺目,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我们民族日益强大的力量源泉。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文化担当,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是主阵地,语文教师是主力军。让我们携手打造好文化自信的主阵地,传承和弘扬好中华民族灿烂而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潭东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与职业考试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